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924138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氘在钨中的滞留和晶格损伤,摘要 1.用SIMS(二次离子质谱)和 RGA (残余气体分析)研究氘离子和氘分子在单晶钨(在300k用6kev的氘离子注入)中的深度分布。 2.用NRA(核反应分析)和RBS结合离子束沟道技术研究氘和晶格损伤在单晶钨(在300k用10kev的氘离子注入)中的分布。 3.至少有两种类型的缺陷导致了氘被俘获: 在注入的区域形成了氘分子泡 在距表面远超1m的区域形成的位错俘获了氘原子。,.,1.introduction,在辐照期间对钨中微观结构的演化的研究表明,如果氢离子的能量低于阈值能量的话,不会观察到什么结果。如果能量更高,在室温下就会形成位错环和好的氢泡。并且随

2、着辐照温度的升高,位错环出现的地方氢的流量会增加,位错环的饱和度会减小。在873k以及更高的温度的时候,在单晶钨中就只能观测到一些好的氢泡,但是在多晶钨里面,氢泡和位错环都可以观测到。,.,2.Experimental,2.1 SIMS/RGA 所用样品为纯度99.99wt%厚度0.6-0.7mm的单晶钨薄片 在300k的温度下,用12kev的 (6kev D离子)注入到单晶钨中。离子的通量密度是(4.5-4.7) 。 在分析氘滞留量之前先对薄片表层进行电化学抛光,在抛光前后称量样品的重量,然后估算出被刻蚀的深度。 在注入氘离子和电化学抛光之后,用SIMS和RGA获得氘在近表层的浓度。,.,2

3、.2 离子束分析 所用材料为纯度99.99wt%厚度1.5mm厚的薄片,样品表面与晶面平行。 在300k的温度下,用30kev (10kev的D离子)注入,之后用1MeV 离子轰击产生离子和质子,然后得到氘的深度分布。 之后用RBS结合离子束沟道技术研究晶格缺陷。,.,3.Results,.,氘原子的迁移远超出了离子注入区域。 当流量超过一定值的时候,就形成了氘分子,并且这些氘分子滞留在注入区域。随着流量的增加,氘分子的浓度比氘原子的浓度增加的要快得多。,.,N是缺陷浓度,是缺陷的去沟道因子(对于不同类型的缺陷, 不同) N是单位深度的去沟道概率。 根据 = 推测出氘泡的去沟道因子与能量无关,位错的去沟道因子与 有关。并且位错的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4.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s,在300k温度下,用6kev的D离子注入单晶钨会导致D原子迁移到离表面几微米的区域。并且会以氘分子的形式聚集。 至少有两种类型的缺陷俘获了氘。一种是填满氘分子的氘泡,一种是捕获氘原子的位错。 氘泡在近表面处产生的高压是离子非注入区产生位错的原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