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节药物的抗病毒实验演示教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237392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4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节药物的抗病毒实验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六节药物的抗病毒实验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六节药物的抗病毒实验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六节药物的抗病毒实验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六节药物的抗病毒实验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节药物的抗病毒实验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节药物的抗病毒实验演示教学(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药物的抗病毒实验,一、目的和要求 1.掌握药物体外抗病毒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 2.熟悉病毒感染性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二、内容 (一)原理 病毒是一类结构简单、非细胞形态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必须在易感的活的动物、鸡胚或细胞内才能进行复制增殖。因此可用动物、鸡胚或细胞来进行病毒培养和药物的抗病毒试验。可通过观察细胞培养液酸碱度的变化、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CPE)、病毒滴度(PFU)改变、病毒基因组mRNA水平变化、鸡胚尿囊液或动物血清等相应指标的改变,来判断药物的抗病毒试验效果。,(二)材料 1. 910 d日龄鸡胚,壳白净且厚薄均匀的鸡卵(莱亨鸡的受精卵由于卵壳薄,在孵育过程

2、中便于检查,为首选) 2. Hep-2细胞或MDCK细胞 3.病毒:如IFV(FM1株)、RSV(Long株) 4.药物:试验药物,阳性对照药 5.动物:小鼠等 (三)操作方法,鸡胚培养为常用的病毒培养法之一,目前主要用于痘类病毒、粘病毒、疱疹病毒的分离、鉴定、制备抗原和疫苗的生产等。 1.接种方法 病毒的鸡胚培养法主要有四种接种途径,即尿囊腔、绒毛尿囊膜、羊膜腔和卵黄囊,不同的病毒应选择各自适宜的接种途径,并根据接种途径确定鸡胚的孵育日龄(见表)。下面将以流感病毒为例进行说明。,一)鸡胚法,2. IFV-FM1的50%鸡胚感染量(EID50)测定 用生理盐水将病毒作10倍系列稀释,分别接种鸡

3、胚,0.1ml /胚,同时设正常对照,共6组,每组5胚。35孵育72 h,置4冰箱过夜,收集尿囊液做血凝试验,按Reed-Muench法计算FM1的EID50。,3. 药物对鸡胚的毒性作用 选用健康的911日龄鸡胚,消毒备用。将受试药和对照药作10倍系列稀释56个浓度,如100mg/ml、10mg/ml、1mg/ml、100g/ml、10g/ml,每个浓度接种5胚,0.25ml /胚。35培养5 d后观察结果(死亡/存活)。确定两种药物对鸡胚的最大无毒剂量(TC0),用于正式实验。,4. 药物对FM1的抑制作用 鸡胚随机分为14组,每组5胚,即试验药的六个剂量组(从TC0开始作10倍系列稀释)

4、、阳性对照药六个剂量组(同前)、生理盐水和病毒对照组。将不同浓度的药液注入鸡胚中,0.25ml /胚,30 min后经相同途径注入100 EID50病毒0.1ml,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35温箱孵育5 d。收获尿囊液,测其血凝效价,以能抑制32倍以上所注射的最小药物量,即为其最小抑制剂量(MIC)。,4.1鸡胚接种 (1)孵育910 d左右的鸡胚,在照蛋灯下用蜡笔标出气室和胎位。 (2)鸡胚直立于固定架上,气室端向上,按常规以碘酒,酒精消毒。 (3)用磨蛋器在气室中央磨一小孔,再用碘酒擦拭。 (4)用lml注射器吸取病毒悬液,针头从气室小孔刺入,沿胚胎的长轴刺入0.51.0cm深度;此时针头已

5、在尿囊腔中,注入0.2ml病毒悬液。 (5)拔出针头,用镊子将胶布沾酒精烧灼后将小孔封闭,置于3536温箱内培养二天,每天翻动两次,用照蛋灯检视一次。培养二天后。置 -20冰箱2 h后,无菌操作收获尿囊液。,4.2尿囊液的收获 (1)从冰箱中取出鸡胚,用碘酒,酒精消毒气室部位。 (2)用无菌镊子除去胶布并去除气室部分的卵壳。 (3)用无菌的毛细吸管插入尿囊腔中轻轻吸取尿囊液(避免血管破裂),置于无菌试管中。 (4)获得的尿囊液取一部分做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定性),判断病毒的增殖情况并对病毒进行鉴定;同时做无菌实验。,4.3血凝和血凝抑制实验 (1)血凝实验 血凝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参照本教材的

6、第四章第四节内容: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判断 以“+”号多少表示血凝程度: + 100的RBC发生血凝,形成花边拉网状,红细胞呈薄层均匀铺于板孔底,呈细沙状或薄膜状; + 75的RBC发生血凝,红细胞虽铺于孔底,呈细沙状,但边缘不整有下沉趋势; + 50的RBC发生血凝,红细胞在孔底呈一环状,四周有小凝集块; + 25的RBC发生血凝,红细胞在孔底沉聚呈小圆点,边缘不光滑,周围有小凝集块; - 100的RBC沉积,红细胞于孔底呈一小圆点,边缘光滑整齐,无凝集现象。 以使50的RBC发生凝集的最高稀释倍数,为病毒的血凝效价。计算药物的MIC。,(2)病毒血凝抑制实验 根据血凝试验

7、滴定的病毒血凝效价,以“2”的凝集者含有1个病毒血凝单位。如流感病毒的血凝效价为1:160,即病毒液稀释至1:160时,每0.25ml中含1个血凝单位,若要将0.25ml病毒液配制成含4个血凝单位时,应稀释成1:(1604),即1:40稀释。在做血凝抑制试验时用4个血凝单位。 将病毒液配成4个血凝单位。血凝抑制实验的方法,参照本教材的第四章第四节内容:病毒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主要根据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选择适宜细胞株。人类病毒用人或猴的组织较敏感,因此,研究人的病毒性疾病常用人胚肾、人胚肺或人羊膜细胞。组织培养的方法中以单层细胞培养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又有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二倍体细胞株

8、和传代细胞系三种类型。本实验仅介绍对传代细胞的操作方法。,二)细胞培养法,1.病毒TCID50滴定 (1)原理 多数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细胞后,常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如细胞团缩、裂解和细胞肿大等,这种改变称为病毒致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可以直接通过显微镜观察,亦可通过染色得以识别和判断。CPE的程度可间接反映病毒的毒力,因此利用这种特征可以用来测定病毒的毒力。即能在半数细胞培养板孔或试管内引起细胞发生病变所需的病毒量,定义为病毒的50组织细胞感染指数(50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50)。在从事药物的抗病毒试验中,常用

9、100 TCID50的病毒感染量进行。,测定时,首先在微量细胞板上培养敏感细胞,待细胞贴壁形成单层,弃上清。将待测病毒用维持液做连续10倍系列稀释后加入细胞单层,逐日观察,直至病毒产生的CPE不再进展为止。具体时间根据病毒的增殖特点而定,如肠道病毒增殖迅速,一般48 h即可;RSV、VSV增殖也较快,因此4872 h也可以观察、染色、计算。,(2)实验材料 细胞:MDCK细胞或Hep-2细胞,或其它敏感细胞。 病毒:流感病毒(IFV)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试剂:DMEM细胞培养基,新生小牛血清,胰蛋白酶或VTP消化液,PBS,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 U/ml,MTT (4,

10、5-二甲基噻唑-2,5-二苯基四唑溴化物),结晶紫染液等。 材料:细胞培养板(1块/组),tip头(2盒/排),微量移液器,5ml或10ml吸管(2支/组),青霉素瓶带塞(10个/组),酒精缸,镊子(2个/组),1ml注射器,毛细吸管等。,(3)操作步骤 1)制备细胞 将细胞生长面朝上,轻轻倒掉瓶中培养液,用PBS小心洗涤2次,注意吸管尖头不要伸到细胞瓶中。 用上述吸管吸取1ml VTP加入细胞瓶中,铺满整个细胞生长面即可;室温或手握住消化,约35min。当细胞胞质回缩、细胞间隙增大呈拉网状后,即可停止消化,尽可能弃尽消化液,继续利用残余的消化液消化,直至细胞大部分易在外力作用下从细胞瓶表面脱

11、落下来为止。,加入适量营养液到细胞瓶中,用小头吸管吹打瓶壁细胞以及脱落细胞充分使细胞均匀,吹打时动作要轻柔不要用力过猛,尽可能不要出现泡沫。吸一滴细胞悬液于Ep管中。 计数:用吸管吹打细胞悬液,取少许细胞悬液与等量0.04台盼兰混匀,在计数板上盖玻片的一侧加该细胞悬液,加样量不要溢出盖玻片,也不要过少或带气泡。当细胞密度为106/ml时即可。 一瓶细胞消化后加入适量营养液制成所需细胞悬液,浓度约为1106/ml。用微量移液器将细胞悬液加入40孔板微孔中,每孔100l,37、5%CO2孵育箱培养24 h,形成单层后,做病毒滴定用。,2)50%组织细胞感染量(TCID50)测定 稀释病毒液:取无菌

12、青霉素瓶9支,各管分别加3%小牛血清的维持液2.7ml,然后向第一管加IFV病毒液0.3ml,反复吹吸混合三次,从第一管内吸液0.3ml加入第二管内,反复混合三次,从第二管内吸液0.3ml加入第三管内,反复混合三次,依此类推将待测的病毒液做连续10倍稀释,使病毒稀释为10-1,10-2,10-3 10-9。,病毒接种:将长好单层细胞的培养板各孔细胞液全部倾弃,用微量移液器把各稀释度的IFV病毒从低浓度开始依次加入各微孔中,每稀释度平行加2孔,每孔100l。细胞对照孔不加病毒液,只加维持液。置37、5%CO2孵育箱中孵育。 结果观察:于孵育后18、24、36、48、72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PE

13、,病毒可引起细胞圆缩、堆聚及脱落等现象。“-”表示细胞正常;“+”表示有25%细胞产生病变、圆缩、破碎脱落;“2+”有50%细胞产生病变;“3+”有75%细胞产生病变;“4+”有75%以上细胞产生病变(实验时,有的观察24h48 h即可染色计算;或逐日观察CPE,直至病毒产生的CPE不再进展为止)。,3)按Reed-Muench法计算TCID50,参见下表:,按表中可见,10-3稀释的病变高于50%;10-4稀释的病变低于50%;50%病变分布于10-3与10-4之间,计算公式如下: 高于50%病变率 -(50%) 距离比例= - 高于50%的病变率-低于50%的病变率 lg稀释倍数 100-

14、50 = - 100-25 lg10= -0.67 lg TCID50 =高于50%病变的低稀释度对数+距离比= -3+(-0.67)=-3.67 即1个TCID50=10-3.67,查0.67的反对数为4.68,即病毒做4.68103倍稀释时取0.1ml接种细胞,可使50%细胞产生病变。,附录:如何计算200个TCID50? 4.68103200=23.4,将病毒作23.4倍稀释时即得200个TCID50。 按计算结果,用100个TCID50病毒进行药物的体外抗病毒试验。,2.病毒增殖及病毒感染单位量测定 2.1病毒增殖 将冻存的病毒株复苏后接种于敏感细胞进行增殖,23 d后出现典型细胞病变

15、,待病变达8090时收获病毒。反复冻融3次并低速离心取上清,分装后用空斑形成单位实验(plaque forming unit, PFU)测定病毒的感染量,保存于-80备用。在进行药物的抗病毒试验中,亦可用该实验测定药物对病毒增殖的影响,而且结果可能更准确、可靠。,2.2病毒感染单位量测定 用 PFU 表示。 以5.0105 /ml的密度接种敏感细胞于6孔细胞板中。置37、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使其24 h内长成单层; 在冰盘上操作,用维持液将病毒作10倍连续系列稀释(10-110-8)(操作如下图所示);,注:即在一系列2ml的Ep管中先加入1.8ml维持液,取0.2ml病毒加入第一只Ep

16、管中,充分混匀后病毒稀释度为10-1,取混合后的0.2ml病毒悬液加入第二只Ep管中作为稀释度10-2,依此类推作系列稀释,则得到连续10倍稀释的病毒悬液。,弃去细胞培养板中各孔中的营养液,每孔接种相应稀释度的病毒悬液0.5ml,每个稀释度重复3孔。37吸附2 h,每15min摇动数下以保证病毒吸附分布均匀; 弃去各孔中的病毒液,PBS轻轻洗涤一次。每孔加入2ml覆盖层(含6新生牛血清的DMEM与1.5琼脂糖等体积混匀,配好后立即使用,以免凝固),水平放置15min使其凝固;,33,5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3 d。剔除覆盖层,每孔加入1ml 0.5结晶紫染色10min,自来水冲洗后选择空斑数清晰且易于分辨的稀释度计数空斑,根据空斑数计算病毒的PFU。下图显示的是RSV的空斑形成实验结果。 PFU的计算方法: ab PFU v (PFU:空斑形成形成单位/ml; a:空斑均数;b:病毒稀释度的倒数;v:病毒量/ml),1:正常对照;26:病毒稀释度分别为 104,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