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福建高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人教版.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56477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福建高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6年福建高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福建高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福建高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 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福建高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第卷(共24分)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报规定中指出:“列入名录作品必须是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些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服装制作工艺;舞蹈,如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音乐,如各类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乐器制作工艺;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工艺、手工艺:比如针织、织染、刺绣、雕刻、竹藤编织、面人制作、玩具制作和剪纸等。”

2、 - 回顾历程,可以看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熟悉而又陌生的民间现实的认识过程,同样经历了时间的代价。三十年前,形成了最早的世界遗产公约(1972),当时主要是历史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项,主要指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简称物质遗产或有形遗产。 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形成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发生急剧消亡和流变。经济的迅猛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类和谐生存的精神问题,幸福的概念被物化。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开始关注本土化的问题,关注人类自己生存的根系,关注不同族群的历史生命记忆和

3、独特的生存象征,开始关注人类文化不同的精神存在,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存在与可持续发展。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0年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公布了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亚洲四项,中国的昆曲入选。 围绕着口头文化传承下来的习俗生活,我们能列举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像陕北春节习俗中的民间艺术:古老的社火、民间剪纸、民间秧歌、转九曲、燎火塔、皮影戏、面花等,还有南方的傩戏,少数民族地区的苗族刺绣一部穿在身上的神话史书,藏族的口传史诗格萨尔,纳西族的东巴红,彝族的民间漆器,土家族的西兰卡普,蒙古族的史诗江格尔,蒙古长调,都蕴含着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充满了鲜活野

4、性的生命风采。 口头文化传承是一个充满人性活力、有着独特思维的传统,是一个具有真正文化时空含量的传统。民间文化的积淀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的大树总是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埋藏着生命的古老基因,正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那样,“对于许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民族基本的识别标志,是维系社区生存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 活态的非物质文化,它的消失是永远的,是不可再生的。民间活态文化像自然生态一样,我们不仅要提倡生态环保,同时也应大力提倡文化环保。中国自古以来文化与自然就是一个整体,这正是我们祖先提倡的天人合一精神。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从物质遗产到非物质遗产,都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用巨

5、额的时间白银换来的,用我们漫长古老的农耕文化生活换来的。在民间,许多古老文化原型在不同时代通过积淀形成了不同文化形态的迭层和变体,只不过我们还没去从容地认读,便面临着消失。我们应当去打破地下考古和地上活态文化、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之间的隔阂,打通汉民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深层联系。 选自承传活态文化1.下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得到全世界关注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取得全球一致的认识,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B,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之根,也是一种无法再生的文化资源。 C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了人类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变化。 D许多民族的无形文化迅速消亡流变,影响

6、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存在和持续发展。2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全球工业现代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必将导致全球文化一元化的趋势。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交流往往是前者强势文化对后者弱势文化的侵蚀。 C加强各民族多元化文化的沟通交融,应是中国搞好文化环保的重要方面。 D已公布的世界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下定能免于失传。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地震学家主要是依靠地震台网来测量地震造成的地面运动,从而确定地震参数的。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不高,在地壳中,大约是若干千米每秒。同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方式又很复杂,它可以发生所有我们在光

7、学里熟悉的波动现象反射、折射、散射、聚焦等等。在地震发生后,地震学家首先是用比较少的台站的资料,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得到粗略的地震参数。现在,这个过程最快可以在地震发生后的两分钟内完成。但是,这样得到的结果通常是有很大误差的。这种误差的产生不仅是由于台站数目太少,而且是由于地震波的传播很复杂,因此在识别地震信号的时候,计算机常常弄错。所以,国际上通用的习惯,一般是在地震发生后的非常短的时间内,用不多的台站的资料,由计算机给出初定的结果,然后再由分析人员进行校验。此外,地震学上还有另一种情况。由于地震断层在几何学上不是对各个方向都对称的,所以沿着各个方向的地震波辐射强度常常是不同的。如果地震台网的分

8、布范围比较小,且偏于一个特定的方位,那么用这个台网定出来的震级通常不是正确的,有一个系统的偏差。这就是为什么常常在地震之后需要根据更多的地震台网的资料修订震级的原因。对地震速报来说,做到“又快又好”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不是技术上的,而是自然界所赋予的。但是另一方面从防震减灾的实际需求的角度说,社会对地震速报的要求实际上并不是“又快又好”。在地震发生之后,社会首先需要的是“快”,回答“是否需要启动应急系统”问题。就是说,首先需要的只是大致的地震参数。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次地震究竟是“大地震”还是“地震”,而并不是震级究竟是65还是68;究竟有多远或者大致在什么地方而并不是确切的经纬度数。但是,在

9、地震发生后的比较长的时间后,社会需要的是好的信息。是尽量精确的、尽可能多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有时北京台网速报的震级是32,而河北台网速报的震级是3.5,为什么昨天报道的震级是61而今天却“变成”了65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防震减灾所必须的。 类比是我们理解科学信息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有时类比也会出问题。我国社会公众用来理解地震速报的类比对象之一是气象监测,这是不恰当的。恰当的类比对象应该是天文观测。就现在地震学对于地震预测的认识水平来说,把地震预测比做大气预报也同样是不合适的。地震预测问题与火灾或交通事故问题进行类比可能更切合实际。在那里,我们可以知道“危险地

10、区”和“危险时段”,可以采取措施去避免事故的损失,对有些事故我们也能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测甚至警报,但是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一次具体的事故。 (选自中国科技网2005年9月6日有删改)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地震学家确定的地震参数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往往会出现很大的误差,这个误差需要在地震过后根据更多的资料进行修订。 B人们希望地震速报做到“又快又好”,出发点是好的,但也是不现实的,很多看似矛盾的参数报道其实都是正常的。 C因为地震台站所收集到的信息存在滞后性,就像彗星和木星相撞,我们“看到”的是几分钟之前的情况一样,所以地震速报与气象相似。 D与火灾事故相类似,虽然我们不能准确

11、预测地震的时间、位置和震级,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减少地震过程中的损失。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下列所作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地球内部结构的复杂性所带来的干扰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有限性,人们要准确地测定地震的时间、位置和震级几乎是不可能的。 B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台网报出的有关地震的信息如果运用得当能减轻灾害,但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信息,就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C对同一次地震不同台网出现不同的速报信息,是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不高传播方式复杂等因素导致他们收集到的资料不一致的结果。 D地震台网可以说是地震学家的眼睛,因此要比较高质量的确定地震参数就要使地震台网的分布范围广并且数量足够。三、(12分,每小题

12、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宋璟,邢州南和人。少耿介有大节,工于文翰,弱冠举进士。长安中,幸臣张易之诬构魏元忠有不顺之言,引张说令证之。说将入于御前对覆,璟谓曰:“必不可党邪陷正,以求苟免。若缘犯颜流贬,芬芳多矣。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说感其言。及入,乃保明元忠。 张易之与弟昌宗纵恣益横,倾朝附之。昌宗私引相工李弘泰观占吉凶,言涉不顺,为飞书所告。璟廷奏请穷究其状,则天曰:“易之等已自奏闻,不可加罪。”璟曰:“易之等事露自陈,情在难恕,且谋反大逆,无容首免。请勒就御史台勘当,以明国法。易之等久蒙驱使,分外承恩,臣必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恨。”则天不悦。内史杨再思

13、恐忤旨,速宣敕令璟出。璟曰:“天颜咫尺,亲奉德音,不烦宰臣擅宣王命。”则天意稍解,乃收易之等就台,将加鞫问。俄有特敕原之,令易之等诣璟辞谢,璟拒而不见,曰:“公事当公言之,若私见,则法无私也。” 璟尝侍宴朝堂,时易之位三品,璟本阶六品,在下。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虚位揖璟曰“公第一人,何乃下座?”璟曰:“才劣品卑,张卿以为第一人,何也?”天官侍郎郑善果谓璟曰:“中丞奈何呼五郎为卿?”璟曰:“以官言之,正当为卿;若以亲故,当为张五。足下非易之家奴,何郎之有?郑善果一何懦哉!”自是易之等常欲因事伤之,则天察其情,竟以获免。 七年,开府仪同三司王皎卒,及将筑坟,皎子附马都尉守一请同昭成皇后父窦孝谌故

14、事,其坟高五丈一尺。璟及苏颋请一依礼式,上初从之。翌日,又令准孝谌旧例。璟等上言曰“夫俭,德之恭;侈,恶之大。高坟乃昔贤所诫,厚葬实君子所非。古者墓而不坟,盖此道也。”二十年,以年老上表乞归。手敕许之,仍令全给禄俸。璟乃屏绝人事,以就医药。二十五年薨,年七十五。 旧唐书宋璟传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引张说令证之 引:指引B璟廷奏请穷究其状 究:追查 C言涉不顺 不顾:对皇上不敬 D,易之等久蒙驱使 驱使:奔走效力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何乃下座 B。 以官言之 臣乃敢上壁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 何郎之有 D。易之等含欲因事伤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项

15、王即日因由沛公以饮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宋璟“耿介有大节”的一组是 或至不测,吾必叩阁救子,将与子同死 璟廷奏请穷究其状 易之素畏璟,妄悦其意 自是易之等常欲因事伤之 璟及苏颋请一依礼式 景乃屏绝人事,以就医药 A B C D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A张说本是被逼要对魏元忠作伪证的,后被宋壕的正气感动,说了真话。 B尽管皇上对张易之兄弟偏爱有加,但在朝廷上宋璟坚持耍对他们依法论处。 C,张易之对宋璟又恨又怕,本想与他套近乎,“虚位揖璟”;却反遭他一顿唾骂。D,为了不破坏朝廷旧制,宋璟即使在皇上同意王守一为父筑高坟后还以俭德之道犯颜直谏。第卷(共126分)四、(24分) 9,将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