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论文.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123099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摘要】校企合作模式既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也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深刻理解校企合作的内涵与意义,本文提出了高职教育“1+x”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根据本院校的实际给出来几种培养模式,得到了实际的应用。【关键字】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研究0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迅速猛增,到目前为止,高职在校生大概1000多万名,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48%左右,因此高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醒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20年,

2、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学院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1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分析高职教育在世界各国模式总结起来大部分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企业为中心,围绕这个企业组织开展,以学校为辅助的合作模式。主要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第二种模式是以学校为中心,围绕学校构建符合企业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代表是美国

3、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种模式为TAFE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代表是澳大利亚合作模式,在行业当中起着带头模范的作用。不管是什么样的校企合作模式,所有的方向是一致的,都在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而努力。在高职院校当中,企业是高校的实际的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企业为高职院校带来了基本的技能培训任务和经验,传授实际的社会各行业的实际技能,可以为学校带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充当着主人翁意识,学校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基础的摇篮,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输送技能型人才,也既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创新性技能型复合型人才。高职教育已经开启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教育大门,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有过程化还不理想,主

4、要的问题还是合作的比浅薄,不够深入,比如双方管理不到位,权利地位不均衡,激励措施又不够,很难使先有校企合作模式进行下去。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细节上比如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学院享有的权利、参与教学的企业享有的优惠措施等方面则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再一个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中,管理方案设计不合理,体制也不够健全,没有政府的主导,只是单方面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协议。没有明确管理流程,比如课程的管理,教师队伍师资的建设管理,专业的长期发展的合作规划,没有长期的打算考虑,只是仅限眼前的短期利益。因此高职院校和企业很难达成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往往导致校企合作短期的终止,或者频繁的更换企业等。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的高职

5、教育校企合作形式,还不够成熟,还处于磨合的中间级阶段。出了政府的和社会的力量外,还需要针对于不同专业和企业实现不同校企合作模式,基于此,本课题提出的“1+X”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切实可行发挥了校企合作的重大作用。2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意义高职教育承担着祖国未来的生产、服务和经济发展等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借鉴国外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经验,加强和保障晚上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步伐。本文研究的高职教育“1+X”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其中的“1”是第一年在学校培养,“X”为企业的迫切需求对学生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时间,考核合格直接上岗。“1+x”的合作培养模式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专门针对技能的培养,解决了市场人才技能

6、继续等问题。“1+X”校企合作模式的提出,摈弃以往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丰富了校企合作的中的模式方法,为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亮点。3主要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本学院为例现已完成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如下:(1)本学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昌硕公司合作的“1+2”的培养计划(即第一年在学校上课,第二和第三年到企业直接上班),且已经形成了实际的培养模式,现在已经运行两年。(2)2012级的网络技术专业和2012级的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和通信公司合作,培养模式为“1+0.5”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学校上课培养基础知识技能,第二年第一学期专门由企业来上课,期末后考核如果合格直接到公司上班,如果不合格则被

7、退回)。(3)2013级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与网讯教育公司合作,合作模式为“1+1”培养模式(即,第一年在学校上课培养,第二年由企业人员和学院人员共培养,第三年直接由公司安排就业。)(4)2016级嵌入式技术与应用专业与佳腾公司合作,培养模式为“1+1.5”模式(即,第一年在学院上课培养,第二年学院和公司共同培养,第三年的第一学期由企业进行实训,第二学期全部推荐就业)。4已实现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1)经过“1+x”模式的培养,第一批出去的学生从事的工作和技术相关,并且工作也比较稳定。能够完全胜任公司给安排的任务。(2)根据现有资源,和合作的企业共同协商了“1+X”教学培养计划,教学建设项目为基

8、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专业课和实操课部分已经录制了视频(或慕课)。学校和企业已经分配和落实好了各自负责的教学课程建设。(3)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机制。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加上学校的规范,共同制定了学院的专业课程标准、课程群建设方案,进一步拉近了社会需要的岗位技能和学校培养技能的距离,是学生就业到上岗达到了零距离。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普遍推广,学生在“厂中校”或“校中厂”中通过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实际操作掌握技能。针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需要,学院创新教学管理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调整教学管理方式方法,建立能主动适应企业需求、利于工学交替的教学

9、管理运行机制。5总结为了长期有效的体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力量,以后还需要在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考核方式等随社会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1迟俊,刘晓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2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3毕佳,宋玲玲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技视角,2014年毕佳,宋玲玲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科技视角,2014年4李晓靖教改背景下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探析J统计与管理,2015年5丁红玲,王晶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6田晓鸿基于新常态下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5年7陈博旺,刘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育探究J理论广角,2015年8余正红,尹朝庆.独立学院校企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