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三 表达技巧鉴赏课件.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25783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3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三 表达技巧鉴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三 表达技巧鉴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三 表达技巧鉴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三 表达技巧鉴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三 表达技巧鉴赏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化三,表达技巧鉴赏,表达技巧指的是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达文章内容,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是要求从哪个角度作答的;其次,答案要规范、,全面,即明确指出手法或技巧,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指出,此手法、技巧带来的效果、好处。,折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真题示范 1】(2011 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晓至湖上 (清)厉 鹗,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释】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

2、,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 分) 【命题剖析】此题考查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 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 即可得分。,【参考答案】“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 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 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 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并且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 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其他看法,言之成 理亦可),【真题示范 2】(2011 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

3、诗,然后回答,问题。,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释】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 琅琊溪在滁州琅琊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4 分),【命题剖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作者的情 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D(鉴赏评价),难度不大。 三、四两句从溪水漂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 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参考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 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

4、,激发了读者的想 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真题示范 3】(2011 年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 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3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6 分),【命题剖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 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 弯曲曲靠在遥远的

5、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 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 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 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 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 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 之情油然而生。,【参考答案】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 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 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 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更采用拟人手法,写

6、景细致 入微。,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 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 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 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表达技巧 题型答题步骤为: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怎样 使用这种手法;指出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案例一 手法指认错误,【试题】(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

7、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简析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4 分),【考生误答】画线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词人的一往情 深与“深山夕照深秋雨”作对比;以景结情,耐人寻味。,这首词苍凉慷慨,内蕴良多,上片首句即言自己的感受,其悲 慨已见,“画角”以下描绘了塞外的战事频仍和荒凉萧索,用景语写凄 怀。下片“从前”三句转入对历史的回顾和沉思,不停的纷争、不息的 战火,在这荒凉的塞上留下了无数的幽恨怨怼,更使这里平添了几多 悲凉。最后又用深山、夕照、深秋雨来渲染孤寂、惆怅之情,以景语 作结,含婉深致,耐人寻味。,【误答诊断】该答案将修辞手法指认错误。没有正确区分借代 与

8、比喻的手法:比喻是抓住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的一种 修辞格;借代即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 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格。,【增分提示】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形象表达 出一种委婉含蓄抽象的情感,往往采用比喻、渲染烘托等手法。 提醒考生一定要熟知并能正确区分常见修辞手法,其中借代与 比喻、对比与衬托都是考生容易混淆的。,【正确答案】以情相问,以景作答的设问形式;运用 比喻的修辞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 “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运用渲染的表现手 法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案例二 答案缺漏不全面,【试题】(2006

9、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江小渡,(宋)杨万里,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注释】将:行,流过。,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 分),【考生误答】诗歌用“山溪渡”来比喻“交情”的深长。 【误答诊断】该答案有缺漏,只指出了一种手法,不能拿 满分。 部分考生答此类题时,不够细心,认为只要找出一种 手法就万事大吉。尤其题目中用“采用什么手法”而非“有哪些 手法”提问,更易导致考生答案缺漏不全面。这就提醒考生一 定要细心读诗,熟练掌握各种手法。本诗一、二两句写景,营 造了一种送别友人,依依不舍的氛围;三、四两句

10、直抒胸臆, 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增分提示】考生要熟悉手法的外延,它包括了修辞手法(比 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反问、设问等)、表 达方式(抒情、描写、叙述、议论这 4 种)、表现手法(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用典、象征等)和构思立意(卒章显志、以小见大、以 景结情、欲扬先抑、首尾呼应等)四大部分的内容;然后根据诗意、 结合诗句准确判断出所使用的手法。,【正确答案】全诗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围绕 “交情”展开描写;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 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 “风波”象 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

11、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案例三 分析零碎无条理,【试题】(2011 年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怀天经、智老,因访之,陈与义,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释】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 分),【考生误答】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雨声”对“诗卷”,,对仗工整。,【误答诊断】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对诗歌中重要语句的 理解能力。该答案基本正确,但是

12、对仗分析比较乱,且缺漏了一些要 点。颔联对仗工稳而富有新意,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雨 声”,一人一物,一情一景,意象奇特,物我一体,情景交融;从内容 上看,既是对两位友人生活情趣的概括,又是诗人自己生活境况的写 照在读诗、吟诗、作诗的生活中安度光阴,在不知不觉中杏花春 雨又送来春天的消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 顺心适意的感情。,【增分提示】做赏析题,不可仅用诗句原句来回答,要学会提 炼和组织答案,可从形式(语言、风格、手法等特点和效果)和内容(意 象、意境、情感等以及作用)两个维度思考解答。解答时既要注意所 考查诗句的字面意义,又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前后勾连,全面 理解,切忌孤立作答,望文生义。形式方面的作用有前后照应,虚实 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等;内容方面的作用有深化意境,深化主 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正确答案】此联以“客子”对“杏花”,以“诗卷”对 “雨声”,一我一物,一景一情,意象奇特,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上句写客子吟咏度日的宁静淡泊,下句写杏花春雨的清丽顺适,表 达了诗人的淡泊、闲适之情,意境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