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64821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4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 命题、审题:韩霞 吴潇松 成都石室中学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182018 届届 2015201520162016 学年度下期学年度下期半期半期考试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请将第卷所有选择题填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上请将第卷所有选择题填涂在机读卡对应题号上。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 0.5 毫米

2、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5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卷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第卷(选择题,共(选择题,共 4040 分)分) 一一(1 10 0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 c 梵 语 f n 光纤 qin 峭楞楞 lng 曲 径通幽 q B煤屑 xi 落蕊 ru 踮 脚 di n 潭柘 寺 zh 混 混沌沌 hn C形骸 h i 船舷 xi n 挟 持 xi 潜 意识 qi n 垂涎 三尺 xi n D顷 刻 qng 种 树 zhng 勖 勉 x 舞翩跹 xin 戛 然而止 ji 2.下列词语中没

3、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笼罩 瞥见 迁徙 蔽帚自珍 直接了当 B. 厮打 落寞 绿洲 文过饰非 急不暇择 C. 弦律 枕藉 洞箫 大笔如椽 揠苗助长 D. 遨翔 驰骋 颓废 没精打采 涸泽之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层层带动,就能形成上行下效 、 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引领整个学习教育扎实有效展开。 B. 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一叶 知秋 ,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C. 这种车因为是用人来拉的, 一个坐在上面神情悠然, 而另一个却在下面气喘如牛地狂奔, 社

4、会的等级、人间的不平在这一上一下一坐一跑中,显得格外分明,也因此历来做这人 力车的文章也就不绝如缕 。 D. 面对来势汹汹 的雾霾,政府该做些什么?前不久,各大城市相继开始公布 PM25 指数 的实时监测数据,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第 2 页 /共 8 页 命题、审题:韩霞 吴潇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 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 业务精湛的教 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B.去年 5 月 9 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日, 有近 30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5、 C.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 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D.中央电视台主办“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全球上线新闻发布会”,于伦敦时间 10 月 21 日如期举行。据了解,该片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的中外合作拍摄的纪录片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_。_。_。_。 _。_。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要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 应该存在。 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

6、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 B. C. D. 二二(1 12 2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2 2 分)分)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字 而幼孩,岁而鸡豚 (养育,抚养) 吾小人辍 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停止)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深厚) 官命促尔耕,勖 尔植 (勉励) B自余为僇 人,居是州(通“戮”,刑罚) 其隙也,则施施 而行(缓缓行走的样子) 到则披 草而坐,倾壶而酌(拨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有趣) C然后知吾向 之未始

7、游(从前)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比喻) 卒踬仆 不能起(倒下) 又好上高,极 其力不已(用尽) D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 矣(困苦) 苟能起,又不艾 ,日思高其位(儆戒)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 不避(货物) 引觞满酌,颓然就 醉,不知日之入(接近)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之相与 (交往) 可以已 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治愈) 募有能捕之者,当 其租入(抵挡)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 死者数矣(几次) B余悲之,且曰:“若毒 之乎?”(怨恨) 而乡邻之生日蹙 (窘迫) 殚 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用尽) 往往 而死者,相藉也(常常) 第 3 页

8、/共 8 页 命题、审题:韩霞 吴潇松 C曩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从前) 触 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冒着) 吾恂恂 而起(小心的样子) 故为之说,以俟 夫观人风者得焉(等待) D是岁十月之望 (农历十五) 以待子不时之须 (通“需”,需要) 攀栖鹘之危 巢,俯冯夷之幽宫(危险的) 听 其所止而休焉(听任)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旁边)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实在) 或因 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依,随着)或取诸怀抱,悟 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B犹不能不以之兴 怀(发生,引起) 未尝不临 文嗟悼(面对) 况修短随化,终

9、期 于尽(期望)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享有) C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羡慕)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劝人饮酒)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缭、盘绕) 苏子愀然,正襟危 坐,而问客曰(端坐) D知不可乎骤得 (马上得到) 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越过) 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垫着) 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当)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已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其所之 既倦,情随事迁 苟非吾之 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B当其欣于 所遇,暂得于己 少焉,月出于 东山之上 C犹不能不以 之兴怀 挟飞仙以 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D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

10、之娱 所以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0.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日思高其位,大 其禄 侣 鱼虾而友麋鹿 驼业 种树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 也 掠予舟而西 也 甚者爪 其肤以验其生枯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 之也 哀 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 A/ B/ C/ D/ 11.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会于会稽山阴之

11、兰亭。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B/ C/ D/ 三三(9(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3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4 题。 一丸冷月的韵味一丸冷月的韵味 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 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 第 4 页 /共 8 页 命题、审题:韩霞 吴潇松 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 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宁静本 身

12、就是道,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 是其当家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 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 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 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画山间晴雪之 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 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 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 照的结果,也是

13、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 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 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 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 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小影。”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 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 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

14、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 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 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 无人, 水流花开” 的境界, 拒斥俗世的欲望, 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 尽量保持 “自 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 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 12.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B.它体现这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D.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13.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C.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 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