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2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6327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2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2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2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2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 专题23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练习分点训练一、解释大纲规定的120个文言实词的含义1(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2)然后得一夕安寝(3)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摇其本以观其疏密(6)越国以鄙远(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8)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10)相如每朝时,常称病答案(1)动词,吝惜(2)形容词,安稳、安逸(3)动词,覆盖(4)通“背”,违背(5)根,这里指树干(6)边境,边邑,这里用作动词,使作为边境(7)兵器(8)担心,忧虑(9)看清楚(10)动词,上朝,朝见2(1)同

2、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3)战败而亡,诚不得已(4)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5)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6)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8)惴惴恐不当意(9)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10)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答案(1)副词,曾经(2)介词,趁着(3)副词,确实(4)动词,任命官职、授予官职(5)道歉(6)使跟从(7)危险(8)动词,符合(9)取道(10)收获3(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3)成子精神复旧(4)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5)今已亭亭如盖矣(6)轩东故尝为厨(7)赢得

3、仓皇北顾(8)独夫之心,日益骄固(9)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10)遍国中无与立谈者答案(1)估计、推测(2)错误(3)恢复(4)凭借,倚仗(5)名词,伞(6)原来,过去(7)回头看(8)顽固(9)女子出嫁(10)国都4(1)愿枉车骑过之(2)何竟日默默在此(3)此三者,吾遗恨也(4)田园将芜胡不归?(5)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6)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7)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10)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答案(1)动词,探望,访问(2)疑问代词,为什么(3)名词,遗憾(4)疑问代词,为

4、什么(5)动词,担忧(6)有人(7)憎恨(8)动词,达到(9)连词,即使(10)副词,已经5(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沛公已去,间至军中(3)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4)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5)三径就荒(6)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8)众不能堪,抶而扑之(9)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10)举类迩而见义远答案(1)动词,凭借,借助(2)抄小路(3)表被动,受到(4)动词,解围而去(5)副词,接近(6)被攻占(7)横渡(8)忍受(9)动词,战胜(10)名词,事例6(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四境之

5、内莫不有求于王(4)明道德之广崇(5)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6)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8)是夕始觉有迁谪意(9)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答案(1)可爱(2)副词,越,更加(3)没有谁(4)说明,阐明(5)通“纳”,接纳(6)音读“j”,满一年(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8)动词,贬谪(9)邀请(10)形容词,困厄,处境困难7(1)比去,以手阖门(2)惩恶而劝善(3)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4)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7)太后之色少解(8)园日

6、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9)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10)独其为文犹可识答案(1)离开(2)动词,勉励,提倡(3)退回(原处)(4)到去(5)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面,表示事物的状态,相当于“貌”、“样子”(6)羡慕(7)稍微(8)走,散步(9)优美的,好的(10)辨识8(1)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觉今是而昨非(3)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4)或凭几学书(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8)六国互丧,率赂秦耶(9)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10)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答案(1)主使(2)正确的,对的(3)女子出嫁(4)动词

7、,写字(5)通“熟”,仔细(6)通“嘱”,劝酒(7)天数,命运(8)副词,全都,一概(9)名词,言论,谗言(10)暗中,私下9(1)素善留侯张良(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5)追亡逐北(6)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8)以小易大,彼恶知之?(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0)赵王悉召群臣议答案(1)一向、向来、平素(2)“汤汤”连用,水大流急的样子(3)眼泪(4)副词,白白地(5)名词,逃跑的敌人(6)王道(7)名望,声望(8)疑问代词,哪里,怎么(9)假如没有,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1

8、0)全部,尽10(1)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4)遥襟甫畅,逸兴遄飞(5)大行不顾细谨(6)大王亦幸赦臣(7)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8)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9)宁许以负秦曲(10)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答案(1)相貌(2)道歉,谢罪(3)随便(4)兴致(5)行为(6)幸亏,幸而,表敬副词(7)高高的(8)慢慢地(9)动词,答应(10)古时称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11(1)张良出,要项伯(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3)此三者,吾遗恨也(4)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5)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6)朝晖夕阴,气

9、象万千(7)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8)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9)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10)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答案(1)通“邀”,邀请(2)应该(3)遗留,留下的(4)动词,造成,招致(5)交换(6)阴暗(7)右为尊位,因而指较高的地位(8)两次(9)制定(10)管理12(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2)援疑质理,俯首倾耳以请(3)不效,则治臣之罪(4)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5)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6)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7)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8)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9)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1)

10、思想情趣(2)动词,询问(3)惩处,治罪(4)兼词,“之乎”(5)强盗(6)灭族(7)终于(8)奔向,趋向(9)贬谪(10)因为,由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尽在其中,不惟忘归,可以终老。(白居易与微之书)1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1)爱不能舍,因置草堂舍:_(2)流水周于舍下 舍:_(3)青萝为墙援 为:_(4)白石为桥道 为

11、:_答案(1)舍弃(2)屋舍(3)作为(4)作为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胜:优美的风景B青萝为墙援 援:引导C流水周于舍下 周:环绕D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砌:石阶【解析】援,用树木围成的园林护卫物。答案B15对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例句: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A从句式上看,“乔松”对“修竹”,结构相同,“乔”与“修”的词义应该相近。B由采草药中“并汾乔木,望秋先陨”推知,两个“乔”义相同。C从“雪松”“红松”等松树名称的构成推知,“乔松”也应该是松树的一种。D从现代植物学中与“灌木”相对应的名词“乔木”推断,“乔”此处是“高大”的意

12、思。【解析】乔松,高大的松树。 答案C【参考译文】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树,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7题。李邕传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善,有雅行,淹贯古今,注文选,释事而忘意。书成以问邕,邕

13、不敢对,善诘之,邕意欲有所更,善曰:“试为我补益之。”邕附事见义,善以其不可夺,故两书并行。既冠,见特进李峤,自言:“读书未遍,愿一见秘书。”峤曰:“秘阁万卷,岂时日能习邪?”邕固请,乃假直秘书。未几辞去,峤惊,试问奥篇隐帙,了辩如响。峤叹曰:“子且名家!”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珪荐邕文高气方直,才任谏诤,乃召拜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璟劾张昌宗等反状,武后不应,邕立阶下大言曰:“璟所陈社稷大计,陛下当听。”后色解,即可璟奏。邕出,或让曰:“子位卑,一忤旨,祸不测。”邕曰:“不如是,名亦不传。”玄宗即位,张廷珪为黄门侍郎,而姜皎方幸,共援邕为御史中丞。姚崇疾邕险躁,左迁括州司马,起为陈州刺史。帝封

14、太山还,邕见帝汴州,诏献辞赋,帝悦。然矜肆,自谓且宰相。邕素轻张说,与相恶。开元二十三年,起为括州刺史,喜兴利除害。复坐诬枉,且得罪,天子识其名,诏勿劾。后历淄、滑二州刺史,上计京师。始,邕蚤有名,重义爱士,久斥外,不与士大夫接。既入朝,人间传其眉目瑰异,至阡陌聚观,后生望风内谒,门巷填隘。中人临问,索所为文章,且进上。以谗媚不得留,出为汲郡、北海太守。天宝中,左骁卫兵曹参军柳責力有罪下狱,邕尝遗責力马,故吉温使引邕尝以休咎相语,阴赂遗。宰相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奭就郡杖杀之,时年七十。(选自新唐书,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邕不敢对,善诘之诘:责备B共援邕为御史中丞 援:牵引C而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