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17773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企业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企业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企业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企业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政协三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材料关于进一步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区政协总部经济发展课题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培育都市经济新增长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江东从中心城区向核心城区转变的必由之路。为全面了解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基础,对进一步加快我区总部经济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区政协总部经济发展课题组就我区总部经济有关问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总部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正日益成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完善发展总部经济的硬环境、优化软环境

2、,加快引进培育发展各类企业总部,推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宁波市总部经济集聚示范区。一、江东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总部经济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而新崛起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理论的创立者赵弘认为,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 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 从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这一理论自2002年在我国首次提出以来,由于其高度契合全国各中心城市转型发展实际,被迅速传播、补充、完善,并应用于实践。虽然各地对总部经济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发展起点不同、发

3、展模式和具体操作上各有不同的选择,但总部经济能为所在城市带来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等五种效应,得到了广泛认同。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总部经济,是指企业总部在具有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资源比较密集的中心城市聚集,带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形成强大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对中心城市发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我区从2004年就开始关注总部经济发展,是全国最早关注总部经济发展的城区之一。当时,我区的总部经济已初露端倪:以韵升等为代表的工业企业向外扩张所形成的总部企业、以广天日月集团等为代表的建筑企业向外扩张所形成的总部企业、以向阳渔港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企业向外扩张所形成

4、的总部企业等,都有所发展,累计达到20家。同时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和东部新城的开发建设,使我区的资源要素禀赋和城市功能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而我区一些工业企业经过长期积累,处于快速增长期,为满足企业生产空间需求,纷纷外迁。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服务强区战略,提出要发展总部经济,引导工业企业把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外移,把管理、结算、销售、研发等总部职能留在江东。之后,随着楼宇经济崛起和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区提出了要大力吸引大公司大企业的区域性决策中心、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和结算中心,引导区内企业走“生产基地在外、企业总部在内”的发展路

5、子。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和有关部门努力下,从2005年起,我区总部企业加快集聚,年均增速达到4家以上,并在2007年达到当年增加12家的高峰。2009年我区通过政策引导在工业总部大楼实现了部分工业企业集聚。2010年10月,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3月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把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列为我区今后五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4月份以来,我区又先后制订江东区总部企业认定办法、江东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细则、江东区总部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的目标、政策、措施和任务。开展总部经济研究,需要将总部企业的界定作为基础。目前全国

6、各地对总部企业认定的标准和认定的条件各不相同。宁波市总部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于今年2月下发了宁波市重点优势总部企业评价激励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分类确定了全市重点优势总部企业的认定标准,根据该标准我区有18家企业符合市优势总部企业条件,其中有11家企业进入宁波市100强,总部企业数位居第二(见表1、表2)。我区在市级认定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将我区总部企业分为综合型总部和职能型总部两类(见表3),较好地涵盖了总部经济价值链划分和层级内容。表1、市级重点优势总部企业分类、认定标准及我区企业列入数分类标准企业数现代制造业类总部实现或部分实现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总部企业拥有一定数量的功能机构或分

7、支机构;本市纳税额达到3500万元及以上2现代服务业类总部企业企业具有3个及以上下属功能机构或分支机构,其中本市以外设立的下属企业1个及以上;本市纳税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科技信息、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类总部企业在本市纳税额达到300万元以上)。14现代农业及其他类总部企业实现总部与生产基地分离,具有一定数量的功能机构或分支机构;现代农业类本市纳税额达到500万元及以上,建筑业及其它类本市纳税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2表2、宁波市各县(市)区百家优势总部企业数县(市)区企业数鄞州15江东11江北11海曙9北仑9象山8余姚6慈溪5镇海4奉化3宁海3表3、江东区总部企业认定标准及企业数分类标准企

8、业数综合型总部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在3家以上,具有决策管理、销售管理等三项以上职能的,纳税1000万以上的现代服务业总部、纳税500万以上制造业总部、纳税1000万元以上建筑业总部、纳税5000万以上总部、上市公司21职能型总部控股企业或分支机构在3家以上,具有部分职能的所得税在400万以上市级金融分支机构、纳税300万元以上贸易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纳税500万元以上现代商贸业、纳税400万以上现代制造业、纳税100万元以上的500强企业等56按照我区现有的认定标准,截止2011年6月,我区共有总部企业共77家(见附表1)。我区总部企业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一是行业分布集中。全区77家企业中,属于

9、服务业企业的64家,属于工业企业的7家,属于建筑业企业的6家。二是空间分布集中。属于百丈、东郊、东胜街道的总部企业较多,这些总部企业主要依托高端商务楼宇和城市综合体,大多集中在中山东路、百丈东路、彩虹路、兴宁路和中兴路(见附表2、附表3),重点分布在波特曼、恒富大厦、金融大厦等楼宇。三是溢出效应明显。2010年,77家总部企业累计营业收入550多亿元,其中宁波银行、广天日月、神化化学营业收入超100亿元,轿辰集团、韵升进出口公司营业额超50亿元,已成为我区营业收入最大的5家企业。77家总部企业纳税额11亿元,纳税额占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其中宁波银行、昆仑信托、韵升集团、雅戈尔新城置业的

10、纳税额突破亿元大关。从全区今年1-5月份税收增收情况来看,总部企业的税收增速高于全区税收增速3.4%。总部企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并有力地拉动了专业服务、金融、贸易、物流、信息、商业及生活服务业的发展。二、进一步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分析 当前,许多国际著名的大型跨国公司纷纷将公司总部或者地区总部迁移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对这些城市经济地位的提升发挥了很大作用。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根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基础条件、商务设施、研发能力、专业服务、人才资源、政府服务、开放程度、市场氛围等

11、内容。结合我区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对照发展总部经济应具备的条件,我区进一步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利条件有:(一)核心功能区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总部经济是企业空间布局的一种形式,在选择总部所在城市时,该城市所处的区位条件是总部企业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宁波市“十二五”规划有关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江东区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会展、科研创意、行政管理等,建设成为承载城市核心功能的现代化新中心城区。这一要求定位与海曙、江北、鄞州等中心城区最大不同的是我区要在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中发挥核心功能作用。我区的“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十二”期间要全面建成现代化新中心城区,为建设成为功能国际化、产业高

12、端化、生活品质化、环境生态化的现代化核心城区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期间,随着宁波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和丰创意广场、财富中心等建成投用以及市行政管理中心全面建成,我区将逐步成为承载宁波市核心功能的中心城区,综合服务、辐射带动和要素集聚功能将不断增强,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也将随之而来,这一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加快发展我区总部经济奠定了基础条件。(二)建设服务强区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在实施服务强区主战略中,我区通过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特别是有力实施了重点楼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实现了楼宇“五个翻番”目标(见表4)。目前

13、,我区已有高品位楼宇43幢,税收千万楼35幢,亿元楼3幢,楼宇企业突破7600家,为吸引企业总部落户江东提供了载体。随着“十二五”期间服务业“6611”发展格局的形成(六大经济、六大服务业集聚区、十大城市综合体、百幢优质楼宇),我区将成为全市乃至长三角南翼区域高品位楼宇最集聚、产业平台最高端的城区之一,我区总部经济的楼宇承载力也将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贸易会展、航运物流、文化创意、专业服务、现代商贸等“六大经济”发展壮大,为我区重点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奠定了现实基础。表4、 2007-2010年重点楼宇三年指标完成情况五个翻番2007年基数2008年完成情况2009年完成情况2010年完成情况楼

14、宇入驻企业翻番3700家5030家6520家7600家楼宇税收总额翻番8.5亿11.8亿18.2亿21.5亿税收千万楼翻番11幢23幢25幢33幢楼宇单位产出翻番1.45元2.1元2.5元3.1元楼宇投用面积翻番103万148万197万250.78万(三)各项政策措施的引导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我区通过各项政策措施的制订和落实,着力完善总部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总部入驻江东,鼓励更多的企业把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运营中心、结算中心设到江东。2010年,我区对总部企业的扶持资金达到5500万元左右,为我区总部企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江东区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

15、意见、江东区总部企业认定办法、江东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实施细则等总部经济专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我区总部经济政策渐成体系,必将对总部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引导和助推作用。(四)服务环境的保障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总部经济对区域软、硬环境要求较高。近年来,我区加快软、硬环境的建设,尤其是致力于投资环境的改善,日益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完成征地5000多亩,拆迁250万平方米,46个重大功能性项目建成投用,同时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和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各类信息化项目在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水平在不断提升,优化了总部企业发展硬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区人才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0年底,人才总量达到54250人,比“十五”末增加了64%,高层次人才1045人,比“十五”末增加了143%。同时我区的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走在了省市前列。此外,我区还建立了区领导联系企业、重点区块、重点项目等机制,并且开展了“三服务”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所有这些都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创造了较为有利的社会环境。尽管我区在吸引企业总部方面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但与上海、杭州等地的先进城区相比,与江东未来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总部经济发展氛围不够浓。经过多年的发展,总部经济虽然被全区广大干部所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