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领导力开发理论、办法与案例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19726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6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力领导力开发理论、办法与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领导力领导力开发理论、办法与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领导力领导力开发理论、办法与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领导力领导力开发理论、办法与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领导力领导力开发理论、办法与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导力领导力开发理论、办法与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力领导力开发理论、办法与案例(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 论导 论技能培养目标8 从自我、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了解领导力的作用范围。8 从引领、传导和效力三个维度分析领导力的开发途径。8 从兴趣、快乐和结果三个导向理解领导力的开发目标。技能培养要点8 帮助读者了解领导力的三个层面,即自我层面、组织层面和环境层面。指导读者从自我管理做起,结合具体的企业和岗位职责开展组织管理,并在适应组织内外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的方向,使领导力在组织中更好地发挥作用。8 引导读者从引领、传导和效力三个维度来解析领导力,让读者了解领导力在每个维度上的内容和要求,以及如何通过三个维度的配合,使领导力顺畅地落实到组织中的每个工作环节,带领组织朝正确的方向努力前

2、行。8 帮助读者树立目标意识,引导读者从兴趣导向、快乐导向和结果导向三类方向建立领导力的开发目标,并在实践中通过三类目标的结合,在客观把握外界环境的同时,适应组织发展现状,尊重个体需求,带领追随者们达到目标。人群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领导者和追随者两类。真正的领导者往往把自己视作追随者,他们追随的是行业的趋势、技术的变革、人类的需求、普适的价值观和信仰。他们的领导者地位很大程度上是他人公认的。与之相反,追随者中有一部分人时时不忘以领导者自居,而少有忠实地追随他们的人。历史上西汉和东汉两个皇后不同的角色扮演,至今仍不失启示价值。一是汉武帝刘彻第一任皇后阿娇因骄狂而被废。“金屋藏娇”的典故,讲的是汉武帝

3、凭借与阿娇“娃娃亲”这层关系而得皇位,从此阿娇自恃拥立皇帝有功,极为骄悍而以领导自居,后被皇帝借“巫蛊事件”废除了其皇后尊位,过起了孤独凄凉的生活。二是东汉王朝开国之君刘秀的第二任皇后阴丽华,主动放弃皇后位置而受到尊重。后汉书皇后纪:“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资治通鉴:“近世光烈皇后虽友爱天至,而抑损阴氏,不假以权势”;国学大师南怀瑾也认为,中国这么多皇后,阴丽华算是好皇后。可见,领导力是一种关系,就是通过引领、传导和效力,把自己的目标变为别人的需求的过程。本章主要从自我、组织和环境三个层面,从引领、传导和效力三重维度,从兴趣、快乐和结果三类目标,让读者对领导力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把握

4、。第一节 领导力的三个层面一个人无论位居何处,首先是一个个体的人,个体的自我管理水平是其领导力水平的基础。现代人的生活与工作,很难脱离组织而独行其道,组织管理水平是其领导力水平的应有之义。人与组织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适应环境、选择环境以及局部改变环境的能力,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检验领导力的关键。领导力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层面,即自我层面、组织层面和环境层面。一、自我层面著名企业家李嘉诚的座右铭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一个人可以没有下属,也可能没有上司,但是一定有自我这个层面需要管理。管理不好自我,绝对会影响自己对上级、平级、下级和组织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一)“不知道”

5、、“不愿意”和“不能够”一个人因为觉得没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而解除了婚约,未婚妻的苦苦哀求并没有改变他的决定。而当他的未婚妻与别人谈恋爱时,他又表现出藕断丝连、依依不舍。有这种心理的人不在少数,克尔凯郭尔(Kierkegaard)就是其中的一位。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克尔凯郭尔从生活中悟出“不知道”、“不愿意”和“不能够”的人生三绝望(如图0-1所示),因此而成长为一名知识领导者哲学界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1“不知道”有自我一个人在世界上努力地奋斗,却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有追求代表有欲望,有欲望则代表一个人愿意激发内在的潜能,朝着目标奋斗。然而许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也不知道追求什么才

6、能得到内心的宁静,这是由于我们不知道有“自我”。图0-1 雾里看花的“我”:人生三绝望从小我们被功利主义的社会教育“格式化”,被教导如何追求成功,如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然而,这些成功和贡献是相当外在化的(如票子、房子、位子、车子),不一定出自人的内在。计划体制下成长的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一辈子,不知道有自我,也不能有自我,当“自我”逐步被市场化改革唤醒时,出现“五十九岁现象”就不难理解了。2“不愿意”有自我2004年底的一天,笔者担任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约见学生小李来讨论毕业论文的选题,并提醒他毕业论文选题尽量与自己的学术兴趣、未来的职业取向以及现有的课程优势等方面结合。小李显得有些

7、不知所措,无从着手。最后道出一句:“老师,让我回家和我妈商量一下,好吗?”2013年春节刚过,笔者受人之托,给一位1978年出生的男士介绍女朋友,当电话打给对方后,对方的回应是,“谢谢刘哥!这事你同我妈商量吧!”生活中,有些人不愿意有自我,习惯了父母和领导包办。有了自我,就意味着人必须开始由自己作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而选择并不轻松,为自己负责的压力也是非常沉重的。3“不能够”有自我中国人由于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心,对于自我的解剖长远浓厚:上起孔、孟、老、庄,中经禅宗,下迄宋明理学,都是以自我的认识和控制为主要目的。在中国的先哲们看来,自我是一个整体,整体的自我一方面通向宇宙,与天地万物

8、为一体;另一方面则通向人间世界,成就人伦秩序。儒家以修养为核心的自我认识,往往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内在的价值之源混淆,并且过于重视人性中“高层”的一面,忽略了人性的弱点,对真正属于个体层面的“自我”的认识极为粗糙。直到19世纪中叶时,中国人才有了个体层面的“自我”意识,如明末清初的李贽、顾炎武、颜元,清朝的龚自珍、魏源等,他们给“自我”以肯定或推崇,但这种呼声在整体主义价值观的巨大惯性中,既不能唤醒民众,也不能唤醒国家。此后民族存亡之际,历史的脚步再次选择国家整体主义。计划经济极端时期,个人仿佛是国家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被镶嵌在“单位”和“人民公社”之中,“不能够”有自我。农民养鸡还被视作“

9、资本主义尾巴”而遭抵制,这些在今天看来滑稽的事情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几十年。到了今天,不少公职人员、国有企业的从业者、强势领导之下的职员,个人愿意有自我,努力做一个真诚的人,最后却发现不能“有”自我,这时常常不知道工作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而必须走很长的路来实现自我,因此会感到非常绝望。(二)“现在我”、“过去我”和“将来我”课堂上教师为调节氛围,问:“大学里谁最有学问?”学生的答案很多:有回答“校长”的、有回答“院士”的、有回答“教授”的等。教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是学校大门口的门卫。因为他每天都在问哲学的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学生哄堂大笑。1“现在我”“现在我”看似简单,要回答

10、起来,还真不容易。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个体都是来自过去,走向未来,活在当下。人是一个整体,过去的经历和未来的憧憬都会对“现在我”产生影响。至于影响的大小,则会因人而异。据此可以大体把人群分成三类,如图0-2所示。(1)“过去我”主导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把人的记忆比作移动硬盘。有些人的“移动硬盘”从未格式化过,过去的成就或是伤痛久久留存,以至于新的生活、工作资讯没有“存储空间”。例如,有些企业家越来越放不下过去成功的包袱,经常把过去打江山的故事挂在嘴上。笔者曾指导过一个在职研究生,无论是课程上的自我介绍,还是课程作业,还是论文撰写,一条主线都是他毕业于某某著名的中学和

11、某某著名的大学,以及当时的辉煌成就。至于说他现在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一概不知。有些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初次婚姻不幸福,从此对婚姻失去信心”等。他们都是被过去的经历所束缚,而不能很好地生活在当下。图0-2时间轴上的“我”(2)“将来我”主导类。与前者正好相反,有一部分人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我是要成为伟人的,我怎么能干这种小事情呢?”“我的理想是当总裁,普通职员的工作我干不了。”他们内心的“存储空间”被自己对未来的想象甚至是“海市蜃楼”所占据。有一位父亲托人帮儿子找工作,说:“儿子要求不高,只要是坐办公室就行!”这种“将来我”势必会影响到当下工作的选择。(3)“现在我”主导类。一

12、个人要有历史感,也要有梦想,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当下。认识并接纳“现在我”是一个人负责任的表现。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自我管理首先来自认识自己。要问自己: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的做事方式是什么?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成为领导者一书的中心假设就是:领导者是那些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如何取长补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如何与别人沟通自己想要什么,以获得别人的合作和支持,并且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 美沃伦本尼斯成为领导者M第2版姜文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20082“过去我”人生是一个过程,我们没有办法选择重新再来,客观地看待“过去我”,做好点滴总结和合理切断,为“现在我”和“未来我”增加经验和自信,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过去我”与原生家庭有密切的联系。原生家庭就是我们出生或成长的家庭。正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家庭作为一个人最初的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在个体的人格塑造、习惯形成、视野开阔、人际沟通、行事风格、形象风貌等方面无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每个人要学习爱。爱是投入而非获得;爱是包容而非纵容;爱是亲密而非无原则;爱是用心而非失我;爱是帮助而非控制;爱是理念更是行为。家庭爱人,也可能会伤人:宠爱、溺爱

14、、要求听话、专制、自我为中心、压制自我、否定、完美主义、否定自由、暴力、不信任、关系失衡、分多聚少。家庭的某些伤害可能会对个人产生长时期的影响,有学者将这种影响称作“心理按钮”或“动则恒动”。每个从原生家庭出来的人是幸运的,也是异常脆弱的。首先要接受自我,认识自己;然后要自我肯定,准备自己;再是自我学习,超越自己。底线是不要损己,连自己都不爱的人,往往是不理智的人。感恩原生家庭,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智者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合理切断与原生家庭的联系,从原生家庭中接管自我,学会对自己的今天负责任。“过去我”不是时点的概念,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个体而言,指从出生到现在这段时间。借用哲

15、学家的语言,相对明天而言,今天即将成为“过去我”。就群体来说,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一个民族的性格能够形成,离不开群体的“过去我”、“现在我”和“将来我”不断相传、沉淀和转化的过程。中国具有五千年的历史,如何客观地看待“过去我”,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来说,仍是一个重要但众说纷纭的课题。媒体评论员马立诚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中,将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概括为八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邓小平思想、老左派思想、新左派思想、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 马立诚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可见,不同类型的人,头脑中存在着不同的“

16、过去我”。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研读。从事领导力研究的青年学者刘澜指出,中国有两千多年的专制史,社会上层是君主专制,基层是“家族本位”。在这种传统文化中长大的每个人,头脑里或多或少都会有帝王思想的烙印。帝王思想就是普天之下都为我服务、唯我独尊的思想,就是我管理别人而我不被任何人管理的思想。打上这种烙印的人很少会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在实践中,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营部门的管理者,上述“过去我”仍在“操纵”他们,有的甚至失去理智,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或“姓甚名谁”,这样的例子在你的身边或许就有。3“将来我”“将来我”着眼未来。辩证地来看,一方面“将来我”与“现在我”和“过去我”密切相关。例如,一个新入职员工只为下一个小时做准备,公司的总经理们为未来35年做准备,而伟大的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