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随笔——所谓“狗尾续貂”-用于合并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920326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随笔——所谓“狗尾续貂”-用于合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红楼随笔——所谓“狗尾续貂”-用于合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红楼随笔——所谓“狗尾续貂”-用于合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红楼随笔——所谓“狗尾续貂”-用于合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红楼随笔——所谓“狗尾续貂”-用于合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楼随笔——所谓“狗尾续貂”-用于合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随笔——所谓“狗尾续貂”-用于合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硬伤,即逻辑的问题可以写一首诗:宝玉忽疯忽好,巧姐忽大忽小。黛玉忽病忽好,宝钗忽冷忽好。伤是思想价值上的:宝玉考中举人,出家不为黛玉。黛玉活似怨女,时间匆忙赴死。写不了那么多,以上问题简单解释。1,高鹗写宝玉。宝玉的性格:宝玉忽然疯了,忽然好了,说的话怪异,而不是前八十回的叛逆,只能看做是人格扭曲。前八十回他尊重女人,后四十回他无视丫鬟和妻子的存在。前八十回他有很多超越时代的新思维,后四十回多半是病态的情绪、无容的冷淡。高鹗没有理解贾宝玉的性格,也不知道怎么描写,所以会借助这些旁门当障眼法。这种障眼法似乎也符合红楼梦的梦幻,但思想的匮乏是不能忽视的。宝玉的行为:宝玉在前八十回说过很多精彩的论

2、话,他说功名利禄,他说尊重女性,他说治理国家,每一段都是对封建腐朽思想的有力抨击,代表新一代人的觉悟。而后四十回,宝玉再也没有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行了,有一次,高鹗写他劝巧姐读烈女传。这可以看出高鹗对贾宝玉浅薄的理解,流于表面的号召女性做烈女,仍旧不能超越传统。而当时的情节是宝玉与巧姐,可能是宝玉担心巧姐不能理解太深奥,所以只说了一本烈女传。不管这些描写怎么样能够自圆其说,高鹗对于贾宝玉的理解显然是不足的。宝玉的结局:高鹗的思想价值和雪芹是不同的。雪芹不会让贾宝玉考功名,在雪芹的作品里,贾宝玉不爱读书,为这个经常挨打,但他还是不改坏毛病,一次,因为很多原因,贾政暴打贾宝玉。林黛玉探伤:“你可从此都

3、改了罢。”他的回答是坚定的:“不改!就是为这些人死了我也值得。”面对薛宝钗的劝导,他哼了一声就走了,让薛宝钗很难堪。就算是史湘云随口一句话,劝他多结交正人君子,也被他严厉的反驳。他就痛骂过两个人:贾政、薛宝钗。说的很厉害,也可以看出他对功名利禄、思想统治的激烈的抵触,他是一个顽强的反封建思想斗士,这是一个特征,还有一个特征:他的学问不够好,思想与自己的先生是不能互相理解的,甚至于儒家都是不能融合。这种水平、这种思想根基,怎么能在短时间用功读书,甚至考取功名?违反他的性格,也不合常理。以及他的爱情观。他在前八十回都有对林黛玉思想、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两人达成多方面的共识,是最有共鸣的恋人,也是

4、精神的朋友。后四十回这样的描写没有,贾宝玉没说过思想前卫的话,林黛玉没做过让他感到投合的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接受了薛宝钗。他骂的最狠毒的就是薛宝钗,是禄蠹。更奇怪的是,有时候,薛宝钗还让他有这样的想法:“宝钗是一知己。”竟然将素日对林妹妹的情移在宝钗。宝钗乃宝玉一知己,你笑了么。宝玉的悲剧意味:这是高鹗于雪芹不同的悲剧表现方式:让一个人接受他强烈反对的婚姻、价值、人生,最后终于在风光考取功名之后抛弃妻子、离家出走,和儒林外史多么的相似,都是成功考上了。宝玉的出家,无奈、矛盾、厌世、逃避也潇洒,读完红楼梦,有很复杂的感觉,高鹗写出的悲剧是独特的。2,高鹗写林黛玉。林黛玉的意义:第一个失败

5、,那就是林黛玉成了俗套的言情小说女主角,每天哭,一直哭,除了哭,还是哭。高鹗不但将贾宝玉的性格写成了扭曲、冷淡,也把林黛玉写成了楚楚可怜的苦命女人,两个人超越时代的言论思想没有多少。高鹗对贾宝玉的处理方式的魔幻,对林黛玉的写法是大量的自我感受、情绪体验,非常的感性,不如雪芹全面。甚至连黛玉葬花那样的场景都没有模仿,更不用说林黛玉读遍四书五经的博学、出口成章的灵巧,高鹗用频繁、多余、泛滥,而且没有意义的眼泪将林黛玉的悲剧缩小了,使她成为一个简单的三俗言情小说女主角。对于高鹗笔下的林黛玉,我只有同情,没有认同。因为她没有所谓的超越一切古典章回小说,打破封建传统,或者提出新式婚恋主义,就是一个为爱而

6、难过的女孩子,最后得不到恋人就死了。太简单的故事,电视每天都有,为毛我不看电视剧,非要看这本老古董书。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命运:第二个失败,与前八十回有矛盾,林黛玉的性格大变,甚至不如从前。林黛玉和贾宝玉明明达成了共识,林黛玉在前三十回还因为嫉妒薛宝钗、猜疑史湘云而流泪,后面的她,也哭过,非但没有了嫉妒、猜疑,都是真正的为贾宝玉流泪,与木石前盟的用一生的眼泪偿还他非常符合!一次是哭宝玉挨打,是担心的眼泪,两个人在一问一答的试探中终于肯定了彼此精神的投合!一次是哭宝玉送手帕,是感恩的眼泪,两个人在私下用最简单的方式证明了彼此不渝的爱情!还有一次也是担心的眼泪,因为贾宝玉害怕她离开贾府,知道宝玉为

7、不可能的分别而难过,自己也难过。这一次,林黛玉、贾宝玉的恋爱在整个大观园成了公开的秘密。但从高鹗的八十回开始,林黛玉回到了嫉妒、猜疑的性格,之前两人的精神共鸣、爱情约定完全被高鹗丢掉了。这个时候,林黛玉与薛宝钗、史湘云的关系也达到了很融洽的友谊关系。她对薛宝钗是放松了警戒心,不再认为薛宝钗是心里藏奸;对史湘云,彼此是同病相怜:好姐妹,一被子。可以说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关系是空前的白热化,贾母多次明白的、委婉地表达了对林黛玉、贾宝玉爱情的支持,对薛宝钗的排斥,所以破坏林黛玉、贾宝玉爱情的敌人只能是王夫人。这个大观园,人人争斗,“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雪芹的作品的尾声有一个故事是抄检大观园,王

8、夫人和贾母各自的队伍展开了强烈的斗争,最终的牺牲品是晴雯为代表的一些丫鬟。而到了高鹗的后四十回,王夫人和贾母空前统一,联合战线一致迫害林黛玉,这不能不说是很奇怪的变化:他们之间的斗争没有了,合伙攻击一个根本不能带给他们任何伤害的女孩林黛玉。最奇怪的是王熙凤,她为什么要帮助薛宝钗,两人之间难道不存在利益的矛盾吗?薛宝钗这样的能手,动机强,心机重,不是王熙凤最大威胁吗,王熙凤怎么会策划掉包计打击林黛玉。高鹗没有看出雪芹对各种角色的描写,都是错误的,红楼梦里最重要的两个角色:贾宝玉、林黛玉,他都没有理解,没有给他们正确的、合理的安排。宝玉癫狂,对女孩子毫无怜爱和尊重;黛玉整天哭,一副受气包小女人的相

9、。可是他有一个好处,而且是非常明显、读者容易懂的:通过各种外部的迫害强调林黛玉的不幸,使读者容易同情她。宝玉中举,很合大家的价值观,也掩盖了前八十回的叛逆精神;黛玉伤逝,大家都爱看这样的故事,不难懂,过多的心独白也很容易用戏曲的方式表演出来,所以红楼梦可以在群众中流传,大围的,长期的,成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首;不但有专家、教授自发组织研究红学,民间也有说法:“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可见红楼梦是多么的受欢迎。但是我建议,在读红楼梦的时候不要完全的信,否则难以理解红楼梦为什么是一本了不起的小说(评价红楼梦的写作方式、思想价值、文学价值,你会发现这是一本值得你读的书)。高鹗的后四十回是注定

10、的失败,因为雪芹才是红楼梦的主人,他的心思、阅历,别人恐怕难猜到大概。巧姐这样的人物,在前八十回没有多少有用的线索,非常难猜测的一个角色,这至少是一个谜,很难写,我甚至不理解为什么巧姐有资格在金陵十二钗里面有备案(凭什么)。而高鹗的后四十回里,巧姐从上学的少女变成半夜哇哇大哭的小娃娃,最后又变成了少女进了天上人间,这个问题你们说应该怪谁呢?高鹗的文笔不好,是旧言情小说的套路;金石玉器的见识少,场面不牛逼;他的理解、思想价值取向也不同;但他写的红楼梦续集是最好的,悲剧的效果是差不多的。我支持高鹗,因为他的写作意图是写悲剧故事,用自己认为悲惨的方式讲故事,出现林黛玉仓促就死亡的描写,是个人能力问题

11、;现代社会的教授、专家,写了大量的研究文学,却只能让人感到惊诧、可笑,因为他们缺乏对生活、对人的理解,走向一个偏僻的死胡同。因为高端,所以极端。因为专业,所以偏门。高鹗是一个不怎么样的作者,但他是成功的商人,他续作了红楼梦,让这本书流芳百世。豆瓣读书这世上嫌弃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人太多。把嫌弃之语说得最得人心的,爱玲算一个。她的人生三恨,通畅而朗朗上口: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爱玲已经逝去多年,如果能够有所感应,我很想跟她聊聊对红楼梦续写的看法,其实不必恨红楼梦未完。写书的人,早就算到后世读者里痴人多。开篇抢先说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作者写这

12、书,是希望读到的人,能解其中味的。怎么解呢?痴迷之人,肯定难解。还是要抽身出来,冷冷地醒一醒,想一想。大家看前80回如红粉佳人津津有味痴迷其中,少有人想过,公急转直下,后40回骷髅本色,冰冷寡淡无味,会不会就是希望诸君翻个面照照,倏然惊醒?既然前80回趣味无穷,玩赏不尽,就说明作者的机巧文思无与伦比,如玲珑宝塔。绝顶聪明才智之作,读它的人,更要以诡奇之心,去揣测作者和他的这部书。虽然公努力伪装,还托空空道人之口自我定性,“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旨谈情,亦不过实录

13、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事实上后来呢?这书乾隆时被禁了。这恰恰和作者的忧心不谋而合。因为作者自己最清楚,自己写的东西到底有没有“伤时”。虽然他极力春秋笔法,贾妃一句“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天日的去处”,顶一万句血泪控诉。富丽堂皇慈心恩泽的省亲,不过是囚犯放个风。这种笔法用多了,他又担心真的令很多“看官”误会,不得不设出贾瑞这么一个人物,没性格没特色,空洞苍白,就为了引出风月宝鉴和阅读提示,“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假设一下,如此心智的公,如此呕心沥血明暗交替去写书,会如何设定安排此书“后事”?他当然会更加周全考虑书的命运。书问世了,广泛被传抄,难免

14、被更多人审阅,尤其是一些聪明又当官的读书人。普通读者好糊弄,聪明读书人就麻烦了,难免上达天听,被禁或被增删。与其如此,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故弄玄虚?后40回反其道而行之,该留白留白,该残稿就残稿,就让他们去续作改写吧。甚至索性安排好了兰桂齐芳的线索,他知道这些人写小说水平有限。由后面的某些人补足官方喜欢的色彩,这样岂不是更好传世?一方面温柔繁华写尽了,还能如何?前后迥异,冰水浇头,大梦先觉,才吻合在的写作逻辑和人生观世界观。另外一方面,也料定了这种曲折手法能过关。近年我游览过一次大名鼎鼎的法门寺,释迦佛指无上贵重,笃信佛教的历代唐朝皇帝极端重视供奉,专门造了一个地宫存放。地宫除了关卡障碍,设了七

15、重盒子,黄金、美玉、琉璃、铁皮等等都用上了,一个套一个,仿似俄罗斯套娃。结果呢?这最华丽包装的,是影子佛指骨,用来混淆迷惑盗取者,真品反倒装在其貌不扬的小盒子里。为了防盗,从里到外,机关算尽。唐朝帝王就有这样的心计成算,何况写出红楼梦这种奇书,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清代作者。狗尾续貂是挺让人恨煞,可要是这貂皮大衣,必须得借着虚虚实实的狗尾才能一脉传承呢?嘉柯评她自云:从十二三岁时看红楼梦,看到80回以下,只觉得“天日无光,百般无味”!真真令我震惊,不禁暗自叫绝,数十年来,第一次目中映出这么样的八个大字!八个字给高鹗伪续“后40回”断了案,定了谳。 很多实例表明,相当数量的人辨不出原著80回与伪续40回有什么差别,他们公开称言,前后120回是个“整体”,赞之为“天衣无缝”。也有的说大体“一致”,个别细末或有不及,云云。 这就不是“口舌”之争了,也不是“考证”的什么理据之分歧。“笔墨官司”是打不了这种案情的。所以,至今仍有人称120回是“原著”。持这类观点的,不少是文艺专家、名流,声名赫奕。他们的知识广阔,理论渊博,讲起来头头是道,而且不时发出为高氏伪续颇为不平的声音。但是,他们无法、也不屑去认真考虑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学生的惊诧与震动,更无意去解释那是一种什么现象“各说各的话”,成了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