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9166935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剂学》考试复习提纲(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剂学复习提纲绪论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剂型(dosage form):根据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制剂(preparation):根据药典、部颁标准或其他法定认可的标准,将药物制成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称为制剂。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工业药剂学 2、物理药剂学3、高分子材料学4、生物药剂学5、药物代谢动力学6、临床药剂学药物剂型的分类(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三)按形态分类 ,(四)按制法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1溶液型:芳香水剂、溶液剂、糖浆剂、

2、注射剂、甘油剂、醑剂等。2胶体溶液型:胶浆剂、涂膜剂等。3乳剂型:口服乳剂、注射乳剂。4混悬液型:合剂、洗剂、混悬剂。5气体分散型:气雾剂。6固体分散型:片剂、胶囊剂、丸剂。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作用1.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2.有利于制备工艺的顺利实施3.提高药物的稳定性4.调节药物的作用或改善生理需求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是“Good laboratory practice”的简称,即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是“Good clinical practice”的简称,即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OTC是“o

3、ver the counter”的简称,即非处方药。液体制剂液体制剂的分类:(一)按分散系统分类1.均相液体制剂:低分子溶液制剂;高分子溶液制剂2.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二)按给药途径分类1内服液体制剂 :如合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滴剂等。2外用液体制剂 : (1)皮肤用液体制剂 如洗剂、搽剂等。 (2)五官科用液体制剂 如洗耳剂与滴耳剂、 洗鼻剂与滴鼻剂、含漱剂、滴牙剂、涂剂等。 (3)直肠、阴道、尿道用液体制剂 如灌肠剂、灌洗剂等。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一)极性溶剂:水、甘油、二甲基亚砜DMSO(二)半极性溶剂: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PEG(三)非极性溶剂:脂肪油、液体石

4、蜡、乙酸乙酯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防腐剂、矫味剂、着色剂、其他。增溶剂是指能增加难溶性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表面活性剂。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这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潜溶剂:两种或多种溶剂以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形成比单一溶剂更易溶解药物的混合溶剂,称为潜溶剂。潜溶的原理是溶剂间形成氢键缔合或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常用的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Parabens)也称尼泊金,苯甲酸与苯甲酸钠(Benzoic Acid and Sodium Bensoate),山梨酸(Sorbic Acid

5、)、苯扎溴胺(Benzalkonium Bromid)、桉叶油(Eucalyptus oil)、桂皮油、薄荷油、醋酸氯乙定、30%以上的甘油矫味剂包括甜味剂、芳香剂、胶浆剂、泡腾剂糖浆剂(syrups)指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单糖浆(85%g/mL),糖浆剂含糖量不低于65。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高分子溶液剂是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药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以水为溶剂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又称胶浆剂。性质:1. 高分子的荷电性2. 高分子的渗透压3.高分子溶液的粘度和分子量 4.高分子溶液的聚结特性 5.高分子的胶凝性和触变性 制备:有限溶胀无限溶胀溶胶剂的结

6、构和性质及制备溶胶剂是指将固体药物细微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状态的液体分散体系。又称疏水胶体。粒径在1-100nm之间,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性质:溶胶的双电层结构(吸附层和扩散层)光学性质:Tyndall现象电学性质:界面动电现象动力学性质:布朗运动不稳定性: 溶胶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 主要表现为聚结不稳定性和动力不稳定性制备:1.分散法 机械分散法、胶溶法、超声分散法。2.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化学凝聚法高分子溶液剂与溶胶剂区别高分子溶液溶胶剂分散相分子微粒热力学稳定不稳定外观透明溶液具有乳光制备溶解分散、凝聚 Stokes定律:微粒沉降速度与微粒半径平方、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

7、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沉降速度越大,动力稳定性越小。降低沉降速度方法:减少微粒粒径,增加介质粘度,减少微粒与介质间密度差(加高分子助悬剂)。微粒的荷电、微粒的水化也可以提高混悬剂稳定性。絮凝与絮凝剂:混悬剂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使电位降低至一定程度(2025mV),使微粒成疏松的聚集体,振摇后可恢复成均匀的混悬剂,这个现象叫絮凝。其特点为沉降快、有沉降面、沉降体积大,振摇恢复。所加入的电解质为絮凝剂。反絮凝与反絮凝剂: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电位升高,阻碍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反絮凝,这种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如硫酸钡混悬剂用于造影时,如果服用絮凝块,造影效果差。混悬剂的稳定剂有助悬剂、润

8、湿剂、絮凝剂混悬剂的制备分散法亲水性药物:粉碎研磨加至量疏水性药物:粉碎加润湿剂研磨加至量质重、硬度大的药物:水飞法粉碎制备器械:研钵,超声,均质机,胶体磨凝聚法物理凝聚法:药物溶液中加另一种分散介质化学凝聚法: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药物微粒评定混悬剂质量的方法:1微粒大小的测定2沉降容积比的测定3絮凝度的测定4重新分散试验5电位测定6流变学测定沉降容积比:是指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比。乳剂(emulsions)又称为乳浊液,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组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乳剂特点1) 吸收快、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2) O/W乳剂分剂量准确,使用方便3) 掩盖药物不良臭味4) 提高药物稳定性5

9、) 改善对皮肤、黏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6) 静脉注射乳剂具有靶向性7) 静脉营养乳剂作为高能营养输液乳剂类型:乳化剂的种类:表面活性剂、天然乳化剂(高分子溶液)、固体粉末、辅助乳化剂根据给药途径选择乳化剂口服:天然乳化剂;外用:无刺激性;注射:PC乳剂的稳定性内容主要包括:分层、絮凝、转相、合并与破裂、酸败。灭菌制剂灭菌(sterilization)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手段。灭菌法(the technique of sterilization)指用杀灭或除去所有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方法或技术。无菌(sterility)指在任一指定物体

10、、介质或环境中,不得存在任何活的微生物。无菌操作法(aseptic technique)指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使产品避免被微生物污染的操作方法或控制技术。防腐(antisepsis)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的手段,亦称抑菌。消毒(disinfection)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手段。灭菌与无菌技术目的、标准及原则目的:安全、稳定灭菌的标准:以杀死芽孢为标准灭菌的原则:达到灭菌的目的+保证药物的稳定性灭菌制剂指采用某一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制剂。无菌制剂指采用某一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

11、包括注射用制剂、眼用制剂、植入型制剂、创面用制剂、手术用制剂限菌制剂指允许一定限量的微生物存在,但不得有规定控制菌存在的药物制剂。灭菌法分类: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灭菌操作法注射剂是指不经胃肠道的、供注入人体组织或血浆等部位的灭菌制剂。分类:溶液型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粉针剂)、混悬型注射剂、乳剂型注射剂注射剂的特点1. 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 适用于不易口服的药物。3. 适用于不能口服用药的病人4. 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5. 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制备工艺相对较复杂,故成本较高。注射剂一般质量要求无菌: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和芽孢。 无热原:鲎试剂法和家兔法。 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

12、浑浊或异物。 安全性:不引起对组织的刺激性和发生毒性反应。 渗透压:输液要求等渗、等张性。 pH: 4-9。 稳定性: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产品储存安全有效。 降压物质:符合规定,确保用药安全。注射剂给药途径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动脉内注射、其它(心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滑膜腔注射、穴位注射、鞘内注射)注射剂处方组分:注射用原料、注射用溶剂、注射用附加剂、注射剂的等渗与等张调节注射用水是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经蒸馏而制得的水,不含热原。灭菌后就成为灭菌注射用水。蒸馏法、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注射用油指在20能够流动的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注射用非水溶剂:乙醇、甘油、丙

13、二醇、聚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注射剂常用附加剂增加药物理化稳定性、增加主药溶解度、抑制微生物生长、减轻疼痛、减轻刺激性。缓冲剂;等渗调节剂;增溶、润湿、乳化剂;麻醉剂;抑菌剂;抗氧剂;螯合剂;助悬剂;填充剂;稳定剂;保护剂。等渗溶液: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属于物理化学概念。等张溶液:指渗透压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属于生物学概念。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与1g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注射剂制备:原辅料准备、注射容器的处理、注射剂的配制与过滤、注射液的灌装、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热原(Pyrogens)是注射后引起人体致热反应的物质。热原的理化性质:耐热性:250/30-45min;滤过性:1-5nm

14、;被吸附性:活性碳;水溶性;不挥发性;被强酸、强碱破坏。污染热原的途径从原料中带入从溶剂中带入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污染制备过程中污染临床使用时所用器具带入热原的除去方法:高温法:25030min.酸碱法:重铬酸钾/稀氢氧化钠吸附法:活性炭离子交换法:树脂凝胶过滤法:二乙氨基乙基葡萄糖凝胶(分子筛)制备无热原注射用水。反渗透法:三醋酸纤维膜超滤法:3.015nm超滤膜有时可除热原在注射液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澄明度、化学稳定性、无菌及热原等问题。注射剂质量检查:可见异物(白点、纤维、玻璃屑)、不溶性微粒、热原检查(家兔法:与人一致;鲎试验法:原理是利用变形细胞溶解物与内毒素的凝聚反应,操

15、作简单、灵敏度高,用于特殊药物)、无菌检查、其他(有关物质,降压物质,异常毒性,刺激性,过敏等)输液是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人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不含防腐剂或抑菌剂,补充体液、电解质,提供营养。注射用无菌粉末,又称粉针:临用前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注射,适于对湿、热敏感的药物。眼用制剂供洗眼、滴眼用以治疗或诊断眼部疾病的液体制剂,多为真溶液或胶体溶液。滴眼剂质量要求:pH值:5.0-9.0(兼顾稳定性和溶解度)渗透压:应与泪液等渗无菌:外伤(单剂量;绝对无菌);其他可加抑菌剂。澄明度:粘度:4.0-5.0cPa.s稳定性固体制剂药物从固体剂型中释放的理论固体制剂崩解或分散,药物以分子状态溶出,经生物膜被吸收。固体剂型主要制备工艺药物粉碎过筛混合造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