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现代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6409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现代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现代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现代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科学类作品阅读(二)现代文阅读练习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类作品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从次贷危机到金融风暴美国次贷危机,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顾名思义,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者的优惠级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由于它给那些受到歧视或者不符合抵押贷款市场标准的借款者提供按揭服务,所以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但次级市场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惠级抵押贷款要高2%3%。低利率的诱惑和对经济形势的乐观情绪,让无数尚无力购房的美国人选择了

2、贷款买房。 风险也就由此产生。近年来,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大幅攀升的利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美国住房市场开始大幅降温。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由于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导致次贷危机爆发。金融衍生品放大危机。包括放贷公司、投行、资产评级公司、对冲基金在内的整个金融链条都受到危机冲击。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得太快了。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华尔街投行将原始金融产品分割,打包,组合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根据风险等级出售给不同的金融机构或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原始金融产品被放大为高出自身价值几倍或十几倍的金融衍生品(比如担保债务权证等),这就极大地拉长了交易

3、链条。从本质上看,这类金融衍生品并没有降低投资风险,它仅仅是将风险进行转移;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开发,风险在无限分散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隐蔽。由于金融衍生品蕴含着巨大利润,无论美国本土还是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了对这种金融产品近乎疯狂的追求,这正是次贷危机能够波及到全球的原因。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分散风险,但它的滥用则会导致金融链条上的环节一个接一个失控。 监管政策的失误助长风暴。在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期间,他主导美国央行降低抵押贷款的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信用不佳的贷款人以低廉成本通过贷款购买房屋。监管机构的失职到了可笑的地步:华尔街的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光明正大地把亏损投资不列入

4、“资产负债表”,以达到欺骗投资者的目的。错误的股市政策推波助澜。美国证交会鼓吹实行“裸卖空”措施。“裸卖空”是投资者在向券商交纳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后,在没购入股票之前就可以直接在市场上卖出这些股票,待股价下跌时再买入股票,以获得利润。由于“裸卖空”卖出的是“不存在的股票”,交易量可能非常大,会对股价造成剧烈冲击。“裸卖空”有助于促进市场的流动性,但很多“裸卖空”交易就是“赤裸裸打压股价后获取利润”,有的甚至是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股市的剧烈震荡,加深了金融投资者的恐慌情绪,恐慌又导致了投资者信心的丧失。这些原因,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再次在华尔街爆发。1下列各项中对于“次级按揭贷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A次级按揭贷款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提供的房地产按揭贷款。B按揭贷款人在没有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的情况下,只能申请次级按揭贷款。 C次级按揭贷款在少数族裔高度集中和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很受欢迎。D次级按揭贷款资信条件要求比优惠级按揭贷款要低,利率也要低二到三个百分点。【解析】利率要高2%3%。【答案】D2本文认为“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分散风险,但它的滥用则会导致金融链条上的环节一个接一个失控”,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A投资银行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利用各种手段将原始的金融产品开发出多种金融产品。B放大价值的金融衍生品被出售给不同的金融机构或个人,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进行

6、了转移和分散 C金融衍生品不断开发和放大价值,拉长了交易链条,带来的风险越来越隐蔽,让人难以判断。D滥用金融衍生品分散风险会导致包括放贷公司、投行等在内的金融链条上的环节一个个失控。【解析】A项所言只是一种手段或现象,而非金融衍生品带来的结果。【答案】A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贷款利率大幅攀升,房市大幅降温,导致次贷危机爆发,从而使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B次贷危机能波及全球,是因为金融衍生品蕴含着巨大利润,引起海内外投资者的疯狂追求,将风险扩散到了全球。 C作为监管机构的美联储,在危机中推波助澜,贷款给信用低的人,有失职行为。D“裸卖空”交易卖出的是“不存在的股

7、票”,有的甚至是严重的商业欺诈行为。这种交易有百害而无一利。【解析】A项“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不是结果。C项美联储是监管机构,不会贷款给个人;说“在危机中推波助澜,贷款给信用低的人”也不正确。D项“裸卖空”交易有助于促进市场的流动性,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答案】B4下列基于原文做出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联储近年来连续17次提息,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最终引发次贷危机。因而在目前情况下,适当降低利息,刺激消费是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B如果美国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管理,使其规范性发展,就可以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C如果美联储的监管政策得当

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次贷危机的发生,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损失。D股市的剧烈震荡,投资者信心的丧失,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因而要应对危机,必须稳定股市,让投资者恢复信心。 【解析】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管理无法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答案】B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2分,每小题3分)建筑与音乐艺术的相通性建筑主要属于空间艺术,音乐则属于时间艺术,二者之间区别明显。然而,将建筑与音乐相联作比,完全成为人们艺术审美的共识。在西方,文学家歌德、哲学家谢林、音乐大师贝多芬等人,都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中国建筑又何尝不是具有浓郁的音乐美感?北京天坛祈年殿的

9、藻井天花,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如意斗拱,显示出建筑构图上的连续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西安大雁塔的层层叠叠,广东开平风采堂的立面构图,展示了建筑的渐变的节奏和韵律美;北京故宫建筑群的三重空间组合,起伏跌宕、层层推进,给人一种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感受,传达出起伏的节奏和韵律美;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徽州民居的白墙黑瓦,表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中国建筑无论宫殿、寺庙,还是园林、民居,注重的并非单体的高大,而是群体的宏伟;追求的不是纯空间的凝固的音乐,而是在时间中展开,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自我的旨趣和品格。其理性秩序与逻辑或明或暗,却都气韵生动,韵律和谐。建筑与音乐艺术的共通性,最根本的在

10、于建筑所具有的音乐般的韵律和节奏感。一言以蔽之:“韵”。“因为建筑艺术是把人们五于时间的推移序列过程中去领略多变而流动的造型,人们通过空间的时间化来认识建筑的审美特征,似乎可以感受到时间序列的和谐与韵律。”美国的建筑评论家哈姆林曾说,“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效果,就依拿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法性以及威力感来取得。”建筑艺术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如建筑的立面造型、平面布局、内外部空间结构的处理、门窗柱子的式样与安排等,来表现自己的节奏和韵律的。因此,建筑空间之“韵”,大体上可分为建筑外部空间之韵和内部空间之韵。就前者而言,黑格尔曾以古希腊的多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三种柱式的美为例说明,由于台基、柱

11、身和檐部的体积、长短以及间距的比例不同,便会形成庄重、秀美和富丽等性格区别。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过,几乎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或者在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梁思成先生曾形象生动地比喻说,一柱一窗的连续重复,好像2/4拍子的乐曲,而一柱二窗的连续重复排列,就好比3/4拍子的“蓬恰恰,蓬恰恰”的华尔兹圆舞曲了。如果说,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的组合创造是建筑设计的灵魂,那么,空间组合所蕴含的节奏和韵律往往成为激发人们建筑审美情思的最主要因素所在。王振复先生曾论述道:“优秀的建筑,由于成功地处理了建筑个体的各部分之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以及个体、群体同周围环境之间的

12、比例尺度,像一部成熟的乐曲,既千变万化、波澜起伏,又浑然一体、主题鲜明。这里有主旋律与副旋律、高潮与铺垫、独奏与合奏、领唱与和声。既有气势磅礴的交响乐、进行曲,又有意绵绵、情切切的恋歌和清晰愉快的田园小唱。”建筑的节奏和韵律还表现为建筑内部空间之韵。一座建筑的内部由许多室内空间组合而成,空间的形状、大小、明暗、开合等变化万千而又整体和谐。人们在建筑审美时,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步移景异。一方面保留着对前一个空间的记忆,另一方面又怀着对下一个空间的期待,从而充分显露出建筑艺术的空间理性的时间化特征。也就是说,人们只有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中,才能真正感受和体悟建筑术之神、之韵。如中国古代的院

13、落式民居,其空间序列清晰有致:有前序,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真所谓“庭院深深深几许”,意蕴丰富,韵味无穷 5下面各项中,对建筑的“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所具有的类似于音乐的韵律和节奏的那种美。 B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西方建筑像交响乐,中国建筑则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美。C人们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中,所感受和体悟到的建筑艺术神韵。D建筑物空间组合中体现出来的既富于变化而又浑然和谐的美。【解析】无对“韵”的理解,“中国建筑则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美”也不符合文意。【答案】B6下列对中国建筑艺术的音乐美感类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天坛祈年殿的藻井天花,显示出建筑构图上的连续的节奏感和

14、韵律美。B西安大雁塔的层层叠叠,展示了建筑的起伏跌宕的节奏和韵律美。C北京故宫建筑群的三重空间组合,传达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和韵律美。D苏州园林的“体宜因借”表现的是一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解析】西安大雁塔的层层叠叠,展示了建筑的“渐变”的节奏和韵律美。【答案】B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建筑与音乐二者之间区别明显,但西方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大师都将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 B人们只要置身于空间序列的时间流变中,就能真正感受和体悟建筑艺术之神、之韵。C人们将建筑与音乐相联相比,主要是因为建筑艺术具有可以领略得到的韵味和节奏感,这一点与音乐是相似的。D建筑艺术之韵有外部

15、空间之韵和内部空间之韵之分,前者体现建筑艺术之韵的变化,后者则体现出建筑艺术之韵的和谐。【解析】A“西方的文学家、哲学家、音乐大师都”扩大了范围;B.关联词使用错误;D.二者都是既寓有变化又整体和谐的。【答案】C8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建筑在空间组合方式上迥异于中国建筑,重视建筑的外部组合,而忽视建筑的内部组合,力图以外部空间之“韵”展现建筑整体之“韵”。B建筑与音乐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它们的表现手法相同,艺术语言相同,审美效果相同。C建筑物空间组合所蕴含的节奏和韵律,必将激发起人们的建筑审美情思。D“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中国古代的院落式民居,充分显露出建筑艺术的清晰有致的空间序列特征,因而韵味无穷。 【解析】A“西方建筑忽视建筑的内部组合”说法错误;B.相通不等于相同;C.结论武断。【答案】D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2分,每小题3分) 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国学”最早见于周代,原义是指国家所设立的高级教育机构和学府,其教育的核心是周朝的“礼乐文化”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传统和文献,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进入近代,国学的内涵发生了嬗变,国学不再是指国家的教育基地和学校,而是指中国固有学术和文化的总体,期间经历了从“中学”向“国学”转变的过程。19世纪中叶,挟裹着军事经济强势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