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916419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五合初中 贺丽1、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八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内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显著成就以后外交上的发展史,是继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台湾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大历史问题,关系着国际的交往、国家的发展、两岸人民的幸福生活。所以,此课题在本单元是重点课题,也是全册书中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以及“九二共识;”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课本中归纳出两岸关系从隔绝

2、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调动爱党情结;认识统一是大的历史趋势,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培养唯物史观;坚决反对。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祖国大陆和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对台方针的变化以及两岸关系的变化。二、学生学情的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身边有趣的事物充满好奇,对问题充满探求的欲望,他们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有一定的归纳能力。但是他们看问题不够深刻、全面。三、教法学法的选择: (一)说教法:情景

3、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二)说学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设计及其意图说明: 教学活动流程简介:(一)创设情景,走入历史:2分钟。(二)、合作学习 探究历史:20分钟。(三)、拓展延伸 感悟历史:15分钟。(四)、风采展示:6分钟。(五)、课堂小结:2分钟。(一)创设情境,走入历史 教学活动1: 出示一首诗:同根源,让学生朗读,并请同学回答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只是解放战争后期,1949年因为国民党从大陆败退到台湾后,在岛上有它残余的政权和军队,所以还没有与大陆统一起来,造成了我们今天的骨肉分离,从而引出台湾问题的由来,来导

4、入海峡两岸的交往。设计意设计意图:通过诗歌和具体的史料,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历史,激发学习求知的欲望。(二)合作学习,探究历史 教学活动2: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表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A. 建国初期:解放台湾; B. 20世纪50 年代中期: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 改革开放以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D.八项主张。F.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大陆对台湾方针政策的变化,突破难点。教学活动3: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大陆与台湾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缓和发展两岸关系?A. 1979年,大陆停止炮击

5、,呼吁实行”三通”,开始缓和。B. 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允许探亲,开始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从隔绝缓和交往,说明在推进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活动4:学生合作学习完成。目前,解决台湾问题存在哪些阻碍?阻碍:一是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湾当局。教师过渡语:面对着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方面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的斗争;另一方面经过港澳

6、同胞、海外侨胞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继续密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教师的参与与总结可以很好地整合各种信息,从而有助于学生落实所学知识,强化重点。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 教学活动5:搜集资料,展示图片从而得出:政治交流、经济交流、民间交流、文化交流等史实的密切交往。 让学生亲自感受密切交往的史实,进而得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党和人民都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树立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活动6:动脑筋:想一想,两位同学关于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的说法正确吗?还有什么更重要的?

7、教学活动7:驳斥你认为促进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从历史角度看;从民族角度看;从现实角度三个方面来分析。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设计意图: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托,在“多讲些史实,少填鸭些结论”的同时,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探究历史,增强历史教学的可信度,降低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突破难点。 (四)风采展示,体验历史 教学活动8:观察图片完成: 1、图中反映的是“_”的历史事件。两位握手的人物分别是_和_。2、1993年图中两人在_举行会谈。 将“_”写入协议,就两岸_、

8、_、_交流达成共识。使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教学活动9: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 设计意图:通过图说历史、设计宣传语等形式,让学生在展现历史中学习,在体验历史中感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课堂小结:台湾的昨天,台湾的今天,台湾的明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整合。五、课堂环节课标体现 教学内容上,了解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方法上,探究式教学,教师层层精心设置疑问,师生互动,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 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评价方面,时刻关注学生,更要关注他们在历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信心。 课堂练习和分层作业,体现不同的人在历史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六、板书设计 13、海峡两岸的交往 隔绝1949-1987武力解放日益密切的交往实现三通1979-2008汪辜会谈九二共识交往1987缓和1979呼吁三通与时俱进,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和平统一(大政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江泽民的八项主张(指导思想)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反分裂国家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