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 老山界电子报刊2

上传人:lzz****sy 文档编号:139265122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39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 老山界电子报刊2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 老山界电子报刊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 老山界电子报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设计主编:梁芷瑶出版社:七一出版社刊号:ABCD123出版日期2019-4-23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进取、更有生机。 同时我们在遇到

2、困难时,应当发扬长征精神: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不畏惧困难的不屈不挠的精神。1、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中学生成长成才指明方向:当前,中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和健康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存在一部分人信仰和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性和实用性的偏异倾向。研究长征精神,有助于中学生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长征精神的内涵,为中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生动而丰富的内容,为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明方向。2、提升育人实效,为中学生成长成才夯实基础:长征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特质,对于中学生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结合长征精神开

3、展一系列实践育人活动,可以提高中学生应对各种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为更好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如何做:(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三)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怎样学习长征精神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

4、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

5、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七律 丰碑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

6、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要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有一个人被冻死了”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长征故事事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

7、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长快征精神神基本路线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

8、胜利结束。不忘初心习长征精神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长成我伴征长来由征长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