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论语精选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9192370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论语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论语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论语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论语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三年级论语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论语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论语精选(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书1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帮助别人不断进步,最终达到道德上的完美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道自己的目标之后才能确定志向,才能平心静气,才能安然面对困难,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才能最终有所收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古时候,要在天下推广至高的道德,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提高自身的

2、修养;要想提高自身的修养,先要端正心、意念真诚,而这要从掌握知识开始,掌握知识的方法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四书2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天子到普通老百姓,都要以提高自身修养为根本。)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商汤在盘器上刻着警句说:“只要能够令自己进步一天,就能够天天进步,每天更进步。”)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所以没世不忘也。(君子继承先王的德行和业绩,百姓享受先王带来的快乐和利益,所以他们永远都不会被人们忘记。)君子必慎其独也。(有修养的人在独处时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可以修饰屋子

3、,德行能够修饰自身,心胸开阔的人身体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保持意念的真诚。)四书3 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如果国君一家仁爱,整个国家就会盛行仁爱;国君一家谦让,整个国家也会谦让;国君一人贪暴,整个国家就会出乱子。)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君子自己有了才能去要求别人为善,自己没有恶习才能去批评别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次要的。所以聚敛财物民心就会离散,散施财物民心就会归聚。)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仁义的人利用财富来促进自我修养,不仁义的人靠昧着良心老发财。)四书4 中庸天命之谓性,

4、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上天赋予人性,遵循本性行事叫做道,修养道行就是教化。道是一刻也不能抛弃的能够抛弃的就不是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是叫中,表现出来的都合乎礼节叫和。达到了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就开始生长发育。)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的言行都符合中庸的标准,小人都违背中庸。中庸也就是上一条所说的中和,即感悟言行都要符合礼节,也就是下一条所说的无过无不及。)四书5 中庸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 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孔

5、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我知道原因了。聪明的人过了头,愚蠢的人却达不到。中庸之道不能发扬光大,我也知道原因了。有德行的人过了头,没德行的人却达不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中庸之道并没有远离人们。如果人所实行的道远离了人们,那就不是中庸之道了。)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忠恕是最接近中庸之道的,就是说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四书6 中庸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端正自身的品行而不对别人求全责备,就不会有怨恨。上不埋怨天,下不责怪别人。所以君子安然地顺从天命,小人总是心存侥幸而冒险违规。)

6、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追求君子之道,就像出远门一样,一定要从近处开始走;又像登山一样,一定要从低处开始爬。)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有人生来就明白道理,有人要经过学习之后才明白道理,有人在碰到困难之后才明白道理,但是他们所明白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四书7 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做任何事情,预先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好事情要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实行。)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顺应自己天生的德性,最广大和最精

7、微的事物都仔细探究,这样就能达到极高深的境界而通达中庸之道。)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君子为人平淡而不自满自得,外表简洁而含光彩,温和而有条理,能够由近而知远,由微小的事物知道显著的事物,这样就可以进入至高的道德境界。)四书8 论语 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的知识时常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表面和善,这种人很少是有仁德的。”成语“巧言令色

8、”出于此。)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孔子的学生)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为别人办事没有尽心吗?与朋友交往不守信用吗?老师教过的知识没有复习吗?”)四书9 论语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而能从中领悟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学习,三十岁的时候能够自立,四十岁的时候不再被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明白自己的本份,六十岁的时候听到不中听的话不会气愤了。七十岁的时候能够心

9、里怎么想就怎么做,却从不逾越规矩。”)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学习不懂得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懂得学习就会很危险。”)四书10 论语 为政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孔子评价韶乐时说:“形式优美,容也很好。”评价武说:“形式优美,容却不够好。”成语“尽善尽美”源出于此。)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上听到真理,晚上死掉也可以。”)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孔子说:“读书的人如果有志于追求真理

10、,却以穿破衣服、吃劣质食物为耻辱。这样的人的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的。”)四书11 论语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明白正义,而小人只懂得利益。”)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如果外出,也有一定的目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说话谨慎但行动敏捷。”)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文子的谥号是文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谥号是文。”成语“不耻下问”源出于此。)四书12 论语宰予昼寝。子曰:

1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也。” (孔子的学生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不能粉刷。”名句“朽木不可雕也”源出于此。)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采就显得粗陋,文采胜过了质朴就显得花哨。只有两者搭配适宜,才是君子。”成语“文质彬彬”源出于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贤能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别人受不了这种苦,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颜回多贤能啊!”)四书13 论语子曰:“知者乐水,仁者。 知者动,仁者静。知

12、者乐,仁者寿。”(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有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安静。有智慧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有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我哪一点做到了呢?”成语“诲人不倦”源出于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富贵,对我就像浮云一样飘渺。”)四书14 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有四样事情是不说的:怪异、勇力、悖乱、鬼神。因为前三

13、者不合正理大道;后者不易寻究,无从证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学习,他的缺点作为自己的借鉴而改掉。”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源于此。)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而且前途遥远。体把行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大吗?他们奋斗到死才停止,难道不遥远吗?)四书15 论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说:“不在这个职位,就不考虑这方面的政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14、昼夜。”(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说:“年轻人是很厉害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不如现在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还一事无成,那就没什么可怕的了。”成语“后生可畏”源出于此。) 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说:“三军的统帅可以被抓去,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能被改变。”)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孔子说:“到了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四书16 论语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勇敢的人不会害怕。”) 子贡曰:“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子贡问:“子和子夏哪一个更好些?”孔子说:“子过了头,子夏还不够。”子贡说:“那么子好一些了?”孔子说:“过了头和还不够同样未能切合中庸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