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教学文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923644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教学文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教学文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教学文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教学文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教学文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教学文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教学文案(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学习本单元,一是注意基本概念,二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基本线索,三是用辨证的方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重点知识: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土地制度的演变;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等行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古代商业与货币的发展情况;重农抑商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影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情况。 难点问题:学会从微观史实中抽象出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宏观上的发展特点。理解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含义。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章节关系,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产生变异,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第二

2、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体系的形成,土地制度的演变,空间的变化,第三课,核心概念,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租佃制、中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制瓷业、丝织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商品经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 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农耕经济,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定义中国古代经济。它是相对于 西方近现代工业经济而言的。在手工劳动之外,人类有 了畜力的帮助,牛耕、铁器成为这一时代生产力的主要 标志,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成为最

3、主要的经济部门 。,工业经济,西方近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工业经济成为最主要的经济部门,其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一、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原始社会,广泛使用石器、耒、耜等农业生产工具,采用 刀耕火种的粗放式农耕技术,以大规模的简单协作的组织 方式,这些共同构成了原始社会的农业耕作方式; 春秋以后,广泛使用铁犁牛耕、采用精耕细作的耕作技 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的组织形式下,构成了中 国古代最基本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耕作技 术和组织形式的进步即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2010天津文综,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4、.铁力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B 由图片可知:耕田从畜力到人力,从复杂到简单,反映的是我国古代耕犁技术走向成熟。A项是图一所反映的内容,却不能反映图一到图二这种变化;C项和D项虽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变化,但是不能直接读图获得信息。,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性质:,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关系:,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1、井田制(商周),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2、井田制瓦解,私有制确立(战国),根

5、本原因: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 生产力水平提高,瓦解表现:不事公田,私田私有,私有制确立过程,税制改革:,齐: 相地而衰征 鲁: 初税亩 秦国:商秧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3、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国有,“官田(公田)”,私有,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如北魏、隋唐时期的均田制),4土地兼并,兼并 情况,豪强兼并土地,宋代:,“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土地兼并更为剧烈,日益普遍,明清:, 兼并危害,汉代:,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发社会动荡,危及统治,注:,抑制的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是按人口分配土地,但仅分配国家掌握的

6、土地,不触动地主的原有的土地。,无法抑制的根本原因:,私有制,但是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无主荒地,并不触动大 地主利益;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兼并的继续,政府掌握的 土地越来越少,均田制也无法实行,土地私有制继续发展 。所以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5、田庄制:,田庄多为聚族而居;庄园劳动者与田庄主形成强 烈的人身依附关系;田庄经济具有极强的自给自 足性质;田庄拥有私人武装,宗法制,西方庄园制,P10,6.租佃经营的发展,战国:出现,东汉:比较普遍(豪强田庄),宋代:仅次于自耕农形式,明清:普及全国,成为主要形式,小结:,商周贵族土地所有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生产力的发展

7、,各国税制改革,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均田制,土地公有 (原始社会),抑制,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产生条件: 铁犁牛耕的普及,工具的改进 ,生产技术的提高。 私有土地的出现 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分散性)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封闭性)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落后性)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要义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分剥削压榨天灾战乱都容易导致破产(脆弱性)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保守性),自然经济:,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没有商品交换。 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

8、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 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的对立面。,自然经济的对称,是商品的生产、交换、出售的 总和。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 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评价:,(1)自耕农生活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在农耕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弱点,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造成我国农耕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缓慢,成为近代以来阻碍社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9、模式不断完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需求,四、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1、四大经济区的分布: 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2、四大经济区的划依据: 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3、四大经济区的特点: (1)特点: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山东、山西是传统的农业区;江南开发较晚,也是典型的农耕经济;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 (2)呈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1、三次南迁高潮: 两晋之际、安史之乱后、靖康之乱时 2、原因 : 天灾人祸 3、影响: 给南方补充了劳

10、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工具技术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促进了南北民族文化的融合; 使人口的分布更加合理;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 北人南迁劳动力特别是先进工具技术的传入;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2、过程: 经过孙吴、东晋、南朝的开发,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南宋,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3、影响: 南方经济地位突出;文化重心的南移,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 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

11、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对稳定,本题答案选D。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 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 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C南北朝时期 北方动荡影响手工业正常发展,C项不符合史实。D项南北 朝时期长江流域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D项为正确选 项。该题考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四、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一)手工业的成就 1、金属冶炼业: 青铜冶炼: 钢铁冶炼: 冶炼燃料: 铁农

12、具广泛使用的影响:,二里头文化为典型代表,商周时期是繁盛期,春秋生铁和钢,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汉代开始用煤冶铁 北宋普遍用煤冶铁 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炭冶铁 明朝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世界之最,世界之最,2、纺织业: 丝织业: 棉织业:,上古时代养蚕缫丝 西周以后技艺突飞猛进 汉代远销欧洲,获得“丝国”的称号 唐代缂丝技艺,宋末元初棉花种植向内地传播 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元明时期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主要衣料,世界之最,3、陶瓷业: 陶器: 瓷器:,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成就,彩陶、黑陶、白陶等,东汉晚期青瓷 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

13、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元代青花瓷、釉里红,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清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世界之最,(11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 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青铜是铜锡铅合金;B项时间错误;C项错在“硬 度低”;D项表述符合史实,(二)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比较,征役制:,工匠主要来自民间,“工商食官”,政府要求无偿服役, 强制劳动,囚徒式管理,所以极大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妨碍生产力的发展,雇募制,雇募:政府“出钱招募 ”,纳

14、资代役,由官府出钱雇人充 役。所以在雇募制下人身控制关系相对放松,而并不是 自由劳动力。,(三)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第一、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 第二、技术不断进步、规模不断扩大。 第三、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第四、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相应变化。 第五、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广受赞誉。,1、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既有国家强大的经济保障,又有民间活跃的竞争因素的促进,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分工日益细密。下列哪一事实反映了其分工细密的程度 A.唐代掌管官营手工业的少府监有工匠近两万人 B.上周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和监督手工业生产

15、 C.明代的陶瓷制作“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 D.灌钢法使中国保持着炼钢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2、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到:“臣本 布衣,躬耕于南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三国时期的“布衣” 的穿着一定不会是哪一种材料做成的 A毛 B麻 C丝 D棉,1.产生:,原始社会末期的物物交换,2.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3.周朝:,“工商食官”制度,4.春秋战国:,私商成为商人主体、大都会,黄金、白银开始作为货币,5.秦汉:,秦朝统一货币“半两钱”,汉朝“丝绸之路”,(一)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五、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6.隋唐:,南北商贸迅速发展,海陆丝绸之路空前繁荣,出现“柜坊”

16、和“飞钱”,7.宋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纸,集镇、夜市兴盛,8.元朝:,海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港口(明州、泉州、广州),纸币广泛流通,6.明清:,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普遍流通,货币经济占主导,农产品商品化,区域性大商帮出现(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二)古代城市的演变,市坊的界线被打破,市坊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唐朝整齐划一的市坊制),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出现港口城市和中小市镇,以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功能为主,不再直接监督,直接控制和监督,(11年北京)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 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 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 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B C D,选择项“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去唯一的商业中心”有明 显错误,因为除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