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无答案.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6406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同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无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大同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无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同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无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同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PDF版无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1 月考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 1 页 共 10 页) 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 月考试卷 高高 三三 语语 文文 大同一中大同一中 陈海波陈海波 第卷 阅读题 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 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9 分分,每小题每小题 3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古书中流行的说法是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 少典氏之子,如国语云:“少典娶有娇氏女,生黄帝、炎帝。”据史记记载,黄 帝和炎帝在阪泉的郊野曾经先后打了几仗,炎帝被黄帝征服,而后,黄帝又擒杀了叛乱 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但是,据近日的大公报和金陵晚报报道,南京

2、市 六合区文物保管所所长蔡明义称,根据他的研究,黄帝是南京六合人的女婿,而且黄帝 和炎帝之间相差 11 代。 蔡明义告诉记者,从 2001 年开始,他就考证黄帝的岳父敕封六合方山的课题,炎帝 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少典,是少典氏部落的人,太昊伏羲氏(伏羲、燧人、神农为远 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三皇)的后代。太昊伏羲氏在距今约 6000 年前生活于渭水中游的天 水(今甘肃省东部)境内,其部落后裔东徙姜水(黄河流域的一条河名)一带定居,并 建立政权于古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 。少典正妃任姒,又名女登,生了炎帝。少典另一 子名勗其,勗其的十一世后代即为黄帝轩辕氏。姜雷是炎帝第 11 世孙。根据典籍记载,

3、公元前 2600 年左右,姜雷联合轩辕共同打败蚩尤,并且将帝位让给轩辕,使他代替炎帝 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正式命名为黄帝。黄帝又委任姜雷为左相,封为六合方山侯, 并以地赐姓,从此姜雷更姜姓为方姓,成为方姓始祖。后来,黄帝娶了发明植桑、养蚕、 织丝的方雷之女嫘祖为正妃,方雷便成为轩辕黄帝的岳父。因此可以说,炎帝和黄帝之 间相差 11 世。 记者从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处了解到: 史记索隐对此有很好的 考证。其中指出:“少典,是诸侯国号,非人名。炎、黄二帝虽则相承,但根据帝 王代(世)纪记载,中间相隔八帝,五百多年,如果少典是他们父名,那么岂不是黄 帝经五百多年后取代炎帝成为天子?那

4、他的寿命也太长了!” 李学勤认为:第一,少典不是个人,而是一个方国部族的称号,炎帝、黄帝都由少 典氏衍生分化出来。第二,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其间共历八世。 2012-2013-1 月考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 2 页 共 10 页) 李学勤先生认为,古史传说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表现了中华文明萌芽发展和形成 的过程。 史记一书沿用大戴礼记所收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 之首,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本纪记载的黄帝,尚有部落时代的遗风。 而且,以炎黄二帝的传说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现代人创造的,乃是自古有之的 说法。很明显,这指出了炎帝和黄帝兴衰上的先后列序。

5、 1下列各史料中关于炎、黄二帝的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史记中记载,黄帝和炎帝曾经打过几仗,黄帝在征服炎帝后,又擒杀了叛乱 的蚩尤,被诸侯尊奉为天子。 B 国语中有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记载,其中讲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两个,都是少典 氏之子。 C根据史记索隐考证,少典是诸侯国号,不是人名,更不是炎帝、黄帝父亲的名字。 D 史记沿用五帝德的观点,以黄帝为五帝本纪之首,认为黄帝尚有部 落时代的遗风,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形成的一种标志。 2下列关于蔡明义和李学勤观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蔡、李二人的研究都彻底推翻了史记 、 国语中有关炎、黄二帝是兄弟关系 的记载。 B蔡、李二人关于炎、黄二

6、帝的研究结论基本相同,仅有的差别在于炎、黄二帝间 隔时间的长短不同。 C蔡、李二人都得出了炎黄二帝不是同一时代的结论,他们的研究都能从古代典籍 中找到根据。 D蔡、李二人认为,炎黄二帝不生活在同一时代,有兴衰上的先后列序,表现了中 华文明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炎帝、黄帝之间的关系,古籍中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炎黄二 帝都和少典氏部族有渊源。 B炎帝和黄帝拥有共同的祖先,都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代,可见中华文明就是从伏羲 氏开始的。 C根据李学勤的观点,炎帝、黄帝相隔年代较长,而炎帝早于黄帝,因而黄帝取代 炎帝成为天子是不可能的。 D根据史料

7、记载,黄帝娶方雷的女儿嫘祖为妻,而方雷是炎帝第 11 世孙,可见炎、 黄二帝的确不是同一时代的人。 二二、古代诗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37 分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昭义节度卢从史有贤佐曰孔君,讳戡,字君胜。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 会肆言以折之。从史羞,面颈发赤,抑首伏气,不敢出一语以对,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 前后累数十。坐则与从史说古今君臣父子道,顺则受成福,逆辄危辱诛死,曰: “公当为 2012-2013-1 月考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 3 页 共 10 页) 彼,不得为此。 ”从史常耸听喘汗。居五六岁,益骄,有悖语,君争,无改悔色,则悉引 从事,空一府往争

8、之。从史虽羞,退益甚。君泣语其徒曰: “吾所为止于是,不能以有加 矣! ”遂以疾辞去,卧东都之城东,酒食伎乐之燕不与。当是时,天下以为贤,论士之宜 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会宰相李公镇扬州,首奏起君,君犹卧不应。从史读诏,曰: “是故舍我而从人耶! ” 即诬奏君前在军有某事。上曰: “吾知之矣。 ”奏三上,乃除君卫尉丞,分司东都。诏始 下,门下给事中吕元膺封还诏书,上使谓吕君曰: “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 明年,元和五年正月,将浴临汝之汤泉,壬子,至其县食,遂卒,年五十七。公卿 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君卒之九十六日,诏缚从史送阙下,数以违命,流于 日南。遂诏赠君尚书司勋员

9、外郎,盖用尝欲以命君者信其志。 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始举进士第,自金吾 卫录事为大理评事,佐昭义军。军帅死,从史自其军诸将代为帅,请君曰: “从史起此军 行伍中,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公苟留,唯公之所欲为。 ”君不得已,留一岁,再奏 自监察御史至殿中侍御史。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后不听信,恶益闻。君弃去,遂 败。 (节选自全唐文 ,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酒食伎乐之燕不与 与:参与 B数以违命,流于日南 数:多次 C唯公之所欲为 唯:任凭 D后不听信,恶益闻 闻:传布 5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孔戡“声望高”的一组是(

10、3 分) 论士之宜在天子左右者,皆曰“孔君”云。 立为君更令改章辞者,前后累数十。 公卿大夫士相吊于朝,处士相吊于家。 上使谓吕君曰: “吾岂不知戡也,行用之矣。 ” 凡在幕府,唯公无分寸私。 从史初听用其言,得不败。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为了规劝卢从史, 孔戡曾让整个节度使府的僚属都去劝谏, 卢从史虽然当时羞惭, 但等众人退下后,不忠之言却更加厉害,孔戡于是借口生病退隐而去。 B孔戡从进士出身进而辅佐昭义军,前任军帅死后,经代理军帅卢从史苦苦挽留而 做他的辅臣,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道义,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C孔戡命运不济,虽

11、被皇上任命为尚书司勋员外郎,但因卢从史多次向朝廷奏章诬 告,一直未能到任,后来在临汝进餐时猝然而死,享年五十七岁。 2012-2013-1 月考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 4 页 共 10 页) D卢从史原为一般将领,后为昭义节度使,他起初很重视孔戡,曾一年中两次上奏 为孔戡升官,但后来不听孔戡规劝,导致最终的失败。 7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 分) (1)从史为不法,君阴争,不从,则于会肆言以折之。 (6 分) 翻译: (2)君于为义若嗜欲,勇不顾前后;于利与禄,则畏避如怯夫然 。 (5 分) 翻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11

12、 分) 乱 后 辛 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川原宿荒草,墟落动新烟。 困鼠呜虚壁,饥鸟啄废田。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释】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8这首诗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5 分) 答: 9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喜悲愤”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全诗,对诗人的 感情发展线索进行简要而具体的解说。 (6 分) 答: (三) 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 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阿房宫赋 ,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赤壁赋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蜀道

13、难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 逍遥游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师说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 。 琵琶行 乙乙 选考题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只能做所选定大题题内的小内的小 题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则按所做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铅笔在 答答题题卡上把所选大卡上把所选大题题的题号涂黑的题号涂黑。 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分) 11阅读下面的作

14、品,完成题。 2012-2013-1 月考 高三语文高三语文 (第 5 页 共 10 页) 木 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 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 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 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 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

15、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 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 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 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 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 四小天鹅舞 。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 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 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 12 月 13 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 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 笛轻轻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