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胶南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21793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胶南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企业发展战略胶南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企业发展战略胶南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企业发展战略胶南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企业发展战略胶南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胶南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胶南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胶南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目 录一、回顾与展望3(一)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3 (二)科技进步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4 (三)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4二、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5 (一)指导方针5 (二)基本原则6(三)总体目标7三、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7 (一)先进制造技术8 (二)现代农业技术9 (三)海洋技术10 (四)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技术11 (五)电子信息技术12 (六)生物技术与中药现代化13 (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14 (八)资源与环境14 (九)社会发展领域15 (十)软科学17四、保障措施17 (一)构建完善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17 (二)构建多元化科

2、技投融资体系18 (三)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19 (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20 (五)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1 (六)加强科学技术普及与创新文化建设22 (七)加强组织领导和调控管理23胶南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为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科学谋划和部署“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导未来五年我市的科技发展,加快推进科技强市建设,制定胶南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一、回顾与展望“十五”期间,我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科技综合

3、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216件,实施各级科技发展计划466项,取得科技成果199项,获青岛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56项,获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奖励11项,我市先后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青岛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称号,被列为“山东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市”。“十五”末,我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全市骨干企业普遍建立了科研开发机构,发展青岛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大学科研区建设快速推

4、进,大院大所入驻势头良好。全市各类技术贸易和科技中介机构达到21家。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五”期间,我市科技投入逐年增长,设立了科技发展基金,落实科技三项经费2500万元,获得上级科技扶持资金3324万元。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2亿元,成为带动全市研发投入增长的主要力量。科技人才数量较快增长,人才结构逐步改善。“十五”末,全市人才资源总量为40800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8935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特聘专家18人。 (二)科技进步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6家,高新技

5、术产业实现产值95.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8.95%,较2000年提高17.6个百分点;研发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20种,国家级重点新产品45种。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作用日益增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科技兴农取得新成就。“十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应用转化速度不断加快。全市共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342个、农业新技术130项,培育星火龙头企业6家,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业基地20处。畜牧品种改良、疫病防治与控制监测、高效养殖等技术的研发取得了新突破,国家级无疫区建设成效显著。设施渔业和生态渔业迅猛发展。全市工厂化养殖水体发展到22万立方米,育苗水体6.4万立方米,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

6、776个,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基地。科技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环保、清洁生产等高新技术改造重点污染企业,部分废弃物实现了循环和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废水废气排放量。科技促进了社会发展领域的新突破。教育、医疗卫生、环保和生态建设等社会事业的应用研究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十五”期间,全市社会发展领域获得科技成果41项,有16项成果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励。(三)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科技兴市大合唱格局初步形成。科技进步工作纳入了全市经济工作考核体系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十五”期间,我市先后出台了胶南市科学技术奖励

7、办法、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强市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众科学素养水平显著提高。“十五”以来,我市不断创新科技文化理念,大力倡导勇于创新、求真务实、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全市上下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十五”期间,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科技研发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联系不够紧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科技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规模较小;科技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

8、匮乏;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科技体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已公布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青岛市确立了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提出把发展的主导战略真正转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来。我市既面临着建设半岛城市群和青岛挺进西海岸的重大战略机遇,又面临着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缩小与先进城市和地区的差距,还需要做出艰苦努力,同时也有着诸多有利条件。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对科技发展的巨大需求,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坚

9、实基础;日趋活跃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使我们能分享新科技革命成果;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已深入人心,更有利于形成推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创新文化。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奋起直追,迎头赶上,经过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辉煌的科技成就。二、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方针“十一五”期间,我市科技工作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针,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改善科技发展条件,优化环境,完善机制,构建特色鲜

10、明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以实现优势领域的技术突破和重点领域的技术跨越为重点,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经济增长点培植,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为基础,以提高人民群众科学素养和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生态农业和标准化生产为内容的现代农业基地、以知识服务为主体的科技服务基地。努力把胶南建设成为科技综合竞争优势明显、经济与社会发展协调、影响力和竞争力突出的科技强市。(二)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正确处理发展与需要、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11、,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抓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作用突出的关键共性技术及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放在全部科技工作的中心位置,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努力在重要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同时要大力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并注重消化吸收。3、坚持市场导向,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把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宏观引导结合起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4、打造区域特色。激活和整合科技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瞄准国家目标,坚持上下联动,实

12、施重点突破,形成地区竞争优势。5、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创新环境。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立创新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充分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6、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近期与长远的关系,坚持支撑发展与引领未来相结合,按照科技强市建设规划,超前部署,创造新的需求,培育新兴产业,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提供支撑。(三)总体目标以建设科技强市为总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强劲的技术支撑体系,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由“结合型”向“引领型”转变,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

13、上。基本形成融合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创新活动广泛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3%,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6%,政府科技投入实现法定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到0.52吨标准煤以下,“十一五”期间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20%以上。基本形成顺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方向的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面向国内外科技市场、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形成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与方向、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科技素质的社会知识体系,人才总量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6%,

14、全市科技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将建设科技强市由全面建设期推进到自我完善、持续发展的成型期。三、重点领域和主要内容我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要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及其主要内容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重点领域,是指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主要内容,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一)先进制造技术1、制造业信息化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加快企业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管理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企业为重点,加快推进以CAD为代表的设计信息化,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化,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装备信息化。大力加强现场总线技术及其在制造业中的研发和应用推广。研究网络协同设计、虚拟设计、模块化和并行设计等现代设计技术。研究不同行业的先进制造模式,改造传统生产、流通方式。适应个性化需求,重点研究绿色制造、可重组制造、网络制造、精密检测计量、现代物流等先进制造模式。2、先进机械制造围绕提升纺织机械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