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诊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断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25974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诊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企业管理诊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企业管理诊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企业管理诊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企业管理诊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诊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诊断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其诊断(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结肠痉挛是一种运动障碍: 肠管肌肉运动不协调,收缩过于强烈或过于频繁,或两者兼有。结肠痉挛也叫肠易激综合症肠易激综合症的病因还不清楚,医生只能称其为功能失调。该病可以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和痛苦。治疗后一不注意又会复发。然而能够通过改善饮食、调节紧张情绪以及服用医生所开的药物控制症状。 许多人诉说其症状在饭后和精神紧张焦虑情况下发生。医学研究发现,进食可以导致结肠的收缩,通常饭后30到60分钟发生这种反应,引起肠运动的激动,在一些肠易激综合症的患者中,这种激动可能来得很快,并伴随着腹痛、肠痉挛和腹泻。这种反应的强度常和食物中所含有的热卡数量有关,特别是脂肪的含量。动物和蔬菜中任何形式的脂肪是结肠

2、收缩的强烈刺激源。生活压力也可以导致一些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结肠痉挛,这个过程还没有被完全认识。专家指出,结肠部分由神经系统支配,健康的精神状态和减少压力(如放松锻炼)能够缓解肠易激综合症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肠易激综合症是人格分裂的结果,肠易激综合症至少部分是由结肠运动和感觉失调所引起的。 对许多人来说,进食合适的食物可减少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在调整你的食谱之前,做日记记录哪些食物可以加重症状是个好主意。你可以请教一些饮食专家,他们会提供合适的食谱给你。例如,如果奶制品可以加重你的症状,你就可以少进食此类食物,乳酸比较容易耐受,因为它提供含有乳糖酶的生物活性成分,这些酶可以消化奶制品中的糖原。另外

3、,在很多情况下,食物纤维可以减轻肠易激综合症症状,谷类、豆子、水果以及蔬菜是纤维的丰富来源,高纤维食品使结肠轻度扩张,可以防止进行性的肠道痉挛,一些纤维可以保持粪便中的水分,可以防止大便坚硬。高纤维食品可以导致胀气和腹胀,这些症状在机体适应这些食品后,在几个月内很快会消失。较多肉食可以引起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痉挛疼痛和腹泻,减少肉食的摄入和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症状。 患者受凉容易腹泻,应不吃西瓜、冷饮和油炸等易引起腹泻食物。但健脾食品如山药、扁豆、莲心、百合、红枣等食物滋肠、健脾,可止腹泻。办公楼人群须让大脑注意休息。放松神经也可减轻症状。 正常人之间的肠功能存在差别,正常大便的范围甚至可以一天三次

4、或一周二次,但应该成形而不坚硬,无血,排出无痉挛性疼痛和痛苦。肠易激综合症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程长且反复发作,临床一般分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黏液型4种。 腹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一日多次甚至10余次,常在早饭后发生多次排便,极少发生在夜间和睡眠中,与精神因素、情绪变化关系密切,精神紧张容易诱发排便;便秘型患者粪量少,排便困难,每周12次,偶有10余天一次者,常常伴有腹痛或腹胀、粪便坚硬,或成球形,有时大便纤细,表面附有黏液;一些人便秘和腹泻可以交替出现,便秘和腹泻通常有痉挛性的疼痛,有时患者排便伴有黏液。肠易激综合症还可能有食管堵塞感、恶心、胸骨后烧灼感、打嗝和胀满等食管胃表

5、现,以及心慌、乏力、多汗、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但胃出血、发热、体重减少以及持续性腹痛不是肠易激综合症的表现,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征象。 治疗 没有标准治疗方式:肠易激综合症因为症状较复杂,所以至今没有标准的治疗方式。通常是医生在做诊断之前要谨慎地排除其它更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医生将做一个完整的病史记录,包括对症状的详细描述、完整的体格检查与试验室检查。如大便标本要进行隐血性检查、常规性的X线钡透及纤维肠镜,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病变。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腹泻或便秘情况而给予止泻药物或通便药,如果患者有精神焦虑,也会给予镇静抗焦虑药物,或提出改善生活方式等一些治疗计划。 根据以上症象,肠易激综合症和

6、中医的肠风有点相似,您可以用痛泻药方试试。其方如下:白术15克、白芍30克、陈皮10克、防风6克。一日一剂,水煎,日两服。一个月一个疗程。同仁堂出的参苓白术丸对这个病的条例效果不错。PSA的概述 1971年,有学者在人类精浆当中发现了一种蛋白质,当时被命名为r-精浆蛋白,这就是后来的PSA。1979年,Wang等在前列腺组织中发现了一种分子量为33-34kd的糖蛋白并且发现这种蛋白仅存在于前列腺组织当中,因此将其命名为“前列腺特意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 , PSA )。1980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PSA可以被用作前列腺癌的“瘤标”。从1988年开始,P

7、SA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症的筛查和诊断。目前,美国每年要进行2500万3500万次PSA检测,有120万160万名男性因PSA异常而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其中22万人被诊断为前列腺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PSA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而不是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任何前列腺疾病都可以造成血清PSA的升高”(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1004年10月28日第四版PSA与前列腺癌,作者: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何志嵩),事实上只有检测结果超过5ng/ml的人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活检判断是否有前列腺癌的潜在隐患,因此, “PSA升高恐惧症”完全没有必要。 理解男性健康与PSA的关系 美国斯坦福大学资深泌尿学家Stam

8、ey从1983年起,历时20年,进行了PSA与前列腺癌关系的广泛研究,通过大量广泛的PSA筛查,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率显著提高,为根治前列腺癌提供了可能,在此期间,仅对通过PSA检测发现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就做了1317例,由于广泛的知识普及和较高的健康意识,每年一次的PSA筛查前列腺癌已经成为美国50岁以上男性的主动行为。 而与此相反,我国的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率逐年增长并以中晚期为主:近20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增加,上海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20世纪60年代前列腺癌症发病率为0.48/10万,到1995年这个数字上升到

9、3.7/10万。而且,这个数字仅仅是主动就诊的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例的统计;长春市8大医院的358例前列腺癌病例进行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1999-2001年的3年间发病率比1986-1988年增长了4.6倍。 前列腺疾病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患有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定期进行PSA检测对提高中国中老年男性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意义重大,针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和治疗,中国和美国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差距就在于是否能够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争取根治。 吉林大学前列腺疾病防治研究所的赵雪俭曾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上写道:“美国20年中仅仅斯坦福大学进行的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就有1317例,而我国,

10、大多数病例已经失去了根治的机会或者因为高龄多病等原因只能进行去势治疗或者价格十分昂贵的内分泌治疗,尽快在全国开展前列腺癌的集团普查意义非常重要”。2006年11月21日中华外科杂志2006Vol.44No.6P.379-3812720.0g/L)的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D值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的(F/T)/PSAD值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F/T)/PSAD值比FPSA/TPSA值和PSAD更有助于提高诊断特异性,在敏感性为90%左右的前提下,FPSA/TPSA值的特异性为31.6%,PSAD的特异性为45.6%,(F/T)/PSA

11、D值的特异性为64.0%;PSA水平不同,取的(F/T)/PSAD值截点也不同:PSA20.0g/L时截点为0.5。可见应用(F/T)/PS.美国1998年报告39200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新发现患者为184500例,而1996年为41400例死于前列腺癌,新发现病人为317000例。说明前列腺癌的病死率在美国已开始下降,前列腺癌的特点是潜伏癌发病率很高,50岁为30%,60岁以上可达40%80%,而临床发病率仅1.05%,潜伏癌(指临床上无症状、经TURP发现的肿瘤)被发现后,过去认为可不作处理,一般5年内很少发展,但10年后则有10%20%的肿瘤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说明我们对前列腺癌的本质

12、知之甚少,大量隐藏的前列腺癌未能发现,对它的生物行为,发展趋向更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需要寻求更敏感的方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能预测其发展趋.美国1998年报告39200例死于前列腺癌,新发现患者为184500例,而1996年为41400例死于前列腺癌,新发现病人为317000例。说明前列腺癌的病死率在美国已开始下降,前列腺癌的特点是潜伏癌发病率很高,50岁为30%,60岁以上可达40%80%,而发病率仅1.05%,潜伏癌(指临床上无症状、经TURP发现的)被发现后,过去认为可不作处理,一般5年内很少发展,但10年后则有10%20%的肿瘤发展成临床前列腺癌,说明我们对前列腺癌的本质知之甚少,大量

13、隐藏的前列腺癌未能发现,对它的生物行为,发展趋向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需要寻求更敏感的方法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能预测其发展趋势。Wolk(1998)认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IGF-1增高者应警惕前列腺癌的发生,而BRCA2有突变者,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出45倍,PIN(prostatici ntraepithelial neoplasia)为新近提出的病变,可能是前列腺癌的前身,正对其进行广泛的研究。前列腺癌是老年人疾病,50岁前很少发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其自然发展规律无法预测,多数前列腺癌发生在腺体周边,远离尿道,故早期患者很少引

14、起症状。症状一旦出现,表示局部已属晚期或已有转移,前列腺癌侵及尿道或膀胱颈,可引起梗阻症状,如排尿慢、尿线细、排尿困难或刺激症状,如尿频、夜尿、尿急、紧迫性尿失禁等,血尿亦较常见。如肿瘤侵及射精管可引起血精症及精液量减少。阳萎的出现可能表明癌瘤已突破包膜,侵及阴茎海绵体的盆腔神经丛的分支。转移病灶可引起骨痛及骨髓损害导致的;盆腔淋巴结转移及髂静脉受压可使下肢;脊椎转移,脊髓受压可引起截瘫,尿潴留;输尿管受压引起肾积水、少尿或尿毒症;直肠受压则可引起排便困难;癌细胞也可沿输尿管淋巴组织扩散,引起恶性腹膜后纤维化,少数甚至可引起DIC,DIC的发生可能与PSA蛋白酶的活性有关。不少患者以转移症状而

15、就医,而无前列腺原发病灶引起的症状。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通过直肠指检(DRE),PSA检查或直肠B超针刺活检确定诊断。PSA于1987年开始应用于临床,自采用PSA诊断前列腺癌以来,晚期癌患者已大为减少,因梗阻、尿潴留及疼痛就治者已经少见。但常规应用DRE及PSA对无症状的病人进行筛选以早期发现肿瘤,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尚存有争论。美国研究所及美国泌尿外科学会均主张对50岁无症状的男性进行DRE及PSA检查,因为(1)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减少死亡率,晚期前列腺癌现无法治愈;(2)简单的DRE+PSA可检出局限在前列腺内的肿瘤,从而可进行有效的治疗。反对者认为,就群体而言,早期检查可能对患者有害无益,理

16、由是(1)现尚缺乏客观依据,早期患者的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存在显著不同的结果;(3)PSA可能引起大量不必要的检查,现也未能证实筛选减少了早期前列腺癌的死亡率;(4)治疗中发生的合并症将是巨大的。现尚缺乏设计完善的随机对照对以上的争论尚难作出肯定的回答。再者通过PSA筛选所发现的肿瘤,可能是生长缓慢、生物学上无意义的肿瘤,类肿瘤对患者不会造成危害,也不致引起死亡。检查、手术以及心理上、经济上的负担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前列腺癌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来院就诊时多已发生转移,致使患者失去了治愈机会,近来采用以测量PSA为基础,结合DRE,直肠B超、活检来诊断前列腺癌,其检出率比未用PSA前提高了70%,对局限在前列腺内的早期前列腺癌提高了一倍,因之手术患者也大为增多。常规采用PSA检查,对PSA410ng/ml者,即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