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

上传人:yh****1 文档编号:13917153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子商务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案(专业部根据专家组意见讨论修改,11月9日通过)附:专家意见(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要立足区域特点,师资队伍(教学团队)所涉及的数字要马上清理出来,要有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业绩;本专业采用“3111”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价值何在?请在网上阅读、参考株洲工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专业编号: 0511项目负责人: 波 项目组成员:丽梅 苟 庆 向 勇 詹 龙 彭 琼 吴 倩 仁凤 周 鹏 金光军 艺琼 建英 旭东 熊光永 饶敏 夏位前(企 业)专业负责人: 兰勇项目名称: 电子商务专业及辐射带动的专业群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专业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日

2、新月异的背景下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全新专业,它培养的人才应当既熟悉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掌握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既具有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商务运作流程。因而在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层次中,如何把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如何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课程体系改革,已成为创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的行业背景和依据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数字化、信息化的生存模式使整个世界的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贸易活动的基本经济形态。目前,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逐步从探索走向规、务实,从建立电子商务示工程、规电子商务运行机智、制订相关

3、政策法规、加强国际间技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入手,以多角度、多层次的渠道加快电子商务建设。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人才培养的严重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如何培养出满足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如何构架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等问题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培养与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相一致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我们通过对省多家企事业单位和公司进行调研,经过详细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了如下特征:1、电子商务的急剧发展,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严重短缺,将带来电子商务业界一场空前激烈

4、和白热化的人才竞争。中、初级电子商务应用人才匮乏将日益突出,这为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2、据2009年阿里巴巴企业名录统计:我国第三季度31个省市共有201万家企事业单位。数以百万计的中小企业已经通过互联网拓展营销渠道、开展网上贸易;国际贸易中80%是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预计未来10年,我国大约需要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这类人才必须精通英语、懂得基本经贸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并且随着电子商务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的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3、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

5、,其专业涉及到经济、管理、信息、计算机等多门学科。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易于合理整合学校资源,配备专业教师,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将在未来的时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校建设示性电子商务专业,不仅能满足德阳本地经济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而且还能对营销、物流、会计等相关专业产生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本地区及整个西部经济快速崛起 。二、专业现有基础、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一)专业基本情况1、专业定位电子商务专业面向国民经济各行业,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政府部门、学校、其他行业的电子化部门培养从事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网络营销、策划与推广、现代办公的中、初级商务应用型人才。

6、2、专业现状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现代服务业,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商务人才,是商务类专业中最具特色、又充满活力的一个新型复合型专业。开始由2006年秋的两个班,136人,发展到现在11个班,在校生565余人,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4.81%。2008年被学校确定为德阳市重点骨干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基础通过对专业教师的培训与进修、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家、聘请技能人才等方式,已建立起了一支结构合理、能适应中职办学特点的专兼(文化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高级职称 17人,“双师型”教师2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的72 %。长期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业务

7、骨干3名,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课程体系基础拥有科学合理、突出职业技能、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现开设公共课5门,占总学时的33%;专业及专业基础课5门,占总学时的 %;专业技能课3门,占总学时的 %;选修课开设6门,每学期都有多门课程可供选择。、实习、实训设备基础初步建成多方参与、工学结合、注重实效的实践教学平台。实验实训设备基础好,校外实训基地运转正常。校实训室为培养“实际、实效、实用”的电子商务技能人才提供了仿真的实验环境。 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和业务骨干,担任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并以此为依托与平安保险()公司、申通快递(物流)公司、阿里巴巴(易腾)商务公司、龙翔通讯、

8、德阳金领大酒店等单位签署协议共建了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各实训基地运行正常,每年可安排本专业全部学生顶岗实习。、人才能力培养基础按照基础理论课程适用、够用,专业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实施了现有的前两年在校学习、后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教学方式;正在探索细化形成 “311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拓展了毕业学生综合素质。第一、推行职业素质教育,拓展专业基础;第二、加强校仿真实训、工学交替和校外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第三、以“双证书”为基础、推广“多证书”制度,让学生持有毕业证书的同时,持有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二)专业优势与特色1经过三年的建设与发展,已

9、经形成了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重特色”的专业思想;“面向中小企业,服务于德阳和及周边经济发展,培养面向企业一线的电子商务、建设与维护、网店经营与现代办公的电子商务应用操作和基层管理人才”的目标定位;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正向“3111” (即:三学期基础理论+一学期校仿真模拟实训+一学期工学交替、技能提高+一学期顶岗实习)的方向转化。2组建了一支学历合格、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电子商务专业现有专兼职专业教师31人,其中专职教师25名,兼职教师6人。25名专职教师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3名,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17人,获得行业职业资格认证25人;6名兼职教师均为电子商务及营销、

10、贸易领域的资深专家,主要从事实践技能课程教学和培训。2006年以来,先后有5名教师在华东师大学、电子科大、大学等重点大学培训基地进修学习;6人次到同类学校做学术、经验交流,先后有18人次参与商务企业社会实践。3具有一定的实验实训条件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外实验实训条件,让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商务环境中开展活动。拥有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1个,校网络实习实训室4个,计算机288台和教学系统软件6套。已建立申通快递(物流)公司等10余个校外实训基地,可同时供400学生课程实训和毕业实习。4人才质量社会认同度高在学校就业办统一组织下,2009年上期,对本专业分别在、德阳等10家用人单位50名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研

11、。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满意度均超过90;8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及综合能力基本能满足岗位需要。50的学生实现了对口就业或者在所学专业相关领域就业,并对自己就业的单位及薪酬表示满意,平均收入为18002400元/月。(三)存在的问题1以工学交替结合“3111”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2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物流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有待进一步明晰。3“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的仿真型实训条件建设,还不能完全支撑专业创新需要。4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还未完全到位,质量控制与保障还需

12、要进一步提高。5“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三、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以西部大开发和学校创建示为契机,对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师资团队建设以及专业发展趋势进行具体的规划。更深一步探索中江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使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团队更加符合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要求,实习实训条件更完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推动电子商务的普及,带动德阳及全省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的实施,促进德阳及全省和和西部地区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带动(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会计

13、专业)专业群的发展,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二)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工学合作,订单培养、校仿真模拟实训、顶岗实习等教育方式,积极推行和完善工学结合的“3111”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教学,实现工学交替,体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2、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具体目标将现有的校实训室进行完善和升级,重点建设电子商务综合实训中心、商务(情景)模拟营销中心、物流配送模拟训中心、在线在线电子商务,多功能演示厅,计算机网络操作室,以满足校实践教学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再建设10个高质量的校

14、外实训基地,以满足校外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需要。3、师资队伍建设具体目标在现有教师队伍的基础上,采用送出级、省级进修、学习以及到企业一线实践的方式,培养“双师型、学历合格、高层次”的教师。形成3名专业带头人、10名骨干教师、72%以上的专业及专业基础课教师具有“双师素质”、职称结构合理、年龄结构优化的专兼(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结合师资团队。4、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与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推进以“一个中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两个课堂”(校、校外课堂)和

15、“三级实训”(单项、综合、岗位)为核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容。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编写24门适合我校电商专业特色的技能教材,建设优质核心技能课程。5、专业群建设具体目标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辐射带动市场营销、物流配送、会计等专业全面发展,优化配置和组合各种资源,实现专业群资源共享。6、社会服务具体目标充分利用本专业的资源优势,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积极承担电子商务认证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各项服务,使电子商务专业的服务作用得到更好地体现。7、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目标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坚持“双证书”、推广“多证书”制度,使毕业生双证书率100%,多证书率达60%以上,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四、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容(一)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完善“3111”的人才培养模式涵。以 “大专业、小方向、宽基础、重特色”为指导思想,建立能力主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