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56583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陕西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12页,共150分。测试用时1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羁绊 座右铭 集腋成裘 一言即出,驷马难追B脉膊 口头禅 未雨绸缪 打破沙锅问到底C逸事 破天荒 唇枪舌箭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D跳槽 磨洋工 声败名裂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刑警老王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枪支不慎走火,误伤了群众,由执法者变成了_。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

2、的_。迈上浐河东岸长堤,只见一湖清亮水面上几只水鸟在自由自在地_。 A.服法者 伤害 滑翔 B.服法者 损害 滑翔C.伏法者 损害 翱翔 D.伏法者 伤害 翱翔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通过秦腔的宽音大噪,高亢激越的表现,西北特色的悲凉情怀被渲染得淋漓尽致。B.传统的“博导”认定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吉林大学的选聘改革仍属权宜之计。C.元旦放假期间,我随父母参加了自驾游,先后游览了黄山、庐山、衡山,领略到了高山景行的滋味。D.伊拉克大选之后,美国一再宣布要将权力移交给伊拉克新政府,其实,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它最终是想借助一个傀儡政权来控制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4下列

3、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位古稀老人在哈尔滨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期间,用550万元“买”来中国目前“最昂贵的死亡”。B美国国会“八朝元老”共和党众议员兰迪在受贿获罪后,面对公众的指责,不无忏悔。C在诺赫说警方强迫被关钾的华人女子脱光衣服蹲坐并未违反调查程序等话语后,林吉祥要求马来西亚总理撤消诺赫的职务并敦促诺赫向民众道歉。D上海玉佛禅寺第十一任方丈曾倡导并主持了“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都市寺院与人间佛教”等全国性的专题研讨会。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自陕西临潼的兵马俑面世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人们也就一直称之为秦始皇兵马俑。但近来,

4、有建筑学者提出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观点:秦兵马俑的主人并非秦始皇,而是他的先祖秦宣太后。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今年69岁的建筑学者陈竟元对秦始皇是秦兵马俑的主人这一传统观点提出两点质疑:第一,兵马俑的发现地点和秦始皇陵园的距离太远,陪葬品放置那么远是不符合常规的;第二,古代帝王的陵墓多是南北走向,兵马俑的方位却在秦始皇陵的东面,陪葬品没有坐落在陵墓的中轴线上,不符合古代的文化和建筑习惯。陈竟元还指出,按照现有说法,该俑坑建于秦统一全国的十几年后,但奇怪的是,坑里有许多不同轮距的车。秦统一六国后“车同轨”全国推行,秦始皇又怎么会允许自己陪葬品的车轨有宽有窄呢?而且秦始皇自统一中国后,规定

5、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但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时却从上到下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和紫蓝色长裤。陈竟元质疑秦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并根据自己的考证提出他眼中武士俑真正的主人是秦宣太后芈氏这一论点。据史记樗里子列传记载:“秦昭王,王母宣太后,楚女也。”可知芈氏是秦昭王的生母,而且她还是个“楚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兵马俑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兵马俑博物馆前任馆长袁仲一认为,兵马俑确实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是当年兵马俑考古队队长。他表示:“兵马俑内曾发现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秦宣太后比吕不韦早100多年,宣太后的墓葬内又怎么会有后人的东西呢?”袁仲一认为,古书上曾记载,秦始皇前来视察工程进展

6、,下令宰相李斯将陵墓的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当年在杨村发现陶俑的地点,正好在这“三百丈”的距离内。陈竟元则称,翻遍那本古书的各种版本,根本就看不见有“三百丈”的字样。对于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陈竟元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此戈发现的位置在墓穴的中层。如果是和兵马俑在同一时间一起陪葬的话,那应该是在底部。此戈很可能是后来的人带进去的。”秦始皇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谁,学术界仍有一些学者认为不能给予定论,尚待进一步地考证与确定,目前尚属一大谜团。T x5下列属于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时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紫蓝色长裤。B兵马俑坑里有很多不同轮距的车。

7、C袁仲一专家曾是兵马俑考古队队长和兵马俑博物馆馆长。D兵马俑内曾发现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6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为识秦宣太后才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B陈竟元与袁仲一的分歧之一是秦统一中国后服饰的颜色“尚黑”与否。C袁仲一认为写有“吕不韦”字样的戈与兵马俑都是秦始皇的陪葬品。D陈竟元与袁仲一都认为兵马俑的发现点与秦始皇陵的距离在“三百丈”内。7以下推断不符合建筑学者陈竟元观点的一项是( ) A按照古代文化和建筑习惯,陪葬品的位置应坐落在陵墓的中轴线上。B秦统一前楚人的发式和服装与当时的少数民族相似。C和兵马俑同时入葬的物品应该与兵马俑一样都位于墓穴底层。D秦始皇下令李斯将陵墓范围向外扩

8、展“三百丈”一说没有依据。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浩字伯深,少好学,博览经史,玄象阴阳百家之言,无不核览,研精义理,时人莫及。弱冠为通直郎,稍迁著作郎,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道武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浩独恭勤不怠,或终日不归。帝知之,辄命赐以御粥。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泰常元年,晋将刘裕伐姚泓,欲溯河西上,求假道。诏群臣议之。外朝公卿咸曰:“函谷天险,裕何能西入?扬言伐姚,意或难测。宜先发军断河上流,勿令西过。”内朝咸同外计,帝将从之。浩曰:“此非上策也。司马休之徒扰其荆州,刘裕切齿久矣。今兴死子幼,乘其危亡而伐

9、之,臣观其意,必自入关。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如此则姚无事而我受敌矣。蠕蠕北寇,人食又乏,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然后兴兵塞其东归之路;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令姚氏胜也,亦不失救邻之名。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议者犹曰:“裕西入函谷,则进退路穷,腹背受敌;北上岸,则姚军必不出关助我。扬声西行,意在北进,其势然也。”帝遂从群议,遣长孙嵩拒之。战于畔城,为晋将朱超石所败。帝恨不用浩言。 T x j y w (节选北史崔浩传)注道武

10、:道武帝,北魏皇帝拓跋珪。泰常: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年号。姚泓:后泰国主,羌族人。兴:姚泓的父亲姚兴。蠕蠕:少数民族,也叫作“柔然”。卞庄刺彪:春秋时鲁国大夫卞庄曾让两虎争食相斗,待其一死一伤,然后杀其伤者。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武以其工书,常置左右 置:安排B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穷:尽,绝C臣观其意,必自入关 意:意图D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感激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崔浩反对阻截刘裕军队的理由的一组是( ) 劲躁之人,不顾后患今若塞其西路,裕必上岸北侵未若假之水道,纵裕西入发军赴南,则北寇进击;若其救北,则南州复危所谓卞庄刺彪,两得之势也纵裕得关中,悬远

11、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A B C D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浩博学多才,精通书法,又能顺应环境,坚守节操,在对待刘裕假道伐姚问题上,更表现出他长于谋划,智略过人。B朝廷多数人主张阻截刘裕的军队,主要理由是刘裕伐姚不是真实意图,而是声东击西,觊觎北魏。C崔浩不仅认为刘裕伐姚并非借口,而且分析了阻刘和纵刘的不同结果,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但明元帝因与刘裕有切齿之仇,未作采纳。D明元帝未采纳崔浩的建议,而采纳了大臣们的意见,派长孙嵩阻截晋军,结果在畔城被晋军打败。第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四、(23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2、1)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避目下之变。(4分) 译文:_ (2)纵裕得关中,悬远难守。彼不能守,终为我物。今不劳兵马,坐观成败,斗两彪而收长久之利,上策也。(6分) 译文:_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昔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请分别简析“缺月”与“孤鸿”在表达这种感情方面的作用。 _ _ _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_,_

13、;左丘失明,厥有国语;_,_;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_。(司马迁报任安书) (2)_,有容乃大;_,无欲则刚。(清林则徐) _,志在千里;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行百里者,_。(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白发冯骥才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听罢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发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纸上去了。”就这样,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过了生命的山脊,开始渐渐下坡。对镜看白发,有时也会认真起来:这白发中的第一根是何时出现的?为了什么?思绪往往会超越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少年时那次同母亲聊天,母亲背窗而坐,窗子敞着,微风无声地轻轻掀动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