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设计方案的一般规定教学课件教材课程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18632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设计方案的一般规定教学课件教材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抗震设计方案的一般规定教学课件教材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抗震设计方案的一般规定教学课件教材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抗震设计方案的一般规定教学课件教材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抗震设计方案的一般规定教学课件教材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震设计方案的一般规定教学课件教材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设计方案的一般规定教学课件教材课程(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4 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房屋的适用最大高度,抗震规范规定:乙、丙和丁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和框架-抗震墙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甲类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专门研究。,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2.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在场地的构,使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一般降低20%左右)。,二、结构的抗震等级,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震反应有下列特点:,1、地震作用越大,房屋的抗震要求越高;,2、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3、房屋越高,

2、地震反应越大,抗震要求越高。,地震作用与烈度、场地等有关,从经济角度考虑,对不同烈度、场地的结构的抗震要求可以有明显的差别。,主、次抗侧力构件的抗震要求应有差别。,抗震等级是确定结构构件抗震计算和抗震措施的标准。根据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建筑类别、结构类型及构件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确定,共分四个等级,一级最高。,下表为丙类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注:1.建筑场地为类时,除6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 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 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1、甲、乙、丁类建筑应按抗震设防标准中的抗震措施所要求的设防烈

3、度按上表确定抗震等级。,2、当框架-抗震墙结构有足够的抗震墙时,其框架部分是次要抗侧力构件,可按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否则按框架结构确定等级。区分标准是看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是否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可按下式计算:,三、建筑结构布置宜规则,四、合理设计结构破坏机制,1、框架结构,为了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较合理的地震破坏机制应为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的屈服能早发生、多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发生。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得尽可能分散。,2、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的各墙段(包括小开洞墙和联肢墙肢)的

4、高宽比不宜小于2,使其成弯剪破坏。连梁宜在梁端塑性屈服,且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在墙段充分发挥抗震作用前不失效。,五、构件在极限破坏前不发生明显的脆性破坏,主要抗侧力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极限破坏应以构件弯曲时主筋受拉屈服破坏为主,应避免变形性能差的混凝土首先压溃或剪切破坏,以及钢筋锚固失效和粘接破坏。,延性破坏和脆性破坏两者的变形性能差别很大,与其相关的因素有:抗剪和抗弯承载力之比、剪跨比、剪压比、轴压比、主筋率、配筋率、箍筋形式、混凝土和钢筋材料、钢筋连接和锚固方式等。,规范中许多规定都属于这方面的要求。,当建筑平面过长、结构单元的结构体系不同、高度和刚度相差过大以及各结构单元的地基条件有较大差异

5、时,应考虑设防震缝。其最小宽度应符合下面要求:,高层建筑宜选用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1、防震缝,(1)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70mm,超过15m时,6、7、8、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2m,宜加宽20mm。,六、防震缝与抗撞墙,(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框架规定数值的50%,且不宜小于7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 同时,按不利体系考虑, 并按低的房屋高度计算 缝宽。,8、9度设防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防震缝两侧的结构,当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防震缝两侧房屋的尽端设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2、抗撞

6、墙,每一侧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的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内力应按考虑和不考虑抗撞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按不利情况取值。,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2、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构件应避免剪切破坏,“强剪弱弯”,构件弯曲破坏形成的极限剪力应小于构件斜截面的极限剪力。,七、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体系,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宜对称布置,3、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梁、柱构 件之间应设置成“强柱弱梁”,4、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宜大于梁、柱构件的承载力。,“更强的节点”,抗震墙的一般布置原则是“均匀、分散、对称、周边”。,八、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1、抗震墙布置的基本原则 框架

7、-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宜沿主轴方向双向布置,贯通房屋全高,且横向与纵向抗震墙宜相连,互为翼墙,以提高其刚度和承载能力。,一般情况下,宜布置在竖向荷载较大处,平面形状变化处和楼梯间、电梯间等。,2、抗震墙布置位置的选择,房屋较长时,纵向抗震墙不易设置在端开间。,3、抗震墙布置的具体要求,(1)楼(电)梯间、竖井等使楼面开洞的竖向通道,不 宜设在结构单元端部角区及凹角处;,这种竖向通道不宜独立设在柱网之外的中间位置。,(2)纵横向抗震墙成组布置,纵横向抗震墙宜合并布置为L形、T形和口字形。,(3)合理调整抗震墙的长度,为了保证抗震墙具有足够的的延性,不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每一道抗震墙(包括单片墙、小开口墙和联肢墙)不应过长,总高度与总长度之比宜大于2。,较长的单片墙可以留出结构洞口,划分成联肢墙的两个墙肢。,(4)抗震墙的最大间距,抗震墙间距不应过大。,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宜满足下表要求:,抗震墙之间的楼、屋盖有较大开洞时,长宽比还应减小。,当超过上述要求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的变形影响。,抗震墙的端部钢筋配置在柱截面内。,4、抗震墙的边框梁、柱,框架梁应保留,当无法设置明梁时应设置暗梁。,暗梁的高度、纵筋、箍筋与明梁相同,配置在墙身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