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评价与高考生物命题演示教学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9152767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PPT 页数:156 大小:9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测量评价与高考生物命题演示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教育测量评价与高考生物命题演示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教育测量评价与高考生物命题演示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教育测量评价与高考生物命题演示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教育测量评价与高考生物命题演示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测量评价与高考生物命题演示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评价与高考生物命题演示教学(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测量评价与 高考生物命题,华中师大一附中 黎昌林,1、教育测量评价的基本问题 2、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 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改革方向 4、高考生物卷的命题技术 5、对高考复习的几点建议,1、教育测量评价的 基本问题,测量与教育测量测量:利用工具从量的方面确定物体的某种(或某些)特性。,教育测量的工具考试 考试作为一种测量的类别,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按照一定的要求,通过考生解答问题或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推测考生具备某一心理特征(如知识、能力)的程度。,评价的本质,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p.1188 :,“评价,指事物价值的判断”,美国A.S.雷伯 著,

2、李伯黍等译:心理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p.290 :,一般说来指对于某事的价值作决定,评价与教育评价,评价指的是对事物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测量的结果 是教育评价的依据,评价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过程;如果不依据测量结果进行价值分析和判定,测量结果就会失去意义。,教育评价的内涵,在教育的领域对教育的政策方针、管理行政、课程教学、教师发展等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以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以教育的目标为标准; 包括量和质两个方面的方法; 包括对教育过程与教育效果进行评价; 通过规范而有效的程序收集数据和资料,

3、作出判断; 评价的结果有鉴定、诊断和导向的意义。,在比较狭义的范围内, 教育评价通常关注的是:,学校的评价 课程的评价 教材的评价 教学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 学生的评价 学习的评价,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导向功能 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进 鉴定功能 认定判断对象所达到的水平和质量 改进功能 促进评价对象改进和完善其行动 调控功能 通过反馈对评价对象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服务功能 利用评价结果为教育决策服务,评价是为决策收集系统信息的过程。 我国的大规模教育考试结果一般均用于 指导考生个人做出决策。 将大规模教育考试结果作为对考生个人做出决策的依据,前提条件是考试分数应该是个人能力的标志。因此

4、,考试分数必须可靠、有效。,两种最为重要的考试类型 常模参照考试:以某一考生群体的表现为参照标准对考试分数进行解释。 标准参照考试:以某一特定的能力水平和能力领域对考试分数进行解释。 由于分数解释的标准不同,二者的设计、命题和开发的理念、原则均有所不同。 在教育考试中,往往先以不同的能力水平或不同的 内容领域为参照进行命题,而对考试结果则以考生 群体的表现为参照进行解释。,以考生群体为标准:常模参照 以相对稳定的目标要求为标准:目标参照 从选拔的角度来看,高考是常模参照的 测验;但是,高考不能脱离中学教学的 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以课程目标 为参照。因此,不能说高考是纯的常模 参照测验。,测

5、验结果的解释,2、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高考的理念与基本问题,高考的目的是什么? 高考的原则是什么? 高考的标准是什么? 高考由谁来实施? 高考的对象是谁? 高考的内容是什么? 高考的方法和程序怎样? 高考的结果如何解释,高考的目的是什么?,检查 情况,找出 差距,发现 问题,明确 方向,肯定 成绩,促进 发展,高考的目的非常 具体,就是为高 校选拔新生提供 依据。这实际上 是通过对学生已 有基础的检查来 预测其未来发展, 让符合其发展预 期的学生进入学 校学习,最终还 是为了学生的充 分发展。,高考的原则,评价学生的素质和学习潜力 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要求 三个有助于 第一,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

6、第二,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 第三,有助于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 公平公正,作为一项功利性极强的公开 考试,高考必须同时兼顾各 方的要求。这些要求从表面 上看有时是不协调、甚至是 矛盾的。因此,高考的命题 必须设法协调各方的要求, 这是对高考命题人员素质的 最大考验。,高考的标准,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范例样题,前述三方面的标准,第一和第二 方面规定了考试的范围,对考试 的深浅程度却难以规范。第三种 比较具体,但却不是一种相对稳 定的标准。实际上,由于高考是 一种常模参照的考试,它采用的 是一种以全体考生为参照的相对 标准,没有绝对的标准要求,其 实际标准也就随考生水平的变化 而水涨船高。这是目

7、前的高考所 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谁来评价?,外部评价者,上级,专家,社会,家长,教师,学校,内部评价者,学生,教师,学校,高考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评价,最大优点就在 于其公平性,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有效性。 由于时间和形式的限制,高考不可能全面地 考查学生的素质。因此,怎样使得考试更有 效地、更全面地反映基本素质,是进行试卷 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评价什么?,情感,知识,方法,技能,认知、思维、实践能力,态度,价值观,非智力品质,在目前的考试形式下,高考难以考查学生 的非智力品质,也难以考查真正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可能考查的是一些 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思维的技能和专 业的技能,

8、这构成了与人文和科学素养密 切相关的基本“能力”,构成了所谓创新能 力的基础,对考生的未来发展潜力有一定 的预测功能。这也是高考为大众所普遍 接受的原因。不要给高考提一些不可能 实现的要求,如: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因此,高考题目 设计应该围绕高中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 要求来展开,不要随意地超纲,把高考题 变成“竞赛题”。,评价 方法,模型,标准,工具,有效?,可信?,可行?,所谓模型,指的是构成该体系或过程的要素和 要素之间的关系。高考的模型是比较复杂的, 从大的方面来所,它包括了社会环境、教育导 向、中学课程、高等学校、高中学校、考生、 教师、命题人员、招生工作管理人

9、员、等等。 如果只看命题,这以模型就要简单一些,主要 是命题人员、考生、中学课程和大学要求四个 方面。,高考主要采用书面笔试的方式,因为考试规模 非常大,控制阅卷的误差很不容易,因此试题 主要采用有唯一正确答案的题目,大量需要灵 活思考、没有唯一正确解答的试题不太可能出 现在高考试卷中。这就使高考所能考查的能力 受到很大的局限,考试效度大受影响。总体上 看,高考只能考查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理解, 以及较低层次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要提高高考 的效度,一定要打破纸笔考试的局限,打破封 闭式试题的局限。,评价的解释,以教育目标 为参照,以自身发 展为参照,以同辈 为参照,高考是一种以同辈为参照(常模参

10、照)的 考试,这就要求我们以常模为基础进行计 分,而不是以绝对水平为基础进行计分。 当然常模参照的考试和目标参照的解释并 不是非此即彼、互不相容的两个对立面, 高考的第一需要是按考试结果对考生排队, 这时应采用常模参照的计分方法。高考的 结果又可以用来检查高中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这时应利用水平参照的计分方法。,3、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改革的方向,高考改革与新课程改革,高考改革是否新课程评价改革的一部分?,是,不是,高考必须以高中学生的课程为考试的基点,随课程的改变而改变 高考对高中教学有很强的回流作用 高考带有评价高中教学效果的成分,高考是一次社会性很强的公众考试 高考主要是为选拔高等学校新生的考

11、试 高考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完全是,两难问题,高考改革必须与新 课程同步,高考改革不可能 完全与新课程同步,高考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 高考的功能定位问题 高考的方式方法问题 高考结果的合理利用问题,1、将高考定位为选拔性考试,是造成试卷实际难 度逐步加大的原因。 2、单一的笔试形式造成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忽视。 3、封闭式试题影响了高层次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4、唯一的考卷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特 长的培养。 5、计分方法不合理。 6、以省为单位排总分划分数线的做法,极度夸大 了考试分数的价值,负面影响极大。,六大问题,现行高考制度的正面作用,高考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选拔方法之一。 统一高考是新

12、中国成立以后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提高了行政效率,方便了考生的应考和高校的选拔。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取消高考带来的是高等教育的沦落和整个教育体系的崩溃。,高考有严密的规范程序和公开统一的标准,是公众心目中一块保持社会公平公正的“绿洲”,对整个社会稳定起到一种不可或替的作用。 高考为青少年学生树立了一个具体的人生奋斗目标,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积极的激励作用,高考必修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求、 内容和实际实施情况进行改革。 高考和应试教育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能冀望通过高考改革来消除应试教育。,新课程背景下高考改革的方向,应试教育的主要根源在于: 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 以管理经济(生产)的方法

13、和量化的“硬”指标来管理教育, “见物不见人”。 社会诚信普遍缺失。 教育职业道德的崩溃,高考的改革不能以全盘否定和取消高考为前提,否则会对整个社会和教育事业所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高考的全面深入改革,不仅是考试和招生技术的改革,更有待于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全面改革,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恰如其分地估计高考制度的利弊,是高考改革成功的起点。 考试只是一种工具,有所能必有所不能,大学招生不能单纯依赖考试一种方法。 高考的改革必须与招生制度的改革同时 进行,或者说必须在招生制度改革的前提下进行。,高考改革的切入点,将考试分为基础考试和能力考试两部分:基础 考试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相应的基

14、本技能为主,保证考生具有全面均衡的基础知识;能力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区分学生的不同水平。 逐步减少封闭式试题的权重,增加开放式试题的权重;适当提高试题的灵活性与综合性。 加大对评分的投入和研究,逐步减少开放式试题的评分误差。,必要时可增加面试或其他的辅助考试或选拔方法。逐步实现变单一的书面笔试形式为多种不同的考试形式,以考查不同形式的能力表现。 考试科目的设置应体现新课程既保证全面基础,又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发展的理念。 坚持标准分的改革。,取消全省一条分数线的做法,按考生群体数划分数线,或进一步改由各学校根据报名和考试的情况自定报名的资格和录取分数线。 将高考从强调区分的常模参照考试改为强调

15、水平的标准参照考试。,4、生物高考测试卷命题技术,教育考试的设计和开发必须考虑 教育测量的特点,遵循一定的 过程和方法。,考试设计和开发的基本问题: 考试的目的、 考试的测量目标、 考试的内容领域、 考试的方法或题型、 试卷结构、 试题背景材料选择、 考试的质量指标,教育考试的目的,决定了考试的测量目标、考试的信度、效度等质量指标要求;决定了如何命题以及试题的技术参数要求;决定了对考试进行评价的基本基调。,考试的内容领域和行为目标是考生复习备考的依据,是命题教师命题 的基础,也是考试效度检验的基本内容标准。考试机构在考试之前必须明确地描述考试的内容领域的范围,内容领域的结构(即内容领域不同内容

16、的比例),以及每一内容的行为目标。,1. 高考测量目标、考试内容规范和试题规范的设计;试卷结构布局;试题背景材料的选择。 2. 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的编撰。 3. 试题难度、信度与效度分析,以及试题分析与评价。 4. 复习备考中如何命制检测性试卷。,高考测量目标,理论层面的目标测量目标 (抽象的、不可直接测量的),操作层面的目标行为目标 (具体的,可观察的,可以测量的),对标准参照考试,还应该明确行为目标的表现水平标准,即用文字概括地描述合格、不合格,甚至不同水平等级标准,明确合格与不合格的分数界线,甚至不同水平等级的分数界线。,考试的测量目标,教育考试的测量目标只能来源于课程 标准,课程标准中的分类目标是确定教育 考试行为目标的基础。,测量目标和行为目标的来源:,分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只有那些在特定的考试环境中可测的内容才能够作为考试的测量目标,考试测量目标的表述一般比较原则、笼统,不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 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分阶段目标或分类目标中,能够与确定的测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