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课件21.ppt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39256821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2.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课件2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课件2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课件2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课件2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考点知识课件21.ppt(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1(2008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注释】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_,(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名师剖析】吕本中的木芙蓉一诗,明确点出歌颂对 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畔”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 木芙蓉就成了广大爱国志士的象征。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 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

2、,用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的桃李,,_,来比喻宋高宗、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帖耳、没有骨气和勇 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 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品格,寓意极为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 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种纤弱、“愁红怨绿”的 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意气风发、昂扬不 凡的气度。,两首诗并考,诗中所写事物往往相同或相近,而表达的感 情、思想,所运用的表达手法则往往有别。分析时应注意区分 异同。这两首诗都写“木芙蓉”,这是同;情感一明一暗,这是,异。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对“青女”的注释,否则不容易把握

3、诗的旨趣。,【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在秋天冒着霜雪开,花的自然属性。运用了拟人(对比)手法。,(2)吕诗描写了一种傲然独立、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 充满自信的形象(人格形象);范诗描写了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 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定、安闲的形象(人格形象)。,2(2009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_,(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名师剖析】本题主要考查诗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读全 文,结合背景,从诗歌所描绘的意象出发。第(1)题考查诗歌景 和情的关系,“月

4、”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描写的月的特 点,再结合诗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第(2)题考查诗歌情 感,结合注释作答。,_,【参考答案】(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归的感情。,(2)“万里”一词,突出空间范围之广,表现了广阔的天 地笼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衬了诗人的个体的渺小孤独寂 寞之情。“时时”一词,运用叠词,写月光时时照进黑暗的 居室,与下句的“故故”相对,使语言表达更富有韵律美。 “夜久”一词,强调时间之长,写出了南飞的乌鹊在深夜时经 长时间飞翔后只能落在江边暂时栖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 人长时间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艰难处境,烘托了诗人因忧虑 时局动荡、国事

5、艰难以及思念亲人而老泪纵横、夜不成寐的感 人形象。,3(2010 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名师剖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1)题属于炼字型题目。题目已经提示此字有两层含义, 表层意思即句中写景之意,很容易答出。要答出深层含义,首 先要知景语皆情语,往情感方面揣测;其次,应秉持“字不离 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在全词中理解。隔,隔断、阻隔之 意。诗人身处江水之西,目光被树阻隔而难望见江东。同时, 也是自身被阻隔,而回不到江东。一语双关,表达了对江东的 留恋之情。,第(2)题明确要求“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上下两 片均是前两句写实,后两句写虚,起

6、到以虚衬实的作用。,【参考答案】(1)(客观)视觉的阻隔:江水、烟树隔断归,路;(主观)情感的阻隔:思念之情无法传递。,(2)示例一:上片前两句实写远望不见江东路,引起后两句 梦中相见慰孤独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相见反衬了现实中的 孤独。,示例二:下片前两句实写灯前写信无人传,引起后两句寻 得大雁传信时的虚写(想象);想象中的暮秋雁断烘托了现实中 的情感阻隔。,从广东卷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来看,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古 代诗歌,其次是宋词。选入试题的古诗词文字较浅易,多为情 景交融之作,所抒发的都是人之常情,切入角度较小,较有层 次,注重对诗歌本身的理解。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 基本的出发点是

7、对诗作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作 一定程度的鉴赏,包括鉴赏感情、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 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对“意象”的考查上,对“语言” 的考查集中在“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则主要体现 在常见技巧上。,附:20062010 年广东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查情况一览表,诗歌鉴赏题为考生最容易失分的题型之一,在答题时,许 多考生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抓不住要害,大多是不着边际乱写 一通。综观近年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所考查的不外乎三 方面:作者借助“什么”,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抒发了何 种“情感”。这三个方面可以总结为“象”、“情”、“法”: “象”即“意象”,也就是作者寄托情

8、感的“附着物”; “情”即作者表达的“情感”;“法”即作者运用的“表现手 法”。而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最重要的是抓住五大方面,做,到一审意象,二品语言,三找表现手法,四品思想感情,五评 观点态度。具体分析如下:,考点一,鉴赏诗歌形象,考点透析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鉴赏诗歌的形象,要 求感受、理解诗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寓含的感情。 诗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而人物形象 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无论是别人,还是景或 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 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已。,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高考考 查鉴

9、赏这三种形象的试题都出现过。 解题指津 (一)鉴赏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要抓住三个方面来分析:什么形象;形 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如:,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诗人的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 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 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的内心独 白。,由此可见,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常见诗歌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的形象,如李白;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10、的形象, 如杜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辛弃疾;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韦应物;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高适、王昌龄。,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 是诗人之外的形象,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 境和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二)鉴赏景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 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物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 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 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 路是

11、: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 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试题类型有:分析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 剖析作者思想。如:,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 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地拍打堤岸, 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 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1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 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 面着手:物象的组合方式、画面色彩、动态和静态。如:,绝,

12、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 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 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出时间的永恒,万里 船显出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不仅给人 以画面美感,更使人生发深远的联想。同时表现了作者开朗坦 荡的心境。,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 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

13、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也是高昂乐观的; 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 象情感则也是低沉伤感的。如:,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 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第一首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 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 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 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 神的外现。第二首诗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

14、: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 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 情深,难舍难分之态。,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的形象,二者 在色调上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的。,3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上的融合与表现, 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的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明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

15、合成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巢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 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的。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 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 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虽美好,但终将消亡。而“似 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古典 诗词常见意象归纳见配套资料制胜锦囊),(三)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简称物象。诗

16、 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 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 路: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 端。 如:,早,梅,张 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 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 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忍刚强、超凡脱 俗的自我形象。 又如:,马,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