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9166588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胡大一2012年2月9日欧洲药品监管局(EMEA)正式批准单纯降低心率的新药伊伐布雷定用于合并收缩功能异常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该适应证的获批主要基于SHIFT研究结果,即伊伐布雷定在受体阻滞剂等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使心衰患者的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住院)显著降低l8心衰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6。此前,伊伐布雷定在2005和2009年分别在欧洲获得用于已使用受体阻滞剂但症状控制不佳,或对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者禁忌证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衰新适应证的获批进一步提高了全球首个单纯降低心率(心率)的If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在冠心病和心

2、衰患者治疗中的地位。 1.心率: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心率与心脏病的关系早在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中“脉要精微论篇”已有记载:“数脉为热,热则心烦”。意即心率过快,脉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东汉末年伤寒论中又出现了诸如“久病心脏细数无力”的脉象描述,即心率加快,心脏射血量减低脉搏无力之意。近代多项流调和研究均提示,静息心率加快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预后关系非常密切。Framingham研究显示,静息心率越快者心血管死亡率越高。班加罗(Bangalore)等对CRUSADE研究中13516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率与预后分析表明,心率与主要心血管事件呈J型曲线关系,即心率1 00 bpm时主要事件风险均增加30

3、以上。2010年公布的SHIFT研究进一步证实,心率加快亦是心衰患者的危险因素,基线静息心率7580 bpm较7072 bpm的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入院风险增加33,若基线静息心率为8087 bpm,上述风险将增至80。由此推测,心率作用于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发生发展始终,且可能作为可干预的靶点,减慢心率可能是优化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又一途径。 2.伊伐布雷定:单纯减慢心率基于上述假设,施维雅公司研发出全球首个单纯降低心率的药物:选择性If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图1)。If电流是心脏动作电位4期内向电流,内流离子主要是Na+,是窦房结的主要起搏电流。伊伐布雷定特异性阻断If通道,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

4、If电流,从而延长4期除极间期,减慢心率。与传统减慢心率药物如受体阻滞剂相比,伊伐布雷定单纯减慢心率,对心内传导、心肌收缩力或心室复极化无影响,对机体糖脂代谢也无影响。 3.伊伐布雷定治疗心衰 SHIFT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以事件发生和死亡率为终点的慢性心衰治疗研究之一,旨在评价传统的药物治疗再联合伊伐布雷定能否进一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研究入选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6505例窦性心律、心率70 bpm、左室射血分数35、NYHA 级的心衰患者,在最适治疗基础上,随机予伊伐布雷定或安慰剂治疗,随访22.9月,伊伐布雷定与安慰剂组相比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因心衰恶化住院)风险显著降低达l8,心

5、衰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6。对基线心率75 bpm亚组分析表明,加用伊伐布雷定使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均显著降低17(P0.02)(图2),据此EMA推荐伊伐布雷定用于窦性心率75 bpm的心衰患者的治疗。需要强调的是,SHIFT研究患者均接受了良好的基线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达91,受体阻滞剂使用率达到89,且超过14的患者达到目标剂量,远远优于目前真实世界的用药现状。 201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公布了SHIFT生活质量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伊伐布雷定除改善患者预后外,还可显著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显示出与受体阻滞剂的差异。 4.伊伐布雷定优化冠心病 4.1 全

6、面优化抗心肌缺血治疗 早在2005年和2009年,基于INITIATIVE和ASSOCIATE研究,伊伐布雷定在欧洲获得了稳定性冠心病适应证:适用于已使用受体阻滞剂但症状控制不佳,或者对受体阻滞剂不耐受或禁忌证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入选l789例冠心病患者的INITIATIVE研究结果显示,伊伐布雷定抗心绞痛疗效与受体阻滞剂相当且安全性更佳。联合用药方面,ASSOCIATE研究入选88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受体阻滞剂基础上随机予伊伐布雷定或安慰剂,随访4个月时伊伐布雷定组平板运动试验总运动时长提升了24.3 s,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图4)。其后,法拉利(Ferrari)等的研究进一步提示受

7、体阻滞剂联合伊伐布雷定抗心肌缺血疗效优于受体阻滞剂剂量加倍。 4.2 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 BEAUTIFUL研究是首个探索伊伐布雷定是否能改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研究。该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入选l0917例冠心病患者共随访3年,虽然主要终点未显示差异,但心率70 bpm亚组患者致死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入院风险显著降低36(P=0001),且冠脉重建风险显著降低30。BEAUTIFUL研究稳定性心绞痛亚组分析进一步证实,伊伐布雷定可使主要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或新发心衰或心衰恶化入院复合终点)风险降低24(图5)。此外,正在进行的纳入ll000例冠心病患者的SIGNIfY研究将进

8、一步探索伊伐布雷定对心率70 bpm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改善作用,预计结果将于2014年公布。 结束语 尽管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心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作为全球首个选择性If通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首次从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的角度确证了这一假设。同时也证实,对于冠心病和心衰患者,在目前最适治疗的基础上,降低心率至5560 bpm可进一步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并改善症状。需要强调的是,该疗效是在患者已经接受了良好基线治疗基础上获得的,如在SHIFT研究和BEAUTIFUL研究中,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和使用剂量远远优于真实世界。相信随着SIGNIfY等研究的进行,我们对该类药物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入

9、,伊伐布雷定也将造福于更多的中国冠心病和心衰患者。 参考文献1. Borer JS, Fox K, Jaillon P, Lerebours G: Antianginal and antiischemic effects of ivabradine, an I(f) inhibitor, in stable angin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multicenter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Circulation, 2003, 107:817-823.2. Tardif JC, Ponikowski P, Kahan T:

10、Efficacy of the I(f) current inhibitor ivabradin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 receiving beta-blocker therapy: a 4-month,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Eur Heart J, 2009, 30:540-548.3. Ruzyllo W, Tendera M, Ford I, Fox KM: Antiangin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vabradine compared with

11、 amlodipin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effort angina pectoris: a 3-month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noninferiority trial, Drugs, 2007, 67:393-405.4. Ferrari R, Ford I, Fox K, Steg PG, Tendera M: The BEAUTIFUL study: randomized trial of ivabradin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

12、ase and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 - 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y population, Cardiology, 2008, 110:271-282.5. Speranza L, Franceschelli S, Riccioni G: The biological effects of ivabradin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lecules, 2012, 17:4924-4935.6. Khamaeva AA, Belialov FI, Kerzina LV, Berezovskaia OV, Parshukova ED, Zakharova G: Efficacy of ivabradin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and comorbi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Kardiologiia, 2012, 52:15-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