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204117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企业发展战略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企业发展战略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企业发展战略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企业发展战略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规划总则 (一)规划原因 为加强文成县商贸流通业的规划管理,科学合理地指导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依据有关法规、规范和规划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文成县行政区域,重点为县城城区(包括龙川、樟台)以及珊溪镇、巨屿镇、南田镇、玉壶镇、黄坦镇、西坑镇。 本规划是文成县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延续,是商贸流通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本规划范围内管理各项商业网点建设与业态选择的依据。 (三)规划期限20062010年 (四)规划依据 1、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383号) 2、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第三产业

2、发展纲要的通知(浙政发200166号)等法规 3、文成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思路 4、文成县城总体规划 5、文成生态县建设规划 6、其它规划与法规文件 二、现实基础与发展趋势 (一)文成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 1、商贸流通总量保持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我县商贸服务业保持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的1.8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 8.72亿元,同比增长384.44%。商贸服务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截止2005年底,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个,商品成交额达到2.4亿元。 2、商贸流通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目前,文成商业正从适应性调整转向战略性调整,传统型商业向

3、现代化商业转变的步伐不断加快,初步实现商业经营结构、业态结构、布局结构的升级优化。 3、连锁经营初步成长 从1999年我县第一家连锁超市即“人本超市”在县城开业以来,连锁经营在我县取得初步的发展。截止2005年底,我县共有生活消费品经营领域连锁超市总门店数22个,2005年实现销售额6500万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5%。资产雄厚的人本等外地企业、本地人投资的“益加益”、“老百姓”、“南联”等超市都在县城开设了以超市为主、乡镇及居民社区便利店为辅等形式的连锁经营门店。 4、餐饮服务业逐步发展 “十五”期间,我县投资上亿元资金,新建了文成宾馆、阳光假日大酒店、新凯悦大酒店、文成国际大酒店

4、等一批文成知名的餐馆企业。企业硬件设施完善,服务水平较高,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生态旅游县”的战略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尽管我县的商贸流通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温州市其它发达县商业的发展水平相比较,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商业网点存在“低、小、散”现象;二是商业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三是商业的组织化程度低,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四是与旅游相关的配套产业发展缓慢。 (二)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意义 1、商业是推动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 “十五”期间,我县商贸流通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攀升。2000年到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9.6%、48.9%、51.7%、53.4%、5

5、4.5%、57.7%,比重较大。但是我县服务发展还是存在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失衡、创新乏力等问题。因此,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我县今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贸流通业作为三产的龙头必将成为推动我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 2、发展商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也是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文成县城的城市化水平仅为27 %左右,远远低于全省43.5%的平均水平。从文成县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文成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010年,我县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现在全省43.5%的平均水平。随着扶贫迁村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县城从原单一大峃

6、镇的14.37 平方公里扩展到包括龙川、樟台两乡在内的58.52平方公里。到2015年县城城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0万人口的小城市。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在新的城市居民居住区域必然也会出现建设新的商业中心的需求,造成城市中心布局的变化与商业格局分布的多极化。 3、商业与旅游业紧密结合是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既受到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又影响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旅游强县”为发展战略的文成县,要形成旅游业的产业化,从而带动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就必须走商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道路,这样既可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又可以促进我县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7、(一)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加速商贸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强化市场创新,强化市场交易方式创新,提高商贸业行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发展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二)规划原则 1、系统性原则。本次规划从文成县经济发展及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出发,结合县城的实际情况,以整体的观念对县城与龙川乡、樟台乡的商贸流通业业态结构及网点布局进行系统性设计。 2、突出重点与合理布局原则。以资源相对集中利用为主要途径,实现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 3、超前性与可行性相结合原则。既要从商业现

8、代化发展趋势出发,高起点、超前规划,又要结合本县实际,以本县商贸业发展现状为基础,项目安排上量力而行,改革目标选择上分步到位,体系建设上分步实施。 4、效率化原则 首先,要合理配置现有的社会商业资源,达到提高现有设施使用效率的目的。其次,从便民、利民的角度着手规划,以达到提高市场交易效率的目的。再次,要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程度,以达到提高商贸流通业的流通效率的目的。最后,要便于政府实施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宏观控制与引导,以达到提高政府有关部门管理效率的目的。 (三)发展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3亿元,年均增长13%。 2、商业营业

9、面积 到2010年,文成县县城城区人均商业营业面积达到1平方米。 3、超市 生活消费品经营领域的超市和便利店原则上按照辐射半径和服务人口适度配置,2005年县城城区的超市门店和便利店共有14个,2010年达到20个以上,其中营业面积在2000以上的综合超市门店2家;营业面积在3000 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门店1家;全县连锁超市门店到2010年达到80个以上。 农贸市场原则上按照居民的集聚程度进行合理设置,2010年以前县城应拥有农贸菜市场4个,并逐步向生鲜超市发展。 4、商业街 标志性商业街:2006年把县前街建成为综合商业街;2007年形成建设路为综合商业街。 专业特色街:2010年前,县城区

10、改建二新街,作为妇女儿童休闲购物特色街;伯温路为比较健全的美食街;体育场路为旅游购物健身休闲特色街;大峃街为民俗特色街。 5、专业市场 2010年前,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 6、宾馆服务业 2010年前,县城城区4星级宾馆达到2家,3星级宾馆达到3家。 7、商业信息技术 2010年,连锁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80%。 四、空间布局 根据文成县城总体规划和文成生态县建设规划的要求,结合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布局是:以县城城区为商业中心,以西坑镇、珊溪镇、巨屿镇、玉壶镇、黄坦镇、南田镇为重点的战略布局。 (一)商业中心 县城城区是文成县的政治、经济

11、、文化和交通中心,是全县的商品流通业与旅游服务业的集散地。县城城区商业中心建设要配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要求,并与温州城市的形象相称,既着眼于满足本地居民日常消费的需要,又应突出现代化城市的时尚感与品位,积极围绕县城总体布局做好文章。根据商圈理论和商业网点的性质及辐射范围,县城城区商业中心又分为县级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商业网点区域布局,充分发挥各级商业中心及整个商业网络的协同效应。 1、县级商业中心 县级商业中心不仅要成为县城商业最繁华地段而且要成为全县的商业物流中心,也是我县居民必去的购物休闲之地,代表着全县商业的整体形象,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商业集聚程度,增添商业氛围。县级商业

12、中心为县前街等商业区。鉴于我县县前街、二新街、建设路具有悠久的商贸业历史和较高知名度,定位为县级商业中心。其发展为:以县前街、二新街为横轴,建设路、大峃街、伯温路、体育场路为纵轴的“皿字型”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商业功能区。考虑到本区域的交通、停车等状况,鼓励设置: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专业店。适度设置:占地1000平方米以内的宾馆酒家、餐饮网点。限制设置:占地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市场、集贸市场、菜市场。 2、区域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是以服务本区域内的居民为主,同时结合各个区域的特点以及商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别突出购物、交易、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服务等功能,形成

13、各自的特色。根据我县县城城区内发展余地小,确定樟台、龙川为我县重点建设的区域商业中心,以弥补县城区的不足。龙川规划建设有高级住宅区和工业企业,所以它不仅具有一般商业中心的特色,还应结合人口流动多,又处旅游景点入门的特点,目标顾客为旅游人口及本地区居民。樟台商贸区具有丰富的农业特色,盛产草莓、杨梅等特色农产品,是我县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具有农业旅游开发的巨大潜力,除具备一般区域商业中心特点外,应发展结合农业和农业示范旅游基地等相关扩展业的特点,目标顾客为:旅客及本地居民。 以上二个区域商业中心的形成应与其人口发展规模相一致,以后逐步形成区域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鼓励设置:百货小商店、便民放心店、

14、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各类配送中心;限制设置:大型专业店、大型综合超市、大型购物中心。 3、社区(居住区)商业中心 社区(居住区)商业中心是指商业一定程度集聚,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必需的商业行业和生活服务业,服务对象主要为当地居民的社区商业中心,列入本次社区(居住区)商业重点规划建设的区域是:人口规模达到1万人,服务半径在100300米的居住区(此规划主要以人口作为依据),符合规划的社区(居住区)商业中心有:凤溪社区、城南社区、朝阳社区、华侨新村社区、苔湖社区、沙杨社区、珊门社区。鼓励设置:200500平方米的超市、便利店,200平方米以内的餐饮网点;限制设置:百货大商店、大型综合超市、仓

15、储式商场。 新建居住区商业网点建设必须按国家有关规范、规定按比例配建,同时还要考虑市场经济要求。应拓展经营,开拓服务领域,不断创新,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应发展连锁经营,推行连锁超市;应结合实际,规模适当,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选址应为人流集中,交通便利地段。社区(居住区)基本营业面积为0.5万平方米,般以一个中型超市(200500平方米)为骨干,辅以理发、洗衣、租带、杂货、餐饮、便利店等。如果条件具备,可建设集商业、文化、医疗、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邻里中心,同时满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 4、街坊商业 街坊商业服务人口约1000人,每间基本营业面积50平方米,设置地域为街坊主要出入口,居民主要途经地,其设置导向,鼓励设置便利店、生活服务设施。 5、专业(特色)街 专业(特色)街的建设既是对城区原有资源的一种整合,也是商业向更高级阶段发展的一种准备。根据消费者的数量、需求、偏好以及购买力的不同,对各类别、层次的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