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pdf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39257473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51.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成都七中2017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8 页 成都七中 20162017 学年上期 高 2017 届 10 月月考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 试时间 150 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 阅读题(71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道德生态,指的是社会道德各形态之间以及社会道德与其他社会资源之间平衡 的、稳定的、有序的、和合的联系。建立良性的道德生态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 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 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根植于农耕文明和宗法制社会基础之上,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 历史的、发展的过

2、程。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礼乐之邦、礼乐教化的基础。 到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宗法制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有识之士展开了“百家争鸣”, 儒家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形成了儒家的仁义道德;墨家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挑战宗法制 道德;道家则打着道德的大旗,尚无贵虚,否定宗法制观念汉武帝时期,“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儒学定于一尊,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而道家思想也潜滋暗长,成为 儒家“显学”强有力的支撑。至此,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了以儒家、道家道德学说为 主干,以法家、阴阳家等学说为辅翼的基本格局。后来,佛教、伊斯兰教乃至基督教文 化传入中土后,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兼容并包,才形成了一个趋于良性的道德生态

3、系统。 儒家、道家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主干呢?主要原因在于儒家、道家学 说回答了中国人生与死的问题这是人类普遍的、重大的道德关切,而墨家、法家、 阴阳家等学说,间或涉及生与死的问题,但都没有儒、道两家说得全面、复杂和深刻。 儒家、道家学说在生与死的问题上路径是迥然相反的,儒家是由生入死,道家则是由死 入生。儒家对死的问题较为回避,不语怪力乱神,但儒家讲究厚葬,强调慎终追远, “以 生来事死”,让生人感悟死亡,或者说赋予死亡以意义。道家的基点是无,他们的学说 从无展开,又复归于无。而生命的过程则是从无开始,而死(无)则是其母、其根,人 们从出生到死亡,生而死,死而生,就如春夏秋冬四时交

4、替一样,自然而然。在儒道生 死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能够正视死亡,不回避死亡,并赋予死亡以道德意义。 从表面上看,孔子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而老子则是以批判为旨归,儒、道两家仿佛 水火不相容,但实际上是与阴阳、乾坤一样,虽是对立的两面,但又同源互补,老子 四十二章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是阴阳、乾坤、儒道追求的一 个根本性的目标,是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精髓。儒道互补即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一样, 阴阳此消彼长,此长彼消,实现一种阴阳的和合。也可以说儒家是“正”的方面,而道 家则是“负”的方面。在善的原则指导下,儒家所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 俭、让都是人性中积极的、正面的响应,

5、所以说,儒家道德更多的是一种要求,或者说 一种束缚。而道家则采用的是一种“道德减法”,主张绝仁弃义,批判儒家礼法,追求 自然天成。 第 2 页 共 8 页 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后,一方面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对道德个体、家庭乃至族群产生制约。儒家“三纲五 常”观念产生以后,所谓的纲常伦理就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极大的约束力;而道家的 真的原则,则让人们努力去伪存真,保持自己的自然天性,这同样也是一种约束。在历 朝历代的更替过程中,政权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选择儒家作为统治的基础,这虽是巩固 其统治的需要,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也体现了儒家道德强有力的约

6、束力量。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减,作者张洪兴) 1.下列关于文中“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德生态是社会道德各形态之间以及社会道德与其他社会资源之间的联系,而这联系 是平衡的、稳定的、有序的、和合的,“和”是它的精髓。 B.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建立在农耕文明和宗法制社会基础之上,它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 历史的、发展的,并逐步形成了一个趋于良性的道德生态系统。 C.因为儒家、道家学说回答了中国人生与死的问题,所以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了以儒 家、道家道德学说为主干,以法家、阴阳家等学说为辅翼的基本格局。 D.中国古代道德生态形成后,不仅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持久

7、的生命力,更重 要的是对个体、家庭乃至族群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家和道家都是中国古代道德生态的组成部分,在儒学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时,道家 思想也在潜滋暗长,成为儒学强有力的支撑。 B.儒家和道家都全面、复杂和深刻地回答了人类生与死这一问题,但两家学说在生与死 的问题上路径不同,儒家是由生入死,道家则是由死入生。 C.儒家重视生,对死的问题比较回避,让生人感悟死亡;而道家则认为死是生命的母和 根,道家让人正视死亡,赋予死亡以道德意义。 D.儒家道德要求束缚人性,道家道德则追求自然天成,二者一正一负、此消彼长,既对 立又同源互补,共同追求一个“和”

8、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家争鸣”时代,儒家主张恢复周礼,极力维护宗法制;道家则尚无贵虚,否定宗 法制观念,二者立场相反。 B.建立良性的道德生态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是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 “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并不是良性的道德生态系统。 C.儒家思想成为政权统治的基础,很重要的原因是儒家道德具有极大的约束力量,可以 有效地巩固其统治。 D.儒家和道家的道德观念形成后,对人们的行为都有约束力,儒家道德的约束力是外在 的,道家道德的约束力是内在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颜

9、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 授北海 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 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 第 3 页 共 8 页 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 ,衎 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 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知温诸子不慧, 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晋祖嘉之,归功于衎。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 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

10、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痺疾,衎不奏弃官去侍 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 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 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 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 宪颇有风采。尝上言: “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 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请自今藩镇幕僚,勿 得任台

11、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 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衎又坚乞罢免,诏 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 。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周广顺初, 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城平, 以衎权知州事。归朝,权知开封。 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 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 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 宋史列传二十九 )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12、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 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B.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 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C.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 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D.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 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13、.解褐,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 服,换上官员服饰,担任官职。 B.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因年老、 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称为“乞骸骨” 。 C.奉朝请,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奉朝 请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D.丁忧,亦称丁艰,即遭遇父母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任官 者不得去职,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第 4 页 共 8 页 A.颜衎曾因向符习进献贺礼而

14、受到笞刑, 但事后符习很后悔, 又上表推荐他做观察推官, 补救前面所做的事。 B.颜衎担任河阳三城节度副使时,得知父亲生病,没有奏报就弃官回家侍候老人,后被 晋祖召回,重新入仕。 C.父亲去世后,颜衎因母亲年老需要侍候,上表辞官,皇帝体谅他至孝之举,立即对他 加以褒奖,让他与母亲回家了。 D.颜衎曾因王峻的引荐而被重用,后又受到王峻的牵连而被罢官。最后退休回家,临行 时朝内官员纷纷为他送行。 7.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5 分) (2)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唐多令秋暮有感 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 。秋江烟水空。带斜阳、一片征鸿。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 。画桥流水东。断肠人、无奈秋浓。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注】芙蓉:莲(荷花)的别名。题红:即红叶题诗。 8.采莲是古代女子喜爱的习俗,本词开篇却说“休去采芙蓉” ,这是为什么?请结合上片 内容分析。 (5 分) 9.这首词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请结合结尾三句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 分,一空 1 分) (1)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的迷离朦胧夜景的句子是“ , ” 。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 ”两 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 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 。 (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 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 分) 第 5 页 共 8 页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4 分) 峡 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