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22140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企业发展战略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企业发展战略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企业发展战略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企业发展战略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与学术特色李靖宇 孙才志内容提要:大连市雄居于环渤海与东北地区的辐辏位置,横跨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与第四大经济增长极而发挥着龙头作用,具有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综合优势与光明前景,所以分别在1989年与1999年被邓小平、江泽民定位为“东北之窗”和“北方明珠”,从而为辽宁师范大学建设区域经济学博士点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宽广视野。正是依托于大连市所提供的有利条件与宽广视野,辽宁师范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区域经济博士点建设。经过30年的辛勤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与独到之处:学科建设日臻成熟,逐步形成创新

2、体系;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后发优势正在展现;研究方向明确定位,业已产生广泛影响;科研立项层次较高,学术性与开发性两全;科学研究成果丰厚,得到同行普遍好评;获奖成果逐年增多,应用价值得到体现。关键词: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应当认定,当前正在加大实施力度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中“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二者呼应并在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前轮拉动作用;而东部地区的再上新台阶和中部地区的战略崛起,则是两个后轮,也在中国新一轮大开放与大开发中发挥着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驱动作用。总体而言,中国

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四轮驱动”的基本态势。必须承认,只有调整好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布局,进而形成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良性互动,并且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步伐,才能促进中国区域经济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不断前进。为了在这方面提供理论支撑体系,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的学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瞄着从中国到大连面向世界的战略跟进步伐,具体论证并且大胆推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决心跟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程加强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因为他们认识到,作为国家多年培养出来的理论工作者,有责任立足于国际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与研究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种问题,进而为中

4、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尽到自己的义务,做出应有的贡献。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创建于1993年,当时为辽宁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所,1996年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改为现名,所长为李靖宇教授。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李靖宇教授先后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3项、省部级规划课题6项、各类软科学研究课题8项,均为课题主持人,学术研究成果丰厚:出版专著21部,近期代表作是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42万字)、大连21世纪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战略对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3月版,51万字)、大开放与大发展21世纪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对策研究(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年8月版,

5、56万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从中国到大连面向世界的战略跟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9月版)、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从中国到东北对外开放的战略依托(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发表论文236篇,其中有189篇发表在国家级和国内外有影响的刊物上;向国家和地方有关职能部门提交研究报告63篇,对各级政府有关决策起到了应有的咨询作用;获得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级9项、省部级16项,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2次并且在大会上作专题报告受到好评,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辽宁师范大学作为辽宁省的重点高校,地处被邓小平定位“东北之窗”、江泽民誉为“北方明珠”的大连市。大连市既是

6、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又是东北经济振兴带的龙头城市,还是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横跨正在成长中的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与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而大步走向现代化国际名城的理想境界,从而为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提供了开阔的学术视野与有利的依托条件。应当指出,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是在省市、国家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展开的,得到了兄弟院校和国内外同行大力支持与帮助,点上学者先后承担了63项国家与省部级的重大科研课题,完成了一系列学术性、应用性、开发性的科学研究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不同名次的128项奖励证书,完善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鉴于上述进

7、展,并且经过认真评估,被同行专家认定是达到了成熟期,具备了申请博士授予权的基本条件。30多年来,辽宁师范大学的有关专家依托大连市这一“东北之窗”和“北方明珠”的区位优势,在区域经济学的学术园地里辛勤耕耘,不断奋斗,取得了为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显著成果,在博士点建设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与独到之处。回顾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点的建设历程,大致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以海洋区域经济研究为主攻方向加强建设。在起步阶段,以著名海洋经济学家张耀光教授为代表的学者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从创建海洋经济研究所到争取教育部设立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区域经济

8、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丰厚的科学成果与应用价值,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与高度评价。第2阶段,合流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表现为应用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的交叉推进。在这一阶段上,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经济学院、旅游学院、管理学院等相关单位在以往本科教学的与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学科建设的角度进一步加强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从而使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日趋完善,初具规模,并且得到了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第3阶段,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积极为国家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大连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提供理论支撑。在这一阶段上,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面向市场经济主战

9、场组织攻关,具体地设计了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操作方案,系统地论证了大连市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的战略对策,先后出版了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大连市21世纪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战略对策、关于德惠市创建东北亚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的定位分析等科学成果,为国家与地方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了坐标系与参照系。第4阶段,成熟于21世纪初期,以申报区域经济学博士点为进取目标来加以巩固和提高。近年来,辽宁师范大学注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教学与科研两翼齐飞,委托校内区域经济研究所出面协调有关学院的学术力量共同推进,进一步强化了区域经济学科建设力度,在梯队配备、方向支撑、完成项目、发表成果、获奖档次、应用

10、开发等方面卓有建树。目前,辽宁师范大学已经启动了申报区域经济学博士点的各项推进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辽宁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点建设,经过老中青三代学者30年的努力,逐渐成熟了4个准备培养博士生的主攻方向:1、城市经济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海洋经济开发与海陆经济一体化研究;3、交通经济开发与区域物流现代化研究;4、区域经济开发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这4个方向的确立,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申报要求,符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基本精神,符合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主导方向。具体介绍如下:1.第一研究方向:城市经济

11、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具有突出的研究特色、重要的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李靖宇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学科博士点建设第一学术带头人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共大连市委与市政府咨询委员、大连市与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开发首席顾问、大连区域经济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城市经济学科建设专家组成员、世界华商研究院(驻大连市)副院长、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生导师。1.1研究特色:本方向立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地位,研究国际区域经济与国内区域经济、沿海区域经济与内陆区域经济、辽宁省区经济与环渤海区域经济、大连城市

12、经济与东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关系,论证中国城市经济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点、优势与问题,确定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实现战略升级的操作方案;论证中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前景,确定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对内实施一体化战略、对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操作方案;论证“10+3”、“10+1”框架下东亚大市场成长的综合优势与障碍因素,确定中国推进东亚自由贸易区走向成熟的操作方案;论证环渤海地区创建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与东北地区创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的综合优势和远大前景,确定改变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南重北轻”现状的操作方案;论证从图们江地区开发起步走向世界市场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目标,确定中国与俄、

13、日、韩、朝、蒙各国之间双边与多边经济合作实现战略升级目标的操作方案,从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开辟道路。本方向研究特色鲜明,体现了学与术、知与行、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统一,能够为区域经济开发、城市经济开发提供坐标系与参照系,其成果具有普遍的认可度与广泛的接受度,先后有中国城市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经济研究参考、中国软科学、世界经济、和平与发展、经济前沿、财经问题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社会科学战线、东北亚论坛、中国发展、太平洋学报、亚洲太平洋研究、远东经济问题研究等33家中外著名学术刊物予以发表,并且被各级政府、经济主体主动采纳,产生广泛效益。1.2学术地位:本方向根据党和国

14、家倡导的科学发展观,首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为区域经济学科建设的四大研究方向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支撑,特别是展示了本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一是着眼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时代潮流与历史趋势,确定中国必须首先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全面推进东亚大市场成长与东亚自由贸易区成熟,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多元化市场取向建立起战略依托,并且从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出发,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与系统论证了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问题,其代表作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从中国到东北对外开放的战略依托(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二是着

15、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研究城市经济建设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辐射功能与拉动作用,特别是依据大连经验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与系统论证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城市环境经济模式,其代表作为现代文明城市论(该书从理论到经验进行论证,大连出版社2000年版)与大连21世纪创建现代化国际名城战略对策(该书从经验到理论进行论证,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三是着眼于21世纪中国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注重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明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和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阐明中国区域经济大开放与大发展的新理念与新对策,在学术界首次提出与系统论证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6、必须对内实施一体化战略、对外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政策主张,其代表作大开放与大发展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融入世界市场对策研究(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年版);四是着眼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进程,具体拟制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体系,主张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中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兴工业基地、裂变为现代装备基地、提升为科技产业基地、发展为生态农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其代表作是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体系的现实论证(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3期)。尤其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从中国到大连面向世界的战略跟进(中国城市出版社2004年版)这部著作的问世,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创树和阐明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观,促进了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带动了上述各个专题研究的学术创新,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日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