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诊疗常规[235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916438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235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23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35页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23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35页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23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35页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23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35页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23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院前急救诊疗常规[23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前急救诊疗常规[235页](2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诊科诊疗常规急诊科诊疗常规2011年4月第一章 急诊症状鉴别常规第一节 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2意识突然丧失。3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4呼吸停止或抽搐样呼吸。(1)将面部贴近患者的鼻部,感觉呼吸时气流。(2)听病人是否有呼吸声。(3)看胸廓有无起伏。5瞳孔散大固定。(1)常于停搏后45秒才出现瞳孔散大。(2)12分钟后才出现瞳孔固定。(3)部分在心脏骤停后无瞳孔散大。(4)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6全身发绀7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无脉有电活动或心室停搏(二)问诊要点1不适宜花时间详细询问病史。2扼要询问目击者: (1)发作到就诊时间。

2、 (2)患者发作前症状,当时所处环境。 (3)有无外伤史。 (4)心脏病史。 (5)药物、化学品中毒史。 【院前处理】1就地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2A(airway):保持气道通畅。3B(breath):建立人工呼吸。4c(circulation):建立人工循环。5有条件场地使用体外自动除颤器。6及时呼救,转运至最近医院。7建立静脉通路。8心电图,心电监护。 【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诊断1意识突然丧失。2大动脉(颈脉和股动脉)摸不到搏动。3心电图。(1)心室颤动或扑动、持续性心动过速。(2)电机械分离。(3)心室停搏。4根据前两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二)鉴别诊断急性意识障碍(有脉搏):(1)晕

3、厥。(2)虚脱。(3)急性脑血管病。(4)低血糖。(5)急性气道阻塞。(6)头部创伤。【急诊治疗】(一)基本处理1.基础生命支持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循环(1)基础生命支持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心脏事件、卒中、气道异物梗阻,心肺复苏和体外自动除颤器使用。(2)A:保持气道通畅:人工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异物(如义齿、呕吐物);怀疑为气道异物可采用lemilich手法排除;患者取仰卧位,前额用力加压,头后仰,提高颏部,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气管内插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式导气管、喉罩;必要时环甲膜穿刺、气管切开。(3)B:人工呼吸:最简单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尤其在院外;在抢救室气管插管前简易呼吸器(球囊一面罩

4、)人工呼吸;无论何种人工呼吸(口对f1、口对面罩、球囊一面罩、球囊对高级气道)均应吹气1秒以上,保证有足够量的气体进人并使胸廓有明显的提高;迅速气管插管后用呼吸机机械通气。(4)C:建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胸前区拳击:2025 cm高度向胸骨中下l/3交界处捶击,拳击仅限l2次。3组病例研究表明室颤或无脉性室速时胸前区拳击可转复,但如室速转为室颤、完全性传房室导阻滞、心室停搏等情况下不能胸前区拳击。鉴于较少益处和潜在危险,目前不推推荐也不反对。胸外按压方按压部位应在胸部正中胸骨的下半部,两乳头之间,即掌放在胸部正中,双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另一只手重叠压背上。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力向下按压。要

5、求按压而有力,使胸骨下陷45cm左右,胸骨下压时间及松开基本相等,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保证胸廓充分回胸外按压间歇最短化。用力按压、快速按压原则(每分压频率100次)。要耐心持续按压,直到脉搏和血压均正常。因抢救需要停止按压时,不要超过1560秒。建议所有年龄段的病人(新生儿除外)CPR时按压通气为30:2,目的在于提供更长时间不问断胸外按压。 2建立静脉通路。 1)心室颤动(1).室颤持续则连续三次电击:能量递增为200、200300、360J,其间电极板不离开皮肤。若电击后心电图出现有组织电活动或呈直线则不必再电击。(2).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3).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4).标准胸

6、外按压。(5).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lmg次,每35分钟 l次。(6).持续心电监护(7).可酌情应用胺碘酮150300mg、利多卡因1.01.5mgkg、硫酸镁12g。电击、给药、按压循环进行。 2)无脉搏电活动(PEA)和心脏停搏1.开放气道或气管插管。2.便携式呼吸器人工呼吸。3.标准胸外按压。4.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次或静脉注射阿托品lmg。5.持续心电监测。注意点每次给药后静脉注射0.9%盐水20m1,抬高注射肢体2030数秒钟,以加快药物到达中心循环,并不间断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可以气管内给药,剂量加倍,用10ml生理盐水稀释后注人气管,然

7、后立即用力挤压气囊3至5次。 3心电监护 【住院指征】1自主循环恢复。2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或加强医疗科。【出院指征】不考虑从急诊室出院第二节 休 克【临床表现】(一)基本表现1低血压(1)成人舷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2)或较基础血压降低30mmHg以上。(3)脉压减小。2生命体征性改变(1)仰卧位无低血压,但怀疑存在休克时。(2)改变体位后35min测量脉搏、血压。(3)收缩压下降超过1020mmHg。(4)伴脉搏增加超过15次分。(5)患者感头昏不适。3组织灌注不足表现(1)肢端湿冷。(2)皮肤苍白或发绀。(3)外周脉搏搏动未扪及或细弱。(4)烦躁不安,易激惹。(5)神志淡漠,嗜睡,

8、昏迷。(6)尿量减少或无尿。4交感神经兴奋(1)精神紧张,焦虑。(2)过度换气。 (3)大汗。(二)各类休克临床表现 1心源性休克 (1)心前区疼痛。 (2)牙痛,肩关节痛,上腹痛。 (3)呼吸困难及急促。 (4)颈静脉怒张。 (5)肺部咿音。 (6)心动过速,奔马律,心脏杂音,收缩期喀喇音。 (7)恶心、呕吐。 2感染性休克 (1)发热或低体温。 (2)呼吸浅速。 (3)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4)感染病灶表现。3出血性休克(1)血容量丢失1)轻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焦虑,心动过速,脉压增大。2)中度失血(丢失血容量1530):心跳呼吸增快,脉压减小,尿量轻度减少。3)重度失血(丢失血容

9、量30以上):意识精神状态改变,少尿或无尿。 (2)出血表现1)呕血,便血。2)咯血。3)诊断性腹穿见不凝血。4)后穹窿穿剌见不凝血。5)产后出血。6)大血管穿透性损伤。4过敏性休克(1)有接触过敏原病史。(2)突然发病。(3)皮肤红斑和瘙痒。(4)胸闷,气短。(5)腹部不定位的隐痛或绞痛。(6)恶心、呕吐,腹泻。(7)二便失禁。(8)喉头水肿和支气管水肿:呼吸窘迫,发绀。(9)面色苍白,四肢厥冷。(10)脉搏细弱,血压下降。(11)烦躁不安。(三)休克合并症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急性肾功能衰竭。3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急性肝功能衰竭。5应激性溃疡。6急性心力衰竭。(四)问诊要点1起病情况,可

10、能诱因。2现病史。(1)平时血压。(2)心脏病症状。(3)近期感染性疾病史。(4)昆虫叮咬史。(5)目前用药情况。3既往史(1)心脏病。(2)高血压病。(3)糖尿病。(4)手术外伤史。(5)吸毒史。(6)既往过敏史。4女性月经史。【院前处理】1心电、血压及血氧监测。2给高浓度氧。3建立大口径静脉通路。4意识障碍、呼吸困难者行气管插管。5如患者无急性心衰表现,给晶体液。6对出血性休克患者在出血止住前,院外快速、大量补液有争议。7过敏性休克患者应立即给予肾上腺素。8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议转运至能开展急诊冠脉介入的医院。【急诊检查】 (一)基本检查 1血、尿常规。 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3心

11、肌损伤标志物。 4动脉血气(有条件者查乳酸水平)。 5凝血功能(PT,APTT)。 6ABO血型,Rh因子。 7心电图。 8胸部x线检查(床旁)。 9导尿,记录每小时尿量。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休克诊断要点 1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2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rnmHg,多数为7080mmHg甚至更低。3或较基础血压下降30mmHg以上。 4微循环和组织灌注不足表现。 (二)各型休克的诊断要点(表11)各型休克的诊断要点休克类型 常见基础疾病 诊断要点心源性 心肌梗死、心肌 低血压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临床征象(如休克 病及心律失常等 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器官镬注不足(尿量,意识改变)低血容

12、大量出血;严重 血容量大量丢失临床病因,休克表现,中量性 脱水(烧伤、腹 心静脉压下降,血管内补液后动静脉压很休克 膜炎或肠梗阻 快改善即可诊断 等)阻塞性 心包填塞 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反常脉、休克 Kussmauls征,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确诊 大面积肺梗塞 诊断较困难可表现为猝死,核索扫描、 肺血管造影有重要诊断价值分布性 感染性休克 休克的同时具有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 局部感染灶及相应体征,分泌物培养确定感染 过敏性休克 除休克外,有接触过敏原史,全身性荨麻 疹,气道梗阻感,咳嗽,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严重者可意识障碍,甚至猝死神经原性休克 类似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伴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如四肢瘫痪或截瘫等(三)鉴别诊断1低血压(1)慢性低血压。(2)急性低血压1)休克;2)晕厥;3)急性运动性血管麻痹。(3)体位性低血压1)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2)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3)平卧位低血压综合征。(4)晕厥,晕针。(5)昏迷。(6)虚脱(短暂的循环衰竭)1)使用解热镇痛药物。2)崩漏。3)晕堂。4)身体虚弱患者受某些因素强烈刺激。(7)用药过量(如快速输入氯化钾)。【急诊治疗】(一)基本治疗1仰卧位,腿部抬高,安静,保暖。2心电、血压、血氧监测。3建立大口径静脉通路。4考虑深静脉插管,中心静脉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