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7.17).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919599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4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7.17).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7.17).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7.17).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7.17).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7.17).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7.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7.17).pdf(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 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以 下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参观心得体会三篇,仅供参考。 范文一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 感到组织有序、 安排紧凑、 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 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 11 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 示范万村整治 ”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

2、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 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 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 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 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一、美丽乡村建设要汇集各方力量,确保整体推进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 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 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

3、全组织机构 2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 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2 年,根据关于对市 级非常设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调整的通知 精神, 将上述领导小镇整合成杭州市美丽乡村建 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同时履行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 2、完善政策体系 2009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 实施意见 、 关于开展中心村培育的实施意见 、 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 建设的实施意见 、 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 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

4、品区块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 设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具有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全面、目标明确、举措 有力、要求具体,使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3、保障财政投入 目前市级财政每年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接近 10 亿元,其中,中心村建设 4 亿 元、精品村建设 3 亿元、“三江两岸” 整治 2 亿元,“百千”工程和风情小镇资金 5700 万元。 按照区县市 1: 1 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 每个中心村扶持资金超过 2500 万元、每个风情小镇超过 1000 万元、每个精品村超过 800 万元。这个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

5、。桐庐县的“普惠制”对创建村三年投入不少于 100 万元,临安市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村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 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分别按照人均 1500 元、800 元和 30 万元/村的标准补助。所在镇(街 道)给予创建村 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 一般村分别给予 700 万元、500 万元、350 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 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3 一是县市联动。坚持市级为指导主体、区县(市)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实施 主体、村(社区)为创建主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部门推动。按照政策不变、渠道

6、不 变、管理不变、标准不变、成果共享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与资源,土地综 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农村住房改造、水利建设、庭院整治、农 村环境连片整治、改水改厕、设施农业等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三是社会互动。鼓励 “快递回归”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申通公司先后出资 50 万元建设桐庐县钟山乡子胥村申通大 道,出资 500 万元帮助建设老年活动室、老年食堂,出资 500 万元帮助 20 户困难农户建公 寓房。四是农民主动。像富阳大源镇砚口村支书盛永华,舍弃年收入 10 万元的水泥厂,并 将厂房地块以 80 万元的低价出让给村集体,建设美丽乡村。建德市李家镇沙

7、墩村支书杨树 平,带头拆除二层半、300 平方米的大楼,主动后移 16 米,推动了村里 9 户人家拆除 10 多 间平房。 二、美丽乡村建设要紧贴民生实际,形成独特模式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源于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0 年来得到了 不断深化。从村村通路、通邮、通水开始,到现在村村通网、通商;农村生活垃圾由村民个 人投放、村里集中收集、乡镇承担运输、县市负责处理;农村普遍建起了集停车、运动健身 场、晒场、红白喜事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 近年,杭州市贴近民生工程,突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 “双清行动”、农村住房改造、水利建设、庭院整治

8、、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水改厕等基础设 施治理。2003-2007 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针对整治村,主要治理“脏、乱、差、散”为 重点的环境整治;而针对示范村,则主要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 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目标。2008-2012 年,在原来基础上,提出了“村道硬化、垃圾 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一村五项目”的目标要求并强力推进,现在每个村 4 至少建成了一条 3.5 米宽的村内主干道,每 1015 户配置一个垃圾箱;80%以上的农户使用 上了卫生厕所,每个村有 1 个以上公厕;普遍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覆盖率 15%以 上。 2010

9、 年以来,按照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 明身心美、 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标准建设美丽乡村, 目前全市行政村村庄整治已全覆盖, 启动建设中心村 193 个,完成 125 个;新启动创建 62 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完成 13 个;正在建 设 8 个风情小镇,启动 14 条精品线路、7 个精品区块建设和 27 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美丽乡村不仅成为一项深受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而且打响了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的亮丽品牌,已经成了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模式。 三、美丽乡村建设要聚焦产业项目,注重持续发展 乡村建设美丽了,还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农民创

10、业增收,将农村产 业经营起来,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持续的强大生 命力。 杭州的美丽乡村重点发展了七类新型业态 一是快速发展的自驾游、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 经济; 二是以避暑、养生、养老等为主的养生经济,正不断升温; 三是正在兴起的以运动、探险、体训等为主的运动经济; 四是以寻根、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 五是以标准厂房、店面等租赁为主的物业经济,正日益壮大; 六是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电商经济,已显现生机。电商经济正在改变农产品传统流 通和销售形态,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加快农村现代产业 体系建设。 5 七是以竹笋节、茶叶节、花木节等农事节庆活

11、动为主的节庆经济,逐年在增加。 如今,杭州形成了西湖休闲观光、萧山都市休闲、余杭乡村旅游、富阳运动休闲、 临安农家避暑、建德养老保健、桐庐古风民俗、淳安运动度假等各具特色的长远发展项目, 每个区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力竞相迸发。 四、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给予荆门的启示 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 为荆门人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 那里的乡村环境美了、 产业有了、人民富裕了,目前杭州人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荆门人可以学习经验、创 新发展。 1、抓好基础打好底色。从整体结构上看,荆门市中心城区偏西,带动乡村建设 影响力较弱。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产业与城镇之间缺乏有机关联。从内部结构看,荆门市 不靠大江

12、不靠大湖,仅能依靠汉江、漳河、长湖等水系,无法充分利用滨水的水源、生态、 景观要素;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缺乏;从道路交通状况看,整个城乡交通没有形成四通八 达的网络,断头路众多,建设水平较低。因此,首先要对全市行政村花大力气抓好改善环境 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道清理、农 房改造和庭院整治。其次要优化荆门产城融合空间布局,增强城市辐射功。第三要注重舆论 宣传,大力增强荆门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邀请省、市人大代表,市党代表、政协委员对美 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宣传先进事迹,及时总结和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 好做法,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电

13、台等媒体广泛宣传荆门美丽乡村建设,扩大影响。 2、抓住重点彰显特色。围绕人口、产业、要素、功能四大集聚和宜居、宜业、 宜游、宜文四大建设内容,重点抓好具有特色的村落,成为展示统筹城乡发展的窗口、原住 居民生产生活的好地方、 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将地域特色与文化融合, 与民俗融合, 彰显美丽乡村魅力。一是对一些地区原有的特色、风貌、文物加大保护力度,保证不遭到破 6 坏。二是在旅游产品方面,要加强荆楚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的进一步挖掘,特别是一 些具有史料价值的地名要加大宣传力度, 力争不被后人遗忘。 三是要举全市之力将三国文化、 楚文化等遗址好好保护起来,这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3

14、、抓牢连接促进产业。本着从农业资源特色入手,从专业化生产起步,靠现代 科技和管理来提升,以适度的规模经营来取胜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着 力培育乡村旅游、 休闲经济、 运动经济、 养老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让游客不仅仅以喝茶、吃饭、垂钓、棋牌等娱乐活动为主,还要开发人文景点,加强文化宣 传,尽可能争取游客逗留时间。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 生态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发展优势。重点开展村庄整治、生态保护、农业园区建设,挖掘一 批产业平台、历史传承、文化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建设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 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4、抓典

15、型促全面。加快漳河新区建设,促进漳河新区形成城乡多元的结构体系, 发展近郊农村单元,挖掘不同动力类型的乡村发展。一是加快项目推进,统筹安排、科学考 虑建设项目、内容和时序,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实效性。二是完善考核机制, 加强对部门、镇街、村社的考核奖惩,督促和激励各单位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三 是加强环境整治,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加大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 范文二 今年 5 月下旬,我随全区党政考察团到陇南市康县、成县和徽县考察学习美丽乡 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带给人的第一感 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

16、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 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 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7 我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 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康县山大沟深,是个穷地方,可 如今,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县,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 村, 像山水画一样, 美得让人陶醉。 在岸门口镇严家坝村, 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 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王坝乡 大水沟村是康县核桃“双十”综合管理示范村,这里随处可见冠大叶茂的核桃树,走近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