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197637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知道,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30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前面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

2、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今天,我们邀请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国家统计局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围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这一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座谈交流,回答网友延迟提问,希望今天的活动能够为广大网友了解有关情况提供有益的帮助。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局长,我们强国论坛的网友也特别关注改革开放30年

3、来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下面我们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成就。孔泾源:各位网友大家好!改革开放30年走过了光辉的历程,我们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看问题的话,体制建设方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30年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过程经历了“目标探索”和“框架构建”阶段,现在正处于“体制完善”的阶段。概括起来,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可以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我们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形成了全方

4、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比较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建立健全。 第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实力和总理国力显著增强。30年来,我国GDP的年均增长9.8恩%,总量由世界第11位跃居第4位;对外贸易总额从世界第29位跃居第3位。 第三,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30年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1479人。 第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族法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第五,我国

5、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经验方面来看,我们做了以下总结,可以说是正确处理了十大关系,实现了“十个结合”。 一是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改革理论。 二是正确处理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关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市场化取向。 三是正确处理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关系,坚持围绕发展推进改革。 四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把发展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结合起来。 五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坚持改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六是正确

6、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改革的渐进探索、重点突破和有序推进。 七是正确处理正确推动和群众首创的关系,坚持调动各方面推进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八是正确处理从国情出发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坚持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协同推进。 九是正确处理探索和规范、破旧和立新的关系,坚持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和制度建设的三者有机统一。 十是正确处理经济体制改革和全方位改革的关系,坚持改革的总体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配套。 实现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协同推进。 这是改革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回顾三十年来的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改革事业还要不断向前推进。 主持人:谢谢孔司长,孔司长为我们讲述

7、了在改革开放30年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下面有请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戴柏华,为我们阐述一下自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体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有请戴司长。 戴柏华: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向大家介绍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财政体制领域改革开放的有关情况。改革开放以前,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我国财政的总体特征是统收统支、高度集中。这种体制虽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是权利过分集中,束缚了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创造性;忽视了物质利益原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针对这种情况,1978年以来进行了改革。改革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

8、段是1978-1993年,属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其间,财政主要是放权让利,中央对地方实行财政包干,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改变了统收统支体制下财权财力高度集中的状况,扩大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财权和财力,调动了企业、个人和地方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包干的弊端日益明显,助长了地区经济封锁和重复建设,影响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使国家财力趋于分散,弱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财政包干办法种类较多,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不规范,已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第二阶段是1994至今,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阶段

9、。针对上述问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1994年对财税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在国家与企业、个人关系方面,简化税制,公平税负,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流转税制度的统一,以及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统一;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方面,实行了国际通行的分税分级管理体制,后来又不断进行了调整和完善。1998年后,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积极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财政部门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基层和群众倾斜,着力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公共

10、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总体上看,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当然,财政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偏弱等,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

11、服务能力。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进一步发挥财政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戴司长,戴司长通过两个阶段为我们非常明晰地阐述了从1978年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非常显著的成绩。一直以来,城乡建设都是我们网友非常关注的话题。下面我们有请靳军安老师为我们讲述一下,在过去的30年中我国城乡建设方面都进行了哪些体制创新以及取得的成就。有请靳老师。 靳军安: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改革开放30年,是建设领域解放思想,加快体制改革的重要阶段,也是城乡建设蓬勃发展的辉煌时期。 一、大力度的改革是30年城乡建设发展的显著特点。 30年来,城乡

12、建设系统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在城乡建设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大力度的改革,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制度变革和体制创新。主要是: 第一,全面推进了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计划经济时期城镇住房制度实行的是福利性供给制,这种制度在历史上虽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不利于尽快改善群众住房条件,同时也造成社会分配不公。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住房商品化的总体思路,以此为开端,住房制度改革在探索中不断推进。 一是逐步推进住房商品化、社会化。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批准全国基本工作会议汇报提纲中,正式提出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1986年国务院成立了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

13、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的房改工作。1991年提出了分步提租、集资合作建房、出售公房等推进房改的思路。1994年国务院作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决定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同时建立了职工住房补贴和住公积金制度,为推进住房商品创造了条件。 二是培育和发展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随着住房分配方式的改革和城镇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城镇商品住房开发逐步兴起,相应建立了国有土地使用、住房、金融与税收、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房地产中介服务、住房使用和维修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房地产市场在培育和

14、规范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三是逐步建立住房保障制度。1998年国务院有关文件明确提出,最低收入家庭由政府或单位提供廉租住房。2007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提出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住房保障范围、保障标准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入建立、完善和有序发展的阶段。 二是大力推进了建筑行业的改革。 一是进行了建筑企业内部分配和用工制度的改革;二是调整建筑企业所有制结构;三是改革和完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四是推进建筑业引进来和走出去。 三是稳步推进了市政公用事业改革。 一是改革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是理顺市政公用

15、产品的价格。 四是积极探索了城乡规划管理改革。 一是积极探索了市场经济调整下城乡规划的定位;二是探索城乡规划编制内容改革;三是对城乡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改革。 五是不断深化了建设管理改革。推进了行政管理职能转变,推行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管理方式改革,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通过这些改革,城乡面貌和建筑领域产业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30年来城乡建设的制度和体制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是:一是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住房建筑面积由改革之初人均6.7平方米提高到去年年的人均20多平方米,住房质量和居住功能明显提高。住房保障制度已累计帮助1790多

16、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农民工居住条件逐步改善。 二是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至200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44.9%,城市总数由193个增加至655个;城市自来水普及率由81.6%提高至93.8%。燃气普及率由14.4%提高到87.45%,污水处理率达到62.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1.89%。居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是小城镇发展迅速。我国建制镇数量从1978年的2176个增加到2007年的19249个。东部沿海地区的小城镇,不仅解决了本地劳动力就业,而且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中西部地区小城镇,通过发展旅游业、农牧业、自然资源开发计利用等,加快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四是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