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语文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5644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语文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语文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语文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语文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高三语文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一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第卷(选择题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精萃 震古烁今 讳莫如深 无所不用其极 B.气概 自鸣得意 再接再厉 初生牛犊不怕虎 C.陷阱 各行其事 叠床架屋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松弛 九霄云外 额手相庆 一夫挡关万夫莫开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感情;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

2、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炼。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在各地蓬勃兴起的旅游热中,以参观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足迹为特色的“红色旅游”独树一帜,呈升温之势。B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将进一步减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工作作风也一定会有所扭转。C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想办法加以克服,而不会诚惶诚恐,被困难吓倒。D2008年北京奥运会不仅要办成体育竞技盛会,而且要办成各国运动员欢聚一堂、多元文化精彩纷呈的人类文化庆典。4下列句子中

3、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快餐食品大多含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西式快餐更是如此,长期食用将使人在体内过多蓄积脂肪而发胖,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的危险。B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C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合乎民意、顺乎民心,体现了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有一种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在一个小的集合里边,增加或者减

4、少一个东西,尽管他未曾直接知道增减,也能够辨认到其中有所变化。据动物学家观测,有几种昆虫和鸟也有这种“数觉”。但实验表明,不管是动物还是人,数觉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是什么使我们赢得了用数来表达我们的宇宙的惊人成就呢?丹齐克认为,经历了一连串漫长的特殊的环境,人类在极为有限的数觉之外,学会了另一种技巧来给他帮助,这技巧就是计数。正是计数,才使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结合为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用什么来计数呢?依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数学语言的结构,几乎是普遍一致的。无论什么地方,人的十根手指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我们的十根手指毫无疑义地影响了我们

5、数制基底的“选择”。除了十进制外,还有其他两种相当的基底,它们的特征相当地表明了我们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这就是五进制和二十进制。五进制起源于惯用一只手计数的民族,二十进制则起源于计数时手指脚趾并用的原始部族。然而,从现代数学的观点来看,十进制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让一群专家来选择基底的话。实用家可能坚持要用有最多因数的数,如十二,大博物学家毕封就曾经提议举世公用十二进制。数学家则坚持要用质数,例如七或十一之类作基底,如数学家拉格朗日宣利:用质数作基底有绝大好处!可是,从文化史的观点来看,改变数制的基底,即便可行,也是极不受欢迎的。计数这一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重要方面之一,是起源于人类

6、自身。设想要是人类没有屈伸自如的手指,而只有两只“不分关节”的秃拳,那么我们采用什么进制呢?5对“前者是原始人的特点,后者则是数学发展的前提”这句话中“前者”“后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B“前者”指的是感知层次上的数觉才能,“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C“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统一的抽象的数的概念。D“前者”指的是具体的,不同质的表达多寡的概念,“后者”指的是计数的能力。6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数觉”就是对数的感觉,它和听觉、味觉等一样,都是一种感知层次上的能力,是人类所

7、特有的一种能力。B“计数”是一种抽象能力,是人类经历了漫长特殊环境所学会的一种技巧,它是数学发展的前提。C计数方法的拟人化性质是人类运用模拟人类计数方式的采用五或二十进制的工具来帮助计数的特性。D“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意思是人是万物的主宰,他们改造了自然,改造了社会,因为人具有计数这一特殊的本领。7根据文中所给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数学观”是一种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以科学实用方便为原则的数学观念。B从文化史观点看,改变数制基底由于不符合人们用十指计数的习惯而不被大多数人接受。C人类如果没有了双手,就不会采用十进制作为数制基底,也就失去了计数的能力。D现代数学观对传统的十进制持

8、反对态度,主张采用最先进的七、十一或十二进制。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

9、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

10、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上发兵以御之 杀之以应陈涉 B.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其意不在错也 齐国其庶几乎 D.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4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为人峭直刻深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迁为御史

11、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识。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

12、言进谏的嘴,可惜醒悟得太晚了。第卷(共120分)四(23分)11将文言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译文: 。(2)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和“对”字衬出离人怎样的神情?答: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

13、联的表达效果。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韩愈师说) ,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 。(白居易琵琶行)木欣欣以向荣, 。(陶潜归去来兮辞)(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莫使金樽空对月。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李白将进酒)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读书养气转眼年届不惑。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但是“野孩子”的脾气未改,只喜欢读书的“积习”亦未改恐怕今生今世也改不掉了。只是在读书之余,脑子里时不时冒出“读书究竟有什么用”之类的问题。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作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也;邪气,戾气,酸腐之气,阴阳怪气,亦可养也。读书于人,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或缺,我们可以从书本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不,汲取气,汲取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避免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