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团体竞赛试卷.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254733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团体竞赛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团体竞赛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团体竞赛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团体竞赛试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第二次团体竞赛试卷 命题人:邱玉凤(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共24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陨首(yn) 相形见绌 (zhu) 伺(s)候 犄(j)角之势B 口角(ju) 自惭形秽(hu) 巢穴(xu) 骄横(hng)无礼 C 消长(zhng) 惴惴(zhu)不安 袒(tn)护 烜(xun)赫一时D 嫠妇(l) 如鲠(jng)在喉 租赁(ln) 靡靡(m)之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初出茅庐 面面相觑 飞扬拔扈 债券B

2、老态龙肿 喁喁私语 犹豫不决 执拗C咄咄逼人 众口烁金 功亏一篑 炮烙D莫名其妙 鞠躬尽瘁 理屈词穷 怯懦3、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好像有点印象,一时又糊涂难记,只得细细 ,好不容易才想出了县委吴书记和他的汽车。如果不能深入社会现实,又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莫泊桑就很难写出诸如羊脂球、项链之类的高_的作品。有了这次上城的经历,陈奂生的身份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人都对他 。A.琢磨 品位 刮目 B.捉摸 品味 刮目C.捉摸 品位 侧目 D.琢磨 品味 侧目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佛来思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手,说:“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

3、!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B她比所有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所有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C他去卖什么?卖油绳。自家的面粉,自家的油,自己动手做成的,今天做好今天卖,格啦崩脆。D“难道非赶在今天办不行吗?父亲。”欧也妮问道。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时下,田园风光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很流行,满足了人们走近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因此有人单刀直入地经营起了乡村旅游。B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去年春天来得格外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这种状况不禁让那些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C经过不懈的刻苦努力,他的演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4、,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表达生动,闪烁其辞,使全场观众无不为之而动容。D这部电视剧虽然遭到了一些人的尖锐批评和指责,不过有一点还是应该指出,就是批评者认为,作者的创作动机是无可厚非的。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检察院通过立案调查,发现王斌在任区税务局长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利用正当或不正当的手段,竟然贪污了数百万元。B一般用药大约一周左右即可见效,疲倦乏力、怕热多汗等症状明显改善;两周左右心悸、头晕等症状明显好转,恶性瘤或囊肿也会逐渐缩小。C近两年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D我虽然并没有资格评定动物的贵贱,但是我清楚

5、地知道,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动物,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珍惜的心。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0题。武昌九曲亭记苏 辙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

6、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7、,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栾城集) 注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陀(tu):山冈。蹇(qin)裳:提起衣服。而同委于臭腐:此句意谓吃饱后就把剩下的食物都丢弃,让它们腐烂发臭。寓:寓世,住在人世。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渔舟乱流而南 乱:横渡B不足以席众客 席:以为席C撷林卉,拾涧实 实:果实D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要:求取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瞻迁于齐安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为之怅然移日 且为之奈何C巳以此居齐安三年 以其无礼于晋D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爱其子,择师而教

8、之9对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者)倚怪石,荫茂木 B(二三子)相携徜徉而上C(子瞻)为之怅然移日 D(西山少平之地)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说苏轼谪居齐安三年而不知其久,原因是武昌西山风景好山里人也好。这番记述为重建九曲亭作铺垫,也表明苏轼在失意时善于自得其乐。B面对废弃的九曲亭,苏轼“睥睨终日”,表现出对九曲亭败落的痛惜,以及难以重建的无奈,体现了苏轼钟情山水、与人同乐的思想情怀。C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的思想情怀,这也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颂扬了他的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D结合苏氏兄弟

9、两人的政治处境,苏辙写这篇亭记,意在赞美其兄磊落洒脱的思想情趣,但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乐观态度和坦荡胸怀。第卷(76分)三、主观阅读及语言运用题 (18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3分) (2)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2分)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1)臣无祖母, ,祖母无臣, 。(陈情表)(2)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3) ,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4)知者乐水, 。(论语雍也)13诗歌鉴赏阅读这首题画咏物诗,回

10、答问题。(6分) 一鹭图 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1)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分) (2)本诗四句中,你最喜欢其中哪一句?简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四、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守 望 长 城杏 臻 在人生匆匆而又珍贵的细节中,我又一次在这里久久驻足,长城大地之上的苍穹,苍穹之下的桑田,像一部经典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扣人心弦的惊叹。站在长城之巅,突然涌上了一种难以承受之重的感触。胸中有着一种茫茫的春秋起伏,肩上总负有一种神圣的日月星辰,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现在与未来在这里接壤,一个眼神便是一页不朽

11、的篇章。于是,我不知道自己是沐浴在秦时明月之中,还是踏上了汉时雄关,拽着唐风宋雨的浪漫情怀,便将自己濡湿得淋漓尽致。在整部人类史中,长城之外还有长城吗? 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提起中国北京,人们第一个念到的名字便是这神奇巍峨的万里长城!这蜿蜒于千山之巅、莽莽苍苍的中国的长城,这壮丽辉煌的荣光是祖先赐予我们的永远的精神摇篮。 五千年的白云苍狗,五千年的日出日落,当我们的始皇大帝开始修筑长城时,整个西方尚处于耶稣诞生前的蒙昧时代。而在华夏,在闪光的诗经华章之外,在老子已将宇宙和历史融会贯通的“道”中,在秦帝国横扫六合的金戈铁马声里,长城已经耸起了古老中国的精神脊梁。 如今长城横笛竖箫般的静美在古

12、老中国的青春怀里,鼓实的肩膀勾画出世界上最壮美的图腾。这是中国的骄傲,这是奔涌的力和美的精彩组合。 无论是过去的帝王,还是今天的百姓,登临长城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视点,使自己内心的飞扬与智慧的灵光奔腾于巅峰状态。透过一砖一石,我看到了从甲骨文演变成方形汉字的中国;穿过蜿蜒流动的城墙,我看到了从丝绸之路驼铃声中走来的中国。此时此刻,我将双臂伸展到不可能再长的长度,渴望拥抱长城,更渴望拥抱今日之中国。登临长城,感受自我和民族的万象更新;登临长城,可以使太阳从灵魂中升起。 面对这无边无际的生命高原,我真的很难想像在自己长长的一生中能否开启这万里长城般的胸襟。这份由长城赐给我的属于历史的感觉,是希望和再生的感觉,是属于我个人内心的起伏和超拔。 但又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突然有一种温柔的隐痛。 一个秦时的女子将自己的胭脂泪点点滴滴地洒在了长城的青砖上,从此凝结在了人类历史的枝头上,今日的明月就是你爱的前身,温婉动人如一支挽歌震颤在长城内外。 遥望曾经是凄风苦雨的山海关,曾经是令人回肠荡气的山海关,在后来者的眼中却是一个曾经浪漫了千年的山海关。到了今天,我情愿把它理解成一对相濡以沫的灵魂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一次真爱就是一场生死。只是如今谁懂呢?谁愿意相信呢? 我唯美的眼光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