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上传人:yj****28 文档编号:139188732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10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五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专题五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专题五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专题五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专题五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五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句子的衔接与排序,1.依次填空,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也许才配得上一个民族的母亲河的称号。 那种永不回头的姿态那种席卷天地的气势那种摧枯拉朽的威力 A.B. C. D.,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抓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两句。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突出气势、威力;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突出其姿态。所以句照应“奔流到海不复回”,应填入第三空,排除A、C两项。再看句,存在逻辑关系,“气势”是看到的表象,“威力”是感受到的精神,存在逻辑先后顺序,排除D项,答案为B项。,2.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

2、的一项是()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B. C.D.,D,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通读题干和选择项,可知“人懂得尊重自然”与“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照应,故句填入第三处,排除A、B两项。此外,“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存在递进关系,排除C项。答案为D项。,考点突破,对点训练,考点一句子排序,考点解读:句子语序的排列是句子根据语

3、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常见的句序排列有如下几种方式: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考点突破,对点训练,例1(2019重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哲学,一门深奥晦涩的学问;儿童,一个直接简单的群体。这两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也因此,不少思想家认为:儿童天生就是哲学家。 不少大人都对哲学退避三舍,小孩子就更没办法学 而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爱提问的儿童无时无刻不表现出一种“爱智慧”的天性 因此,不少人初听到“儿童哲学”这个名词时,都觉得

4、不可思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和大多数对世界司空见惯、冷漠麻木的成人相比,儿童离哲学要近得多 实际上,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热爱与追求 A.B. C. D.,考点突破,对点训练,思路点拨:此题考查句子排序。细读题干给出的句子,可知第句“因此”一句是对前句的一个总结,而第句是对“不可思议”的阐述,剩余的三句话从哲学本身出发阐述儿童就是天生的哲学家,所以第句“实际上”承接第句讲哲学的实质,第句紧接着讲儿童具有爱智慧的天性,第句得出儿童离哲学比成年人近得多,且与结尾句相应,故选A。 答案:A,考点突破,对点训练,得分技巧解答这类句子排序题可按下列步骤和方法进行: (1)研读材料。首先,要

5、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明确这段话的中心问题。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对句序的认识就会由暗到明。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 (2)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大体理顺句序。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也会有所不同:记叙文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序;议论文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说明文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顺序。,考点突破,对点训练,(3)抓住标志。抓住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

6、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如:关联词语的呼应;暗示性词语的使用;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另外,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陈述对象前后也是一致的。 (4)语感检验。通过前面三步,最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进行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考点突破,对点训练,考点二句子衔接,考点解读:句子的衔接题,常考的题型有:在一段文字中为上下文衔接选填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插入与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语段中选填句子顺序正确的选项;在一段文字的末尾填写与前文相一致的句子。因此,考生在解答句

7、子排序试题时,要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考点突破,对点训练,例2(2015甘肃)在文中横线上填入语句,使之与“碧波荡漾于脚下”形成对偶,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城南50千米处,距今约有1 600年历史。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为凉州八景之一。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碧波荡漾于脚下,构成了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 A.薄云在山间缠绕 B.山间缠绕着薄云 C.薄云缠绕在山间 D.只因薄云在山间,考点突破,对点训练,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解答此题

8、先要看清题目要求,“与碧波荡漾于脚下形成对偶”,那就要求前后对仗工整,字数一致,词性相同。“碧波”为名词,“荡漾”为动词,“于”为介词,“脚下”为方位名词,再看选项,与之相对应的是C项“薄云缠绕在山间”。 答案:C,考点突破,对点训练,得分技巧句子衔接题由两部分组成,即题干和衔接项。不管何种类型的衔接题,首要的是分析理解题干,把握题干与衔接项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类题的突破口。 答题时把握住以下要点: (1)语意相连。语意的连贯,是指上下文在语意上关系密切,相互呼应。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把握句子整体意义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关键句来解答衔接题,如话题、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等。 (2)事理相承。句

9、子衔接首先是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合乎思维规律,即合乎逻辑,否则上下句在事理上就会出现“裂痕”,衔接不上。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常有:并列、顺承、选择、转折、条件等。,考点突破,对点训练,(3)结构相应。语句间的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4)主语相同。句子的主语协调一致,是保持语句连贯的重要技巧。作为陈述对象的主语若一致,则语段的陈述话题、说明中心、议论角度也就相应一致了。 (5)语境相符。对于写景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冷清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

10、。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别,就不容易辨别选项的正误。,考点突破,对点训练,1.(2019湖北黄冈)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 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B,考点突破,对点训练,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 再其次,我国富有

11、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A. B. C.D.,解析:本题考查语句排序。语段出自课文中国石拱桥,说明文段,重在理清说明顺序,扣紧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再其次”,这样一来,顺序就清楚了。分别从建筑用料、建筑技术来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对建筑技术的更具体的说明。,考点突破,对点训练,2.(2019四川自贡)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千年书院经时间打磨,其永恒的智慧值得现代人铭记与发展。我们应,。 让书院在新时代中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守住书院根脉古为今用,去芜存菁呵护书院激活书院文化 A.B. C.D.,C,考

12、点突破,对点训练,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解排序型试题,首先,认真阅读每一个语句,把握语句特点,明确体裁。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句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阅读文段可知,此题有关“书院”的文段,第句具有逻辑关系,第句首先从“根脉”的角度论述,故置于首位。然后是“呵护”“激活”。第句承接上文,表明书院的继承和发展。第句“让”是提示性信息,对以上文句进行总结。所以正确顺序应为:。,考点突破,对点训练,3.(2019新疆)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徜徉于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份韵律、多了一种意境。在月下,感受大地之精美,望、揽、听天籁之音、赏梅花弄影;在雨中,感受自然之清

13、新,观梧桐细雨、眺、闻、恋雨打芭蕉。宁静如诗。 空中响雷繁星排空远山迷蒙夜风入怀 A.B. C.D.,A,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根据前后词语的搭配使用情况,可推断出“望”与“繁星排空”搭配得当;“揽”与“夜风入怀”搭配得当;“眺”与“远山迷蒙”搭配得当;“闻”与“空中响雷”搭配得当。,考点突破,对点训练,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在下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都去哪了?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忙”逐渐成了一种生活状态。有的人因为忙于生计,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有的人因为忙于仕途,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有的人因为忙于玩乐,错失了许多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所以,我们应该在流淌的时间里经营好自己的幸福人生。 A.淡漠了亲情淡忘了友情虚度了年华 B.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 C.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淡忘了友情 D.淡忘了友情淡漠了亲情虚度了年华,A,考点突破,对点训练,解析:此题考查句子衔接。第一空,下文是“失去了许多与家人共享天伦的快乐”,所以自然选“淡漠了亲情”。第二空,下文是“错过了许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的时光”,所以自然选“淡忘了友情”。第三空,下文是“错失了许多与他人放飞梦想的机会”,所以自然选“虚度了年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