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通用技术 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140724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通用技术 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通用技术 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通用技术 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通用技术 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通用技术 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通用技术 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通用技术 复习资料.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二章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通用技术在本课程中是指 ( ) A信息技术 B体现信息性和专业性的技术 C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技术 D专业技术 知识点:技术的价值a(一) 技术与人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1)印刷技术 传播知识的需求 (2)制冷技术 保存食品的需求 (3)纺织技术 穿衣的需求 (4)建筑技术 挡雨、避寒的需求(5)超技术 治疗疾病的需求 (6)摄象技术 视频传播、保留珍贵的视频等的需求 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1)技术解放人 以人的体力解放为例,随着蒸汽动力、电力、核动力等技术的发展,人的体力得到了愈加高效的解放。(2)技术发展人 案例:技术上的

2、创造和发明使爱迪生得到终身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二) 技术与社会 a(三) 技术与自然 C 利用技术,人类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例如:古有“都江堰”,今有“长江三峡” 人类利用技术来改造自然应有合理的尺度 例如:漫室效应、荒漠化加剧、白色污染 2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AB超技术 B摄像技术 C电视技术 D蒸汽动力31912年,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500多名社会名流在华盛顿隆重集会庆祝。爱迪生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出场,他激动的说“倘若我做的工作给这个社会哪怕只

3、带来一丝的幸福,那我也就因此而更加满足了”这说明( ) A技术解放人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技术活动能实现自我价值 D技术改变世界4海口万绿园是海口市政府利用填海造绿地的方式,将一片泥泞的海滩建造成一个园林式的供海口市民工作之余游玩休息的好去处。这一庞大工程体现了技术对下边哪方面有影响作用( ) A对人 B对社会 C对自然 D以上都有5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的发展,应以什么为目标。( ) A可持续发展 B.快速发展 C稳步发展 D缓慢发展 知识点: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目的性a 案例:助听器的发明(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 技术的创新性 b 技术创新包括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

4、的综合性 a 案例:制作小板凳需运用多门学科,如黏合、稳固、美学、材质、舒适等 技术的两面性a案例:电池给人带来光明和动力,但任意丢弃的废旧电池会严重地污染环境。 技术的专利性 a A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B专利的作用 C申请专利的过程:提交申请 受理 初审 公布 实质审查 授权创新与发明的区别和关系:技术创新包括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 b) 技术革新一般是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的变革和改进;技术发明则是一项新技术的产生。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关系:bA科学是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观察、分类、归纳、 演绎、分析、推理、计算和实验,从而发现规律,并予以验证和公式化的知识体系。B、技术

5、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和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技术是一个包括设计、制作及评价的过程。)C、科学侧重于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则侧重于利用和合理地改造自然,力求有所发明。D、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则更多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E、科学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技术则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并实现优化。技术的未来 b既要大胆憧憬又要理性对待。6MP3制造技术使得人们享受生活,享受音乐,而它不断的更新换代更是满足人们对音质的需求。这说明了技术的( ) A目的性 B综合性 C创新性 D专利性7电池的发明解决了人类的很多动力问题,但是

6、废旧电池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说明了技术的( )A目的性 B创新性 C综合性 D两面性8B超技术的不良使用,从而导致男女比例的失衡,这主要体现技术的( )A目的性 B创新性 C两面性 D专利性9早在100多年前,恩格斯就警告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界的胜利都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技术具有目的性 B技术具有两面性 C有了技术人类可以陶醉自然 D技术的未来在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10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不受侵犯,设计部门应进行技术的什么保护。( ) A综合性 B两面性 C专利性 D目的性11专利的申请和获得要经过以下几个

7、阶段,1初审2授权3提交申请4实质审查5公布6受理,正确的顺序是( ) Al23456 B361425 C36l542 D46213512一个人发明了某件东西,他什么时候才能获得专利权?( ) A到代办处缴纳通知书费用 B专利局发出授权通知书和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 C他向专利局递交申请专利权时 D专利局授予他专利权,颁发专利证书13小明发明了一种新型的摩托车自动报警防盗锁并将发明成果在某专业杂志上做了介绍。数月后某锁厂根据此资料生产出了这种防盗锁并投放市场,小明起诉锁厂侵权,法院却不予受理。根据此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没有申请专利,所以并不拥有防盗锁的专利权 B小明的发明已经过期失效

8、C在杂志上介绍就相当于获得了专利权 D防盗锁技术不能申请专利权 知识点: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什么是设计?b (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二、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b 设计是推进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技术是设计的平台; 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1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2技术设计(侧重功能、结构、材料等) PK 艺术设计(侧重欣赏、审美,强调感觉的需要) 例如: 电饭煲的设计、候车亭的设计 雕塑、装饰钟的设计三、设计中的人机关系1、什么是人机

9、关系? b (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与人之间产生的这种相互关系。)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a高效(案例:铁锹的作业效率)、健康、舒适、安全 3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a 在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的设计中,我们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普通人群与特殊人群 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 人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茶座、咖啡屋的设计以暖色调为主 办公空间以冷色调为主 信息的交互 如:以前电话机只有按键,没有显示屏,无法显示拨号信息,现在不一样四、技术试验及其方法1、技术试验的重要性b技术试验是技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它对技术应用的实现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通过技术试验,还可以使设计得以改进和完善,

10、将设计的风险和失误降到最底。)2技术试验的分类a按应用范围分 农业试验、工业试验、国防试验、科学技术试验等按目的分 性能试验(如对产品的硬度测试)、优化试验(如农业中不同品种的对比试验) 预测试验(如对安全帽的超载试验)、信息试验3技术试验的方法 a 优选试验法 如不同品种水稻的对比试验 模拟试验法 如汽车碰撞、大坝水利试验 虚拟试验法 如用计算机模拟“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表面的场景效果 强化试验法 如考察产品承受压力的最大限度时 移植试验法 如橘子从南移植到北4、简单的技术试验C如:纸张结构造型与强度的试验报告;纸桥的试验报告14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唱片被设计出来。它采用激光束

11、照射唱片上的音槽,不会发出摩擦声,播放的乐曲优美纯净、自然动听。并且采用激光技术后,唱片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这说明:( )A.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 B. 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主要影响C. 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 D. 技术进步制约设计的发展15具有MP4功能的手机要求能够长时间播放视频节目,这种设计要求电池的容量要大、体积要小,这促使电池生产厂家加快研发高能微型电池。这个案例说明( )。A设计创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 B设计与技术的发展无关C技术总是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 D技术的发展不需要设计16艺术设计侧重( )A功能 B结构 C材料 D审美17以下侧重于艺术设计范畴的是( ) A电饭堡 B候车亭 C

12、风扇 D雕像18某科学家发明了一种高性能自动钓鱼机,可是未能被广泛地应用,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 A.成本高 B.效率太高 C.使用不方便 D.钓鱼活动的主体是人19现在电脑普及,用电脑离不开的是鼠标。而鼠标的造型体现了人机关系中的什么特点。( ) A安全 B高效 C健康 D舒适20在装修学生的宿舍时,工人师傅在宿舍走廊的围墙上增加了用铁管做成的护栏。这是考虑了人机关系的什么目标 ( ) A高效 B健康 C舒适 D安全21办公室空间处理要简洁明快,以达到严谨、高效的工作氛围,是为了满足( )A.信息的交互 B.生理需求 C.动态的人 D.心理需求22夜间开车,遭遇车祸概率最高的汽车是 ( )(备注:书本P35) A棕色车子 B银灰色车子 C白色车子 D绿色车子23选出下面试验中不是技术试验的选项( ) A汽车碰撞试验 B硬度测试 C.二氧化碳制法 D检验板凳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