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16245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2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

2、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四大家

3、(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具体介绍: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楚辞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奠基人:爱国诗人屈原。代表作:离骚: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颠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九歌:是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

4、作或加工而成。传说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若苦,愁思沸郁”,故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这种思想感情。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天问: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秦朝: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汉代乐府诗: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

5、演唱的机构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陌上桑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句式:五言为主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盛唐: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最高成就:李白、杜甫李白(诗仙)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

6、诗作中得以体现。杜甫(诗圣)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晚唐:社会的衰落使唐诗如夕阳残照。宋代:“词”的产生:晚唐五代时,词已成为与“诗”并行的新诗体。温庭筠、韦庄的词都有所成就。而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在艺术上造诣颇高,降宋以后的作品,脱去了游乐淫靡的宫廷生活气息,国破家亡的感慨和个人悲惨遭遇之隐痛充盈其间。宋词:宋词两大流派:婉约、豪放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范成大、杨万里元代:元曲的代表作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张养浩、张可久等。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大致是

7、:歌而诗,诗而词,词而曲。(一)先秦时期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只在口头传唱,没有文字记录。原始的诗歌基本上没有被记录下来。吴越春秋中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指鸟兽之类猎物)”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猎歌,但这也仅仅是猜测。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诗人创作的漫长过程。1.诗经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设有专门的采诗官,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喻等目的做诗、献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编成诗。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

8、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诗,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

9、出自各地的民歌。“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是贵族在家庙中

10、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雅、颂中的诗歌,对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孔子曾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孩

11、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2.楚辞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楚辞中收集的先秦作品出自屈原和宋玉两位诗人。诗人之作,由于其个人的天赋才能、高度的文化素养以及对艺术遗产的继承,一般说来比起民间朴素

12、的歌唱,在思想上更为丰富,在情感上更为细腻,在艺术上更为精致。屈原、宋玉的作品,“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特别是屈原,取熔经意,自铸伟词,其作品规模宏大、风格瑰奇,是融合南北文化积极成果的产物。屈原的骚体诗,是浪漫主义的典范作品。对理想的热烈而执着的追求、爱憎情感火山爆发式的自我倾诉、献身祖国的赤胆忠心,都在奔放的辞句、宏大的结构中被容纳。诗人大胆地驰骋想象,糅合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现象与自身遭遇,创造了一个个前无古人的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屈原的作品具有卓越的独特个性。这种浪漫主义特色的形成,同楚国文

13、化传统密不可分。楚国巫风盛行,朝廷和民间祭祀都使巫觋“作歌乐鼓舞以娱诸神”。这种带有原始宗教气氛的乐歌,自然是产生浪漫主义杰作的温床。例如九歌,其前身就是沅湘一带民间的祭神歌曲。从诗经的现实主义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屈原的骚体诗,依诗取兴,引类譬喻,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传统。诗经的比兴较为单纯,而楚辞的比兴具有象征的特质,往往成为一个形象的系统。离骚中香草美人的比兴就是范例。楚地本是泽乡山国,其间颇有叠波旷宇、崇山秀岭,这些江山的光怪之气足以摇荡心灵、催发丽辞伟句。骚体诗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句式加长而灵活,篇章放大而严密,词采绚丽而贴切,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但骚体诗已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句式加长而灵活,篇章放大而严密,诗采绚丽而贴切,是诗经之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有人说,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足见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二)两汉时期汉代诗歌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1.汉乐府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其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辞予以配乐,以及将文人歌功颂德之诗制谱以供统治者祭祀和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