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三部分试题解析湘教版.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135686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政治第三部分试题解析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部分试题解析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部分试题解析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部分试题解析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九年级政治第三部分试题解析湘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政治第三部分试题解析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政治第三部分试题解析湘教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一、中考要点提示:1、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加强环境保护。4、青少年要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青少年要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要落实环保行动,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行使建议监督权,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积极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5、珍惜资源,节约能源。面对严峻的资源和能源形势,增强全社会的忧患意识,采取

2、实际行动,珍惜资源,节约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6、青少年要增强资源节约的意识。我们青少年要充分认识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学习和宣传有关节约资源的科学知识,不断增强自己的资源意识;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7、科技发展的足迹。人类打造第一件石器,标志古代科技的萌芽;文字的出现,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为科学文化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工业化新时代;19世纪后半叶,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了电器时代;20世纪中叶,空间技术、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极大

3、地改变着并将继续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8、感受科技的魅力。日新月异的科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创造着人们的生活。9、直面成就与差距。在古代我国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来,我国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科技上的奇迹;进入21世纪,我国科技成果开始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科技虽然发展迅速,但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0、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发展科技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二、典型例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分析1、20

4、05年1月6日,我国第13亿位小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标志着我国13亿人口日推迟4年到来。13亿人口推迟4年到来表明( )A、人口多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我国的人口问题已基本解决C、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取得了显著效果D、我国的人口形势比较乐观来源:学科网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计划生育”的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抑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推迟了13亿人口日的到来,是我国在计生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效果。因此题肢C是正确的。A、B、D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不能选。故本题的答案应该选C参考答案:C2、我国古代有在正月初八这天举行“放生”活动的习俗,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

5、面,放归野外。 (如漫画所示)对这种习俗( )A、要坚决批判,因为这是封建迷信活动B、可以继承,这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需要C、没有必要继承,这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没有实际意义D、有必要继承,我国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且不可逆转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的理解。古代的这一习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形式,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体现这一观点的只有B、D,但题肢D后半部分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只有题肢B是正确的。故本题的答案应该选B参考答案:B来源:学科网ZXXK3、现在人们吃得营养健康,穿得舒适漂亮,住得明亮宽敞离开了现代科技,这些生活上的新变化难以想象。这说明(

6、)A、科学技术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B、新科技产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C、现代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D、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感受科技的魅力”的理解。现在人们吃、穿、住的变化都离不开科技的成就,能体现这一观点的只有题肢C、而题肢A、B、D都脱离了这一主旨,因此不选。故本题的答案应该选C参考答案:C4、在科技方面,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再到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这些航天科技方面的成就,体现出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科技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科技论文的质量和影响程度,我国被SCI收录论文的平

7、均被引用次数为3.69次,而美国高达13.36次,日本为8.16次,德国、英国、加拿大、荷兰、瑞典、瑞士等国均在10次以上,远高于我国的水平。上述材料说明( )我国科技发展迅速 我国科技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行列 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我国的科技发展很难赶超发达国家A、 B、 C、 D、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直面成就与差距”的理解。材料中列举的航天科技方面的成就,说明我国科技发展迅速;我国被SCI收录论文的平均被引用次数说明我国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题肢是正确的。而题肢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故本题的答案应该选A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的分析1、为了解我

8、国资源状况,某班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调查,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和网上搜寻,他们获取了如下资料:材料一资源类别淡水森林人均占有量世界平均水平的24%世界平均水平的13%利用情况城市卫生间水箱漏水每年耗费上亿立方米;生产每公斤粮食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每年仅生产一次性筷子就要砍伐2500万棵树材料二:洗澡擦肥皂是关水龙头,可节约水20升。用口杯接水刷牙,只耗水0.5升,开着水龙头刷牙,则耗水约15升。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再生纸,等于少砍17棵树。(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看了材料二的数据,你有何启发?分析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保护资源”的理解。在材料一中,从人均占有量看,我国的资

9、源人均占有量少,从利用情况看,我国资源破坏、浪费严重,本题以图表的形式考察了学生对我国资源国情的理解。材料二看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意识不强,浪费资源现象严重,因此没要从小事做起,从实际行动做起,节约资源。参考答案:(1)我国淡水和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形势非常严峻,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资源破坏、浪费严重,使用效率不高,加重了我国资源的严峻形势。(2)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节约资源;珍惜、节约资源应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使用节能灯具;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多使用太阳能;一水多用;随手关灯;及时切断家用电器电源,不要放在待机状态等等。2、温家宝总理在政府

10、工作报告中强调: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体人民更加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让我们的祖国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我们青少年在日常的消费过程中,必须树立文明消费、和谐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和观念,为我国实现生态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请你判断下列生活现象是否符合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和谐消费的生态文明观念,并简要说明理由。(1)妈妈每次出去买菜都要自带布兜,从不使用商贩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我的判断:理由:(2)某快餐店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老板认为这样方便、卫生、吸引顾客。我的判断:理由:(3)一家大酒店打出醒目的广告:“新到野生穿山

11、甲,欢迎品尝。”我的判断:理由:分析解答:此题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景,让学生判断社会中经常见到的一些行为是否与国家提倡的消费观念和国家的生态文明观一致,并简要说明判断理由。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的回答,一定要符合所学的基本知识,运用基本观点进行解答,切不可想当然地随意组织答案。参考答案:(1)符合。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有利于节约资源,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不符合。大量使用一次性木筷浪费资源,导致森林减少,同时破坏环境,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不符合。捕杀、食用野生保护动物破坏生态平衡,破坏环境,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

12、态文明。3、2008年5月17日,“科技点燃圣火,创新圆梦中国”200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于17日上午在中国科技馆隆重开幕。项标志性活动、项重点科普活动和数千项基层科普活动将现身北京科技周。据悉,自年起,北京科技周与全国科技活动周统一主题,同期举办。今年全国科技周主题为“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科技周副主题为“科技点燃圣火创新圆梦中国”。科技周活动将至月日结束。(1)请你为“全国科技活动周”设计两条宣传标语。(2)为配合“全国科技活动周”的开展,某校准备开展一系列科技活动。请你为该校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分析解答:本题是一个活动探究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科技活动的认识。第(1)小题设计的宣

13、传标语应围绕主题展开,做到语言简洁、鲜明。第(2)小题要求设计活动方案,应设计好活动目的、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步骤等。(1)标语示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全民科技素质”(2)活动的目的:应围绕活动主题,从普及科普知识,树立科普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角度回答即可。活动形式:科普知识竞赛;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活动成果展示;与科学家手牵手等。活动准备:可以从活动的不同步骤(如活动构思、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作准备,也可以选择活动的某一步骤作准备。(活动准备包括资料查询、调查等)三、中考优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分析1、(2008丽水市)实行人口与资源、环境、经

14、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 A、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B、提倡晚婚晚育 C、控制人口数量 D、提高人口素质2、(2008西宁市)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经济社会带来沉重压力,要“变人口压力为人才 优势”,我国应实施的战略是(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C、西部大开发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3、(2008温州市)“嫦娥一号”的任务之一是评估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它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意义在于( )A、 改变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的状况 B、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C、用月球资源完全代替地球资源 D、扩展资源的开发范围4、(2008湖州市)从2008年6月1日起

15、,我国开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同时禁止商品零售场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举措有利于( )减少白色污染 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来源:Z#xx#k.ComA、 B、 C、 D、5、(2008济宁)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塑料袋已诞生百年。自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在所有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我国有关部门之所以大力提倡用布袋子、竹蓝子代替塑料袋,其主要原因是塑料袋用处太小,对人类贡献不大 这项发明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能减少商品零售场所的消费支出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A、 B、 C、 D、6、(2008武汉市)重大的科技发明往往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并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的是A、蒸汽机的改进 B、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