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

上传人:禹*** 文档编号:13921385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务知识)LY流通经济学流通经济学导论一、马思经济思想中的流通理论评析1、马思的流通思想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二卷。马思的流通概念主要包括三个含义,即商品流通、货币流通和资本流通。商品流通主要是指简单的山坡流通,即先卖后买。马思曾对商品流通这样定义:“每个商品的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同其他商品的循环不可分割地交错在一起,这全部过程就表现为商品流通”。他强调了商品流通时一系列无休止的社会性交换行为。货币流通不过是商品流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即总是伴随着商品流通的产生,并随着商品流通停止而停止。资本流通即货币作为流通的起点首先转化为商品,然后商品再转化为货币。(1)马思的流通理论主要在以下三个流通

2、公式中体现,即总资本流通公式、小流通公式和大流通公式(2)马思主义流通理论分析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以下方面:(a)马思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是商品,而商品是以交换为前提的,区别商品与产品的唯一特征是交换,从而将交换、流通摆上了经济问题的核心问题。(b)马思研究的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于商品流通,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势”,商品流通反映的是微观主体之间交互活动的总体,从宏观角度探讨商品经济,无疑应更多地探讨商品流通问题。(c)资本流通是发达的商品流通。从简单商品流通W-G-W,到发达的商品流通G-W-G,流通的形式和本质都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核心是,由

3、简单的商品流通中对使用价值的追逐转化为发达的商品流通中最价值增值的追逐。(d)资本主义的根本弊病在于商品流通不能实现,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条件下流通无法实现,马思才从根本上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质疑,流通经济理论才成为马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特征。马思的商品流通理论至少在以下两点上是有现实意义的:第一,流通方式决定于生产方式,商品流通是商品生产方式或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的唯一解,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物的流通也必然采取商品流通方式,而且进入流通的商品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而且还包括劳动力、信息、资本、技术等等生产要素;第二,商品流通的两个前提条件是商品所有者“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以及“一

4、方只有符合另一方地意志”,因此,要进行商品流通,首先必须有一个完善的产权制度,以创造出不同的“商品所有者”,其次,每一商品所有者必须认真考虑对方的需求,也就是商品所有者至少要做到“利己不损人”。这是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商业道德。二、西方主流经济思想中流通理论缺失的成因剖析当代西方经济学源自于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古典政治经济学正是始于对流通的研究,17C20S初,英国启蒙经济学家托马斯出版了英国来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将流通视为“财富的源泉”,成为“重商主义”的代表,但自古典微观经济学产生后,西方经济学理论开始脱离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向,转向对市场均衡的一般性研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

5、书中,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体系。在此之后,流通不再被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内容被抽象和淡化,逐渐从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消失。1、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传统和流通产业的产业特征:主流西方经济学将精力集中在不影响市场私有产权基础上的制度设计和制度研究。传统的“看不见的手”和“瓦尔拉斯均衡”便是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随着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问题的提出新古典经济学又提出了制度分析学和机制设置理论。按照其思维,主要机制问题解决了效率便可以提高。流通问题也就不成为其问题,就行业特性而言,流通属于竞

6、争性领域,不在公共产品和管制的范畴内。如果对流通产业进行直接调节,违背了古典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传统。2、从动态角度看,“路径依赖”造成了主流西方经济学与流通理论的“不兼容”,19c70s“边际革命”的兴起,导致了主流西方经济学发展路径的变化,并形成了路径依赖。在经济的著作中很少提到“流通”一词,也没有关于流通理论的专门论述。当代西方主流经济思想的基本特征(当代西方经济学对流通理论研究的抽象、转移和扩展)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方法发生变化:1、自古典微观经济学产生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开始脱离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向,转向对市场均衡的一般性研究:“供求二分法”研究与流通研究的对比分析2、主流经济学对流

7、通问题的研究开始侧重于国际贸易3、现代营销学的出现:企业绕过中间商销售产品,流通成为可有可无,从而使流通问题的研究被进一步边缘化4、在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经济学中,没有诸如:贸易经济学(CommerceEconomics)、商业经济学(BusinessEconomics)、流通经济学(CirculationEconomics)等概念.5、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流通理论与实践(参阅李诚论文)三、如何认识发展家流通经济问题研究的重要性?1、流通在经济发展家的地位日益重要,完善流通理论,强化流通实践具有客观必要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摆脱了各项资源短缺的压力,流通由于对生产的引导、对消费的促

8、进作用,已经不再是附属、配套,而直接成为经济的主导、核心,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目前正面临工业化中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时期,加速实现生产结构的优化,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流通。为避免经济盲目发展、低水平发展,防止出现新的流通瓶颈,促使流通的功能高效率发挥,需要重视流通理论的研究。2、发展家的经济问题常常出现在流通领域:(1)由于发展家经济高速增长,供求矛盾尖锐,市场波动大,流通压力也大。(2)由于发展家经济发展,处于流通环节的商品大量增加,流通渠道、流通能力、流通网络不适应的情况十分严重。(3)供求环节的结构矛盾在发展家表现更为严重。(4)发展家随着市场扩大,与进出口相关问题众多,

9、流通问题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多见。3、我国长期以来流通理论缺失及原因分析(1)历史遗留:这与长期以来经济工作的计划性、片面以生产为主导等短缺经济社会现实是分不开的。(2)西方经济思想。4、现状流通问题及其主要表现,如:流通渠道组织结构问题(渠道、结点、网点、业态等)流通费用与流通效率的合理界定与评价问题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分立与融和问题第一章一、 广义的流通与狭义的流通广义的流通是指整个流通过程中资金运动的过程,主要以价值形式表现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为研究对象,同时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研究统统纳入流通的研究范畴,以资本运动为研究对象,其主要的研究视角是以资金为核心展开,研究对象应该

10、是会总资金运动有关的领域,除了商品流通,还涉及到了货币流通、资本流通、劳动流通、产权流通和信息流通等。宋则在流通现代化报告中将其定义为:在实体经济范畴内,由商品流通直接引起或与商品流通直接有关、直接由其派生并直接为其服务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总和或总称。狭义的流通是指整个流通过程中商品运动的过程,主要以具体的商品或服务为流通对象,对流通问题的研究重在商品的现实运动。狭义流通的理论范畴及主要的研究视角均围绕“商品”这一核心展开,将流通问题的研究重点放在与商品运动直接有关的领域。狭义商品流通是广义资金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张绪昌在流通经济学重将其定义为:专门

11、组织商品流通,媒介社会商品交换,为卖而买,并借此谋取流通利润的特殊买卖活动。二、对流通功能的认识流通的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流通的基本功能是指流通自其出现起,本身所固有的功能。流通的基本功能有连接供求功能、媒介功能、时空功能、利益实现五个方面。1、链接供求功能,即流通路径功能。流通最基本的功能是调节商品生产与需求方的矛盾,将需求方所希望的质量、数量和价格的商品,在需求者希望的地点、时间,送达需求者手中。“流通路径”说:由日本经济学家林周二提出。如果把路径比作是一条连接A、B两城的交通要道,对于流通而言,位于路径上的路径者(C)是连接生产厂家(M)和用户(U)的通道(见图示)。A城道路

12、B城(图1)道路示意图生产者(M)路径者(C)消费者(U)该理论突出了流通在链接供求关系中的重要性。2、媒介交换功能,G-W-G媒介交换的功能,促进了专业化的发展,进而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推动作用。3、时空调节功能从本质上说,流通的效能体现在能减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耽搁或停顿及优化经济结构,尤其是发达的商品流通,流通的效能高低体现在其是否能以最低的资源和最小的人力耗费,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产品送至消费领域或再生产领域,减少耽搁或停顿是对流通效能的天然本质要求。流通能打破生产和消费在时间、空间和集散方面的更大限制,可以在更长的时间、更远的地区、更集中或更分散的条件下进行商品交换,因而能够促进更大规模

13、生产的发展,并在更大的范围内满足消费者的需要。4、平衡供求功能流通对供求双方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牵线搭桥式联结,更重要的还在于在联结过程中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向双方传递供求信息,促使双方调整生产与消费行为,以达到供给和需求之间新的平衡。5、利益实现功能流通主体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媒介交换的活动,把产品从生产者手中全部,顺畅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并通过贱卖贵卖获取经济利益,促使所有商品都完成了价值实现。生产者获得货币补偿,消费者得到想要的商品。流通的衍生功能:1、流通的经济增长功能。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并非只由生产部门创造,而是由社会经济各部门共同创造的,所有社会经济部

14、门都参与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创造,因此都具有经济增长的功能。流通不仅能推动经济的增长,而且本身就能够带来经济增长。2、流通的刺激消费需求功能发达、完善的流通业能为消费者提供充分的消费便利,满足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后对奢侈品、生活享受品,以及休闲娱乐消费的需要,通畅、高效、高质量的流通渠道、流通服务,适应消费者的实际需要,能将其消费潜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在一个需求不足的疲软市场中,流通的这项功能显得尤其重要。3、流通的效率实现功能流通的效率实现功能体现在其对供求双方的时空效率与交易效率的提升与实现上。流通的时空效率体现在其创造的效用价值上,亦即流通创造了商品或服务的时间与空间效用,这些效用与商品或服

15、务本身的效用融为一体,构成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流通的交易效率体现在其低交易成本上,特别是当流通部门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后,不仅可以使流通过程的效率提高,而且也使得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效率提高,从而使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提高。三、“微笑曲线”与流通功能的关系的认识宏基集团的创始人施振荣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微笑曲线”理论,对现代流通产业作了形象的阐释。施振荣先生经过实证分析得出,制造业的价值链附加值最高的“战略环节”是研发和销售渠道,而处于中下游的制造环节附加值是最低的,他形象地用“微笑曲线”加以模拟。该曲线是一条说明产业附加值的曲线,从横轴来看,从左至右代表着产业的上、中、下游,左边是研发,中间是制造,右是销售;纵轴代表产业附加值的高低。流通,尤其是流通渠道对于生产企业的意义,最直观的是体现在对生产企业静态产品的销售与利润的获取上。流通渠道是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拥有完善、通畅、可控的流通渠道体系,生产企业能将产品快速、低耗地从产地分销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尤其是一个产品日趋同质化、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谁拥有了高效的产品流通分销渠道,谁就有望掌控市场。 售后服务 销售 组装零部件生产 低高下游 业务工序附加价值研发上游利润空间大利润空间大利润空间小 微笑曲线增图见汪资料(渠道延长说、渠道缩短说。你认为哪种观点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财务报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