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916652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 是一群存在于自然界中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 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可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 如 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如 细菌 .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如 真菌。细菌的大小 通常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 细菌的形态 分为 球菌 杆菌 螺形菌 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比较复杂,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比较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厚度肽聚糖层数肽聚糖含量磷壁酸外膜染色结构较坚韧厚,2080nm

2、多,可达50层多,占胞壁干重50%80%紫蓝色三维空间立体结构较疏松薄,10|15nm少,13层少,占10%20%红色二维空间平面结构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1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2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3是细菌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细胞质的重要结构:1核糖体2质粒3胞质颗粒核质:核质由一条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反复盘绕卷曲而成,多位于菌体中央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等荚膜形成的意义:1荚膜与细菌致病性有关2荚膜成分具有免疫原性3荚膜具有抗干燥作用有鞭毛的细菌分为四类:1单毛菌2双毛菌3丛毛菌4周毛菌鞭毛的意义: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2可用于细菌的鉴别3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菌毛按其功能

3、可分为两类:1普通菌毛2性菌毛芽胞形成的意义:1可用以鉴别细菌2具有很强的抵抗力3用高温高压蒸气灭菌法才可将其去除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2酸碱度(最适酸碱度为PH7.27.6)3温度4气体根据细菌对氧的需求不同看,可分为四类:1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 2细菌在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包括1液体培养 在液体表面常形成菌膜,呈膜状生长2固体培养 3半固体培养)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1热原质 又称致热原。是多种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在代谢过程中所合成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2毒素和侵袭性酶 毒素是病原

4、菌在代谢过程中合成的对机体有毒性的物质,侵袭性酶是某些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的致病性物质3维生素 人体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等,可供人体吸收利用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物质成抗生素5细菌素 细菌素是某些细菌产生的仅对近缘菌株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6色素 有些细菌代谢过程中能合成色素,不同细菌可产生不同色素,对细菌鉴别有一定意义。色素分为两类:(1)脂溶性色素(2)水溶性色素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1形态结构的变异2毒力变异3耐药性变异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1土壤中的细菌2水中的细菌3空气中的细

5、菌正常菌群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无害,故称为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1寄居部位的改变2免疫功能低下3菌群失调消毒 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或消除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灭菌 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灭菌法(1)湿热消毒灭菌法 最常用的 巴氏消毒法 常用于牛奶、酒类的消毒煮沸法 主要用于食具、饮水、刀箭、注射器和一般外科器械 流通蒸汽消毒法 可用于一般外科器械、注射器、食具等 间歇灭菌法 适用于不耐高温的含糖或牛奶等培养基的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 最有效的灭菌法,用于耐高温、耐潮湿的物品,如手术衣、手术器械、生理盐

6、水等 (2)干热灭菌法 焚烧 烧灼 干烤2辐射杀菌法 (1)日光与紫外线 波长在200300nm的紫外线均具有杀菌作用,其中265266nm的紫外线杀菌力量强。(2)电离辐射 (3)滤过除菌法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干扰DNA复制,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3环境因素4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还受温度、酸碱度、穿透力等因素影响细菌的毒力 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类毒素分为 外毒素和内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来源 化学成分稳定性免疫原性毒性作用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分泌或少数

7、菌溶解释放蛋白质不耐热,加热6030分钟被破坏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处理脱毒可成为类毒素强,各种细菌外毒素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临床症状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脂多糖耐热,16024小时被破坏较弱,甲醛处理不能成为类毒素较弱。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可引起发热、白细胞升高、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感染的类型:1隐性感染2显性感染(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3带菌状态全身感染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1菌血症2毒血症3败血症4脓毒血症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功能免疫功能分为:1免疫防御2免疫稳定3免疫监视抗原的特性:

8、1免疫原性2抗原性表位 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1异物性 异种物质 同种异体物质 自身物质 2理化性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1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2动物免疫血清 3异嗜性抗原 4同种异型抗原5自身抗原6肿瘤抗原抗体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称为抗体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1Fab段的生物学功能(1)中和作用(2)抑制细菌吸附 2 Fc段的生物功能(1)激活补体(2)结合细胞抗体调理作用 参与ADCC 介导型超敏反应 (3)穿过胎盘和黏膜免疫系统 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机构,由免疫器官

9、、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器官分为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 包括骨髓(B淋巴细胞)和胸腺(T淋巴细胞)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1 IgG 含量最多,占血清免疫蛋白总量的75%,机体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2 IgM 分子量最大,占血清免疫蛋白总量的10%,天然的ABO血型抗体 3 IgA占血清免疫蛋白总量的10%20%,是机体局部黏膜抗感染的重要因素 4 IgD 血清中含量很少,是B淋巴细胞的重要抗原受体 5 IgE 血清中含量极低外周免疫器官包括脾脏(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多)和淋巴结(人体淋巴结最多,T淋巴细胞多B淋巴细胞少)免疫细胞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

10、B淋巴细胞、NK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等免疫应答:1感应阶段2反应阶段3效应阶段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1初次应答 2再次应答初次应答特点:1潜伏期长(12周)2抗体含量少、效价低 3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短4主要为IgM类抗体,亲和力低再次应答特点:1潜伏期短(12天)2抗体含量多、效价高 3抗体在体内维持时间长4 主要为IgG类抗体,亲和力高抗体产生规律的临床意义:1指导预防接种,制定最佳计划免疫方案 2血液中IgM升高可作为传染病早期感染诊断依据之一 3检测抗体含量变化,可了解病程并评估疾病转归体液免疫的生物学效应:1中和毒素2 中和病毒3抑制细菌吸附4调理作用5介导ADCC作用6激活补体细胞免疫的

11、作用:1抗感染2抗肿瘤3免疫损伤免疫耐受 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抗感染免疫 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屏障结构:1皮肤黏膜屏障2血-脑脊液屏障3胎盘屏障吞噬的结果:1完全吞噬2不完全吞噬3损伤组织4提呈抗原体液免疫抗感染的特点:1是通过抗体来清除病原微生物2既可发挥直接抗感染作用3主要对细胞外生长的病原体起作用,对真菌、寄生虫等较大的病原体较难发挥抗感染作用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

12、性免疫应答型超敏反应又称为速发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 引起型超敏反应的变应原主要有: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如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有机碘化合物等;吸入性变应原:如花粉颗粒、尘螨排泄物、真菌菌丝和孢子、动物皮毛等;食物变应原:如奶、蛋、鱼虾、蟹贝等食物蛋白。变应原初次经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或皮肤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变应原IgE类抗体;IgE的Fc段与机体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膜表面的Fc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此阶段机体不表现出任何症状。致敏状态一般在机体接受变应原刺激后1020天形成,可持续半年至数年不等,如无相同变应原再次刺激,致敏状态将逐渐消失。2发敏阶段

13、处于致敏状态的机体如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变应原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gE结合,并使膜表面的IgE分子通过变应原发生“桥联”。 IgE分子一旦“桥联”,便可导致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出颗粒,释放组胺、激肽原酶等生物活性介质,同时新合成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生物活性介质,这些生物活性介质迅速引起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加、毛细血管扩张且通透性增加等病理改变,从而出现临床症状,如呼吸道平滑肌痉挛引起呼吸困难;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和腺体分泌增加,引起腹痛、腹泻;毛细血管扩张且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水肿、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型超敏反应特点:1症状发生快,消退也快2通常只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3参

14、与的抗体为IgE 4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1过敏性休克(1)药物过敏性休克(2)血清过敏性休克 2呼吸道过敏反应3消化道过敏反应 4皮肤过敏反应型超敏反应又称为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特点:1导致靶细胞溶解2参与抗体为IgG、IgM,参与的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有补体参与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型超敏反应 又称为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特点:1有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淀与小血管基底膜引起2参与的抗体是IgG、IgM和IgA,参与的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有补体参加型超敏反应常见疾

15、病:1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炎2血清病3类风湿性关节炎4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型超敏反应 又称为迟发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特点:1发生缓慢(2472小时),消退也慢 2由致敏T细胞介导,无需抗体或补体参与,属于细胞免疫应答 3病变特征是以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4大多无个体差异型超敏反应常见疾病:1传染性超敏反应2接触性皮炎3移植排斥反应葡萄球菌 致病物质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 (1)凝固酶(2)葡萄球菌溶素(3)杀白细胞素(4)肠毒素链球菌 分类 :1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草绿色溶血环)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溶血环,致病力强)3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抗O抗体 辅助诊断风湿热及其活动性或作为链球菌近期感染指标之一大肠埃希菌的卫生学意义 我国饮水卫生标准:每1000ml饮水中大肠埃希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的O、H抗原和副伤寒沙门菌H抗原与患者血清做定量凝集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含量,以辅助诊断伤寒或副伤寒。霍乱弧菌 致病物质:1菌毛和鞭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