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9186001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349 大小:6.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9页
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9页
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9页
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9页
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课件(3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部影像学征象图解,有关正常解剖的术语,1,肺实质(lung parenchyma):指肺内各级支气管及其终端的肺泡结构,即与肺内空气接触的腔隙和管壁。由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等23级组成。,2,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指肺泡间隔、空气腔隙周围及支气管血管周围的间质,由结缔组织及其中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组成。,3,上呼吸道(upper respiratory airway):即鼻、咽和喉。,4,下呼吸道(lower respiratory airway):包括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和细支气管。,

2、5,小气道(small airway):又称膜性气道(membranous airway),指管径2 mm的716级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6,大气道(large airway):又称软骨性气道(cartilaginous airway),指管径2 mm的06级气道,包括气管、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和56级小支气管。,7,传导气道(conducting airway):又称导气部(conducting region),即终末细支气管以上属传导气道。,8,呼吸气道(respiratory airway):又称呼吸部(respiratory region),指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的区域。,9,气

3、血屏障(air-blood ):指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的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由型肺泡细胞、基膜、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内皮细胞等层构成,厚度约0.5m。,肺解剖,肺叶-肺段-小叶 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亚段支气管-小叶支气管-细支气管-末梢细支气管-1,2,3级呼吸细支气管-肺泡小管-肺泡囊-肺泡,大小0.2-0.3mm。 肺泡与肺泡间以肺泡小孔(Kohn孔)相互沟通,肺泡与大于末梢细支气管存在通道(Lambert),次级肺小叶, 由3-5支末梢支气管及其所续远端的肺组织组成,(十二个或更少些腺泡组成)。形态呈不规则多角形,近胸膜面呈锥形,大小多为1至2。5CM。二次肺小叶边缘为含静脉和

4、淋巴管的结缔组织小叶间隔。由在小叶核心的动脉和细支气管分支供应。是肺的结构单位.。,解剖:,肺小叶是肺的最小结构,被小的纤维组织隔包绕。小叶也被称为次级肺小叶,包括数目不等的腺泡,呈现不规则的多边形,直径大小从1.0到2.5厘米。小叶中心结构,包括细支气管和伴行的肺小动脉、淋巴管。结缔组织分隔包绕肺小叶,内容静脉和淋巴管,与上叶、中叶的前部、外侧部、邻近纵膈处的周边部发育的较好。,CT:,在薄层CT上,肺小叶的三个基本组成成分:小叶间分隔及分隔内结构,小叶中心结构,小叶实质都可以观察到,尤其是在病理状态下。与肺中心部的肺小叶相比,周边部的肺小叶表现趋于一致,形状上更加接近锥形。,初级小叶,最后

5、一级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的肺泡小管、肺泡囊和肺泡,为初级小叶,是呼吸功能的生理单位。,肺小叶,小叶间隔一种含有静脉和淋巴管并包围部分二次肺小叶的结缔组织隔。隔代表向内延伸的胸膜下或周围性的间质,后者伸展于胸膜下的肺表面。某些正常隔可于HRCT上见到。当异常时: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终,增厚的细支气管壁,小叶中心细支气管,肺动脉常分为两个直径相当的分支。,肺动脉,肺静脉常分成许多细小的分支,这些分支与主支构成直角,肺静脉,腺泡 指每支末梢支气管及其所续远端的肺组织,大小6-10mm ,是肺部结构的X线单位。,小叶内间质(Intralobularinterstitium)不包括

6、小叶间隔的间质性网状组织,为肺小叶的支持结构。它正常时不可见,当增厚时可见于HRCT。小叶内间质增厚导致小叶实质形成细小的“蜘蛛样”或“网状”表现。它代表小叶内间质的增厚。 肺泡间隔 内含有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等结缔组织。,小叶内间质(intralobular interstitium):,是肺小叶内的间质性网状组织,包括肺泡壁内细小的网状结缔组织(又称隔性间隔或实质性间质)和小叶内延伸到肺泡导管和肺泡囊的支气管血管周围的间质(中轴间质)。,小叶间质增厚轻度网状改变,小叶核心(LOBULARCORE)二次肺小叶的中央部分,包括供应肺小叶的肺动脉和细支气管分支以及支持性的支气管血管周围

7、或“中轴”结缔组织,小叶中心结构,解剖:肺小叶中心结构是次级肺小叶中心的结构,包括小叶中心的动脉和小支气管。CT:在薄层CT上,尤其是在增厚的情况下(例如肺水肿),在小叶中心的肺动脉及其分支是可以观察到的。这些小血管的直径月0.5到1.0个毫米。但是细支气管壁薄,约0.15mm,正常情况下薄层CT上观察不到。,小叶核心增厚(lobular core thickening):,指小叶核及其周围间质增厚,表现为核心数量增多和直径增粗,呈外缘不规则或有细长毛刺样阴影。常见于癌性淋巴管炎、结节病、淋巴瘤等。,二、病理解剖术语和名词,纤维索条影,纤维索条影平片和CT:纤维索条影是线样高密度影,常13mm

8、厚,长5cm,常延伸到脏层胸膜(脏层胸膜常常层厚,牵拉),代表胸膜和肺实质的纤维化,常伴随肺实质的牵拉。纤维索条影最常见于石棉曝露者。,假空洞,CT假空洞表现为肺结节、肿块或者实变影内的圆形或者卵圆形低密度,反映的是相对正常的肺实质,或者扩张的支气管,或者局部肺气肿,而非空洞。假空洞的直径通常小于1cm,可以见于腺癌(图)、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良性病变,例如感染性肺炎。,反晕征,CT.反晕征是局限性圆形的磨玻璃影,周围绕以相对完整的环状实变影,图。本征象罕见,最先报道于不明原因性机化性肺炎,也可见与副球孢子菌病,假胸膜斑,CT:假胸膜斑是与脏层胸膜相连续的肺内高密度,是小结节相互融合形成的。其外形

9、类似与胸膜斑表现,本征象最常见于结节病,(图),硅肺和煤炭工人的尘肺。,胸膜斑,病理:胸膜斑是纤维透明性,相对无细胞的病变,主要来自胸膜的壁层,尤其是在膈上和肋骨下。胸膜斑几乎全部来自于长时间的石棉曝露史(至少15年)。平片和CT:胸膜斑是边界清楚局部胸膜增厚,表现为局部的胸膜均匀或者结节状突起,常伴随钙化。(图)胸膜斑厚度不一,可以小于1cm到5cm直径。CT较平片容易发现病变。有时候胸膜斑可以类似肺内结节。,淋巴周围性分布,解剖:本征象的特征是病变在肺内沿着或者邻近淋巴管分布。淋巴组织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肺部大静脉和胸膜。肺泡内无淋巴组织。,CT.,沿肺内淋巴系统路径发生的病变,即

10、肺门病变、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病变、小叶中心间质病变,小叶间隔病变、胸膜下病变,均为淋巴周围性分布。典型情况见于结节病(结节病)和癌性淋巴管炎。,小叶周围性分布,解剖:小叶周围区域包括次级肺小叶周围的分界性结构。CT:本征象的特征是病变沿肺小叶周边的分界性结构分布(例如小叶间隔、脏层胸膜和血管。本术语最常应用于病变主要位于次级肺小叶内层表面的情况(例如小叶周围性机化性肺炎)。本征象可以类似小叶间隔的不典型增厚,(一)网状阴影(reticulation):,无数相互交织的线状阴影类似一个网。常见于间质性肺炎,小叶内线,CT:当小叶内间质组织异常增厚的时候,小叶内线表现为纤细的线状影。当数量较多时,表

11、现为纤细的网状影,多种病理情况下均可见小叶内线,譬如间质性纤维化和肺泡蛋白沉着症。,1,大网格影:指小叶间隔增厚勾划出的小叶影,呈12cm大小的网格影。,细小网格影:,指小叶内间隔增厚勾划出的细小的网状影,呈35mm大小。,线样肺不张,平片和CT:线样肺不张是亚段水平的局限性肺不张,呈线样形状,几乎所有的病例都能够延伸到胸膜。线样肺不张通常都是水平的,但是也可以是斜行或者垂直。线样肺不张的厚度可以从数毫米到大于1cm。线样肺不张也称为盘样肺不张,胸膜下线影(subpleural line):,胸膜下的小叶间隔增厚和邻近的肺泡塌陷所致,常见于特发性间质纤维化和石棉肺等。,胸膜下曲线影,CT本征象

12、是薄的曲线样密度,厚度13mm,离胸膜不到1cm,与胸膜壁平行,(图)。如果见于卧位检查病人肺的后下部,则可以是不张的正常肺,当病人俯位行CT检查时,可以消失。也可以见于肺水肿病人,或者肺纤维化(可见其它征象)。虽然石棉肺有描述,但是不是石棉肺的特异性征象。,结构变形(architectural distortion):,为肺疾病的一种晚期表现,即支气管、肺血管、叶间裂或肺小叶间隔的异常移位。,1,肺结构扭曲architectural distortion病理:结构扭曲的特征是弥漫性或者局限性病变,尤其是间质性纤维化造成的支气管、血管、裂和分隔的异常移位。CT扫描:肺结构扭曲,常与肺纤维化同时

13、发生,有肺体积的减小。,结节(nodule):,指直径不超过3cm的、边缘较请的球形局限性病灶,根据大小分为大(23cm)、中(12cm)、小(0.51cm)、微(0.30.5cm)和粟粒结节(0.3cm以下);根据分布分为间质性、气腔性、小气道性和随机性结节。,间质性结节(interstitial nodule):,系淋巴道病变来源,沿中轴间质和外周间质分布,HRCT呈中轴支气管血管束不规则和网结状阴影。,结节,平片和CT:结节在胸片上的表现是: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或者不清,直径月3cm。(a)腺泡结节为圆形或者卵圆形,边界不清,直径510mm,一般认为是实变导致腺泡实变造成的。本用法只适

14、用于多发病灶时。(b) 假结节可以可以类似肺结节,可能是肋骨骨折,皮肤病变,体表的设备,解剖变异或者重叠影。在CT上,结节表现为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或者不清楚,直径小于3cm。,2,(a) 小叶中心性结节表现为离胸膜表面、裂或小叶间隔数毫米的多发结节。可以是软组织密度或者磨玻璃影,大小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小叶中心性结节常边界不清。(b) 小结节直径小于3mm。(c) 磨玻璃影结节(非实性结节的同义词)表现为肺内模糊的密度增高影,可以辨认支气管和血管的边界。 (d) 实性结节为均匀一致的软组织密度(e) 部分实性结节包括磨玻璃影部分和软组织密度部分。,气腔性结节(air-space

15、 nodule):,又称小叶中心性结节、实质性结节、磨玻璃结节,系气道吸入所致。分布于终末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周围(即小叶中心部位,小叶核周围),与小叶间隔、胸膜和支气管血管束等不发生关系。HRCT表现为直径几mm至10mm大小、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分布较均匀的软组织结节影;结节影常掩盖邻近的血管,使其模糊。,小气道性结节,,也为小叶中心性结节一种,系小气道本身的疾病。HRCT呈典型的“树枝发芽”征(tree-in-bud)表现。,随机性结节(randomicity nodule):,又称血源性结节,系血行播散到肺内所致。呈两肺弥漫均匀或散在不均匀分布,结节与肺小叶的各个结构没有明确的关系,表现为

16、明显的随机性。结节可位于肺间质、小叶中心部位以及小叶中心与小叶间隔之间的区域。HRCT呈随机分布的结节,可大小一致、密度一致,可大小不一、密度不等,边缘一般清楚。,粟粒样结节影,表现为胸片上无数的小圆形结节,分布弥漫,210mm内(图)。病变分布广泛但是不一定均匀,在CT上具有三种解剖分布模式:小叶中心性、沿淋巴管或者随机,肉芽肿样病变(granulomatous lesion),是由多种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组成,影像学上肉芽肿样病变表现为类似于肿块和实变的不规则斑块状阴影,病理学上主要是血管结缔组织再生的肉芽组织、机化灶、血管炎等。,1,肉芽肿样病变1基本概念:肉芽肿样病变是一种形态学上介于实变和肿块之间的阴影,似肿块非肿块、似实变非实变的不规则斑块影。常呈多发病灶,也可单发。,2,病理基础:累及多个腺泡、肺小叶或肺段的增殖肉芽肿性病变、慢性炎性病变、机化性纤维母细胞灶、小血管炎或出血坏死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等。,3,常见疾病:(1)良性疾病:感染性肉芽肿、真菌感染、肺结核、原发或继发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