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人工养殖技术

上传人:xy****7 文档编号:13920329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螺人工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螺人工养殖技术(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田螺人工养殖技术,田螺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水产品。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的称号。田螺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元素,田螺肉营养要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还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田螺可以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一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与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田螺市场价格稳定,在池塘中主养田螺,每亩产量可达800-1500公斤甚至更高,是一条十分适合农村高效益快速增收致富的好门路。,一、田螺的生物学特

2、性 1、分类分布。田螺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圆田螺属是田螺科的四个属之一,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有:中华圆田螺、中国圆田螺、胀肚圆田螺、长螺旋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其中中华圆田螺分布于我国华北、黄河平原和长江流域,它个体大,生长快,最适合人工养殖。,2、生活习性。喜栖息于冬暧夏凉土质柔软肥沃饵料丰富的水体,最适生长水温20-28,水温15以下掘穴隐藏冬眠,水温30以上又钻入泥中避暑。田螺杂食性,在天然水域中摄食水生生物及腐殖有机物,人工养殖条件下摄食米糠、麦麸、菜饼、豆渣、菜叶和动物下脚料等。,3、繁殖习性。田螺为雌雄异体,天然水域中80%为雌性个体,雌性个体大于雄性个体,

3、一般1冬龄后性成熟,卵胎生,繁殖季节为每年的3月份至10月份,产仔高峰在春秋两季,分批产仔,每次20-50个,每个母螺年产仔量为100-200个。,4、生长特点。在天然条件下春季产下的仔螺当年能长到6-8克,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速度更快,尤其最初的3-4个月生长迅速,尔后逐渐改慢。田螺的寿命一般雌性为2-3年,雄性4-5年。,二、养螺池塘的条件 1、池塘选择。养螺池塘条件要求不高,面积可大可小,养殖鱼类的池塘均可用于养殖田螺,甚至不适合养鱼的泥深水浅池也能用于养殖田螺。但高产主养田螺的池塘一般要求有较好的水源和水质。池埂宽1米以上。进排水便利,有良好的抗旱抗涝能力。能保持池水水深1-1.5米。池

4、塘底泥较肥但不能太深。,2、创造良好的池塘养殖环境。在池塘中种植少量的水草为田螺隐藏和炎热季节避暑,放置一些树木、树枝和石块等供田螺在不同的水层“立体”栖息。进排水口必须设置拦栅或拦网防逃。有条件的最好在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增氧。同时,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这不仅可提高土地产出率,而且又为田螺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放养螺种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池塘清理。放螺前7-10天对养螺池进行清理,主要包括清除池中过多的淤泥,维修和夯实池埂,疏通进排水渠。 (2)池塘清毒。养螺池清毒与鱼池清毒方法相同。干池按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水全池均匀遍洒,或带水按每亩1米水深100公斤生

5、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3)施基肥培育水质。发酵后的鸡猪粪肥作基肥,用量为每亩200-600公斤,并掌握底泥肥用量少,底泥瘦则用量多的原则。 (4)放置树枝等栖息物。池塘中放置树枝等能使田螺在不同的水层形成“立体”和水平均匀栖息分布,有利于提高水体的利用率,有利于提高池塘田螺产量。 (5)进排水口设置拦网防逃。,2、螺种来源和质量。螺种最好是自己从稻田、水渠和鱼池等处采集,也可以从市场收购,但收购时一定要把握质量,否则养殖成活率低。田螺的品种有多种,其中中华圆田螺个体大、生长快,最适合人工养殖。螺种要求: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损,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同时厣有力地紧盖螺壳口,螺体无蚂蝗等寄

6、生虫寄生。,3、放养时间。螺种放养既可一次性放足,也可分批多次放入。但考虑提高成活率,一般需要避开高温炎热的时间。当然在头年年底放养有利于缩短养殖时间提高当年单产。 4、放养数量。每亩放养10克左右的螺种100公斤-200公斤。,5、配养鱼类。按每亩配养20-50克的鲢鱼20-50尾和20-50克的鳙鱼5-10尾,以调节水质。养螺池不宜放养青、鲤、鲫和黄颡等肉食性或偏肉食性的鱼类。,四、饲养管理 1、饵料投喂:人工投喂饵料品种主要有米糠、麦麸、菜饼、豆渣和动物下脚料等。水温15以下不投喂,水温20-28间最适合摄食和生长,需大量投喂。投饵一天一次或隔天一次,早晨或傍晚进行。投喂饵料应在一些固定

7、的食场遍洒。,2、追肥。养螺水色以茶褐色或淡绿色为佳,透明度20-30厘米,水色有日变化,并达到同养鱼水体“肥、活、嫩、爽”的要求。根据水的肥度确定是否追施肥料或施肥的多少,追肥品种既可用发酵后的粪肥,也可用化肥,不管施用哪类肥料都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以免过量败坏水质,一般每次追施粪肥量为100-200公斤,或尿素1-2公斤。,3、开启增氧机和换水。田螺耐缺氧能力不强,应保持水体溶氧时4mg/L以上。发现鱼缺氧浮头对惊扰不敏感,或田螺批量爬行到水的表层说明水体缺氧已很严重,必须及时开启增氧机和加注新水抢救,否则将造成田螺批量死亡。因此,平时要经常观察水质,及时科学开启增氧机和适时换注新水调节

8、,防止水质败坏老化缺氧,保持水体含有丰富的溶氧。,4、防逃。田螺常从进排水口、洞穴、溢水的池埂等处逃逸,因此要经常检查,特别下暴雨时更要仔细查看。,5、观察田螺的生长和繁殖。在养殖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田螺的生长情况,如果生长速度缓慢就要及时从投喂饵料的方法、质量、数量和水环境、病害等多方面查找原因,同时改进。发现池塘中有仔螺出生,就要添加一些营养价值更高的饵料投喂。,6、越冬管理。除入冬前要强化培育使田螺体质健壮外,入冬后必须加深池水保温,注意水质状况,防止缺氧。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

9、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五、防病防害 1、疾病防治。 (1)常见疾病。田螺除缺钙软厣螺壳生长不良和蚂蝗危害外一般无其它疾病,经常向池塘中泼洒生石灰能有效地消除缺钙症。发现蚂蝗则用浸过猪血的草把诱捕有良好的效果。 (2)用药注意事项。防病时一般采用生石灰、漂白粉等,不得使用杀灭虾蟹等甲壳动物的药物。,2、敌害防治。田螺的主要敌害是鸭、水鸟、水老鼠和有些鱼类,尤其是要严 防鸭子进入池塘,池塘中不得放养肉食性和偏肉食性的鱼类,进排水口用较密的网片设置拦网防有害鱼类随水进入。,六、捕捞上市 1、捕捞方法。田螺捕捞可采取干池方法捕捉,也可带水用大网目的手抄网抄捕,大

10、网目能起到捕大漏小的作用。,2、捕捞规格和时间。小螺长到10克左右的规格就可一次性或分批捕出上市。捕捞销售应错开田螺繁殖季节,捕出大的,留下小的和足够多的亲螺继续繁育。当然入秋后的田螺最为肥美,价格也高,是高效销售的最好季节。,3、运输。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运输田螺不宜带水运输,否则会缺氧死亡,同时运输气温不能太高或过低。,七、稻田养殖田螺技术 在稻田中养殖田螺,不仅能提高稻谷产量,还能生产出大量的优质商品田螺,而且投入少,效益高,是一条适合水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一)、养螺的稻田工程 1、稻田的选择。

11、用于养螺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遇旱不干,遇涝不淹,土质肥沃,无冷浸,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稻田形状没有严格要求,面积可大可小。养螺稻田宜栽插矮秆抗倒伏稻谷品种。,2、放养前的稻田工程。主要是加高加固田埂达到高和宽均在50厘米以上防逃,能蓄水深30厘米。进排水口设置防逃栅(网)。按田的大小在田中开一、+或井字形田沟,沟深和沟宽为30-40厘米。另外还需开挖集螺坑。集螺坑蓄水深60-80厘米,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根据田的大小设一个或多个,坑的总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10左右,坑一般靠近田埂边。同时做到沟沟相连,沟坑相通,沟底面向坑倾斜。开挖沟和坑,一是为了炎热或寒冬时供田螺避热避冷,二

12、是收割水稻干田时集螺。首次进行养螺的稻田在开挖稻田工程前,按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化浆全田均匀泼洒消毒,同时每亩稻田施用发酵后的猪牛粪300-500公斤,翻耕后开挖沟和坑。,(二)、放养田螺 1、放螺前应做好准备工作。一是未施基肥的稻田先要施基肥培肥水质,二是稻田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三是进出水口设置防逃栅(网)。对于首次养螺并在开挖稻田工程时已消毒和施基肥的稻田,到秧苗返青后可直接放螺。放养前应先放少量田螺,测试水中药性是否已消失。,2、螺种的选择。螺种最好是自己从稻田、水渠、鱼池等处采集,当然也可以从市场采购,但采购时一定要把握质量,否则养殖成活率低。螺的品种多,应选择养殖中华圆田螺。主要

13、要求是:个体较大,贝壳面完整无破损,受惊时螺体快速收回壳中,使厣有力地紧盖螺壳口,螺体无蚂蝗等寄生。,3、放养时间。田螺放养在3-10月份分批或一次性放足。但考虑成活率,最好避开炎热酷暑时投放。 4、放养密度。春季秧苗返青后可直接放螺。放养小螺(规格为400800只千克)密度为平方米50100只,到秋末即可长成规格为40100只千克的商品田螺;放养大螺(按3公8母的比例,每只1820克)密度为667平方米1100只,在田中自繁自养,到翌年秋末可产商品螺800千克。,(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饵料。人工投喂的饵料主要有米糠、麦麸、菜饼、豆渣、菜叶、浮萍以及动物下脚料。水温15以下时不投喂饵料,水

14、温20-28时为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需大量投喂饵料。投饵每天一次,时间为早晨或傍晚。饵料投喂点必须固定,投饵点的数量多些,而且在田中分布均匀,使之形成食场,减少饵料浪费。投饵数量根据查看食场上一次的吃食情况而定,食场饵料被吃净,应适当增加投饵量,饵料有剩则减量。观察到母螺繁殖后,投喂的饵料颗粒必须非常细小,同时最好在饵料中拌加鸡蛋或甲鱼饲料或鳗鱼饲料等配料,使小仔螺能够吃到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饵料。,2、追施肥和调节水质。水体是田螺生活的直接环境,要求水体水质较肥、浮游生物多、溶氧丰富,含氧量在3.5毫克/升以上,养殖期水深一般在10厘米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可适当增减水深来调控。追肥品种可以是

15、沼液、发酵后的猪鸡鸭粪等有机肥,也可以用尿素等化肥,但不管是哪类肥料,都应少量多次施用,根据水质差异,有机肥每次用量50-100千克,化肥每次0.5-1千克。水质不良、缺氧或水温过高时应及时换注新水,防止田螺死亡。换水量每次为1/4至1/2,不宜过大。炎热夏季水温高,水质容易败坏缺氧,要勤换,早春和晚秋水温低,换水次数可减少。,3、防逃。田螺常从进出水口和满水的田埂逃逸,要经常检查拦栅(网)是否破损,暴雨天要注意疏通排水口,防止田水过满甚至田埂倒塌。,4、预防病害。从养殖实践观察,田螺除缺钙软厣、螺壳生长不良和蚂蝗病危害外,一般无其他疾病。经常向田中泼洒生石灰水能消除田螺缺钙症,发现蚂蝗,用浸

16、过猪血的草把诱捕有良好的效果。田螺的敌害主要有鸭、水鸟和老鼠,尤其要特别防止鸭进入田中。另外养螺稻田不宜放养青、鲤、罗非和鲫等鱼类。也不能放鸭进田,因为它们也吃食田螺。,(四)、正确处理养螺与种稻的矛盾 稻田养殖田螺可扬长避短,挖掘稻田潜能,大幅度提高经营效益,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种养模式。当然养螺与种稻间也有一些矛盾,需要正确处理: 1、与耕田插秧的矛盾。首次养螺应先翻耕,再开挖养螺沟坑,然后插秧放螺。已养螺的稻田,耙耕前尽量先把螺引诱到集螺坑中,坑与田间以泥埂分隔,防止耙耕时泥水进入坑中,插秧后田水返青,再清除坑与田间的泥埂,让田螺重新向田中活动。,2、与施肥的矛盾。水稻施肥应坚持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同时施肥一定要少量多次。对已养螺的稻田不宜大量施用基肥,主要采取追肥方式给水稻施肥。 3、与打农药的矛盾。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杀虫双、三环唑、多菌灵、井岗霉素等,预防和杀灭水稻病虫害。水剂农药在晴天露水已干后喷洒在水稻叶面上,喷药时喷雾器喷头朝上。粉剂农药则在晴天露水未干时喷在水稻叶面上。打农药前可适当增加稻田水深,减少入水农药的浓度。同时可根据不同农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