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重组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114131 上传时间:2020-07-2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并购重组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业并购重组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业并购重组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业并购重组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业并购重组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并购重组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并购重组第10课大国关系的重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大国关系的重组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知道20世纪60、70年代后,美、日、欧关系调整的情况,知道的过程,知道美苏争霸在冷战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理解大国关系重组的原因,理解大国关系重组对国际格局从两极向多极转型的重大影响。2、技能:用归纳法分析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大国关系重组、两大阵营结构性变动对国际格局转型的影响,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归纳法分析综合较为复杂的历史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冷战中的军备竞赛、战争威胁,激发学生热爱和平、厌恶争霸、战争的美好情感。二、重难点重点:美苏争霸难点:大国关系重组的的原因和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参考资

2、料:1948年至1962年间,美国在自由世界的黄金中所占的份额已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所占的份额则从15上升到44%。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新东方政策新东方政策的基础是缓和、均势与联盟。只有东西方关系出现缓和气氛,联邦德国才有可能摆脱哈尔斯坦主义,采取相对灵活和自主的外交政策,从积极主动改善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中谋求新的统一机会。由于德国分裂形成的战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抗,这种对抗长期处在均势状况中,当谁也无法消灭对手时,均势便成为一种现实,新东方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对这种现实的承认。在缓和与均势环境中推行新东方政策,需要与美国和西欧国家结成牢固的联盟关系作为后盾,失去了这个基础,新东方政策将

3、无力贯彻推行。勃兰特说:“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与国家利益方面的这种剧烈冲突同样重要的也许是与之相对应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这种冲突比通常所认为的更微妙、更复杂;通常的看法是:瘦弱、饥饿的中国人为了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宁愿冒热核战争的危险,而肥胖的苏联人更愿意以和平共处的策略谨慎行事。更确切地说,苏联人和中国人对世界正在经历的历史时期性质的解释、对巧妙地利用现有的种种历史性力量加速社会主义胜利所需采用的适当策略的解释是根本不同的。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中苏论战毛泽东说:“这种公开争论

4、不要紧,不要那么紧张。第一条不死人,第二条天不会塌下来,第三条山上的草木照样长,第四条河里的鱼照样游,第五条女同志照样生孩子。”http:/ 年1月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表明它对美国的不信任。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也就是说,双方都知道无法战胜对方的。所有参与者都清楚,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和平共处。莫斯科和华盛顿之间建立了“热线”,以便有可能在危机时刻尽快达成谅解。同时也开始了犹豫的停止军备竞赛的尝试。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从攻击性的对立变成了“和平共

5、处”。世界史(德)曼弗雷德马伊第11课 冷战的结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知道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知道德国的统一标志着雅尔塔体制的瓦解,知道苏联解体进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知道冷战结束后,美国维护霸权地位,打击挑战者的主要历史事件。理解德国统一的历史背景,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理解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与美国及其控制的“北约”推行“单边主义”之间的矛盾,以此对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2、技能:巩固梳理知识,编制年表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编制19世纪以来德意志国家变迁的大事年表,使学生巩固梳理知识、编制年表方法。(三)情

6、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冷战带给人类的教训以及国际政治单边主义与多极化趋势发展之间的矛盾,增强学生对于当今世界发展主题“和平与发展”以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价值观的切实认同,并增强人类文明在曲折中前进发展的信念。二、重难点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难点:美国单边主义与多极化趋势的矛盾。归纳总结1、19世纪以来德意志国家变迁的大事年表。1862年,俾斯麦出任首相,推行铁血政策以统一德国。1871年,经过三次王朝战争的普鲁士统一了德国,德意志帝国成立。1918年,一战中失败的德意志帝国覆灭,德皇退位,建立魏玛共和国。1919年巴黎和会,各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严厉处罚德国。

7、19291933年,德国深陷经济危机之中。1933年,希特勒与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和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获得选举胜利,上台执政。1945年5月,德国战败,纳粹德国覆亡,美、英、法、苏对德国实施分区占领。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两德正式分裂。1990年10月,德国实现统一。2、叙述20世纪国际关系的三次变革中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一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被拒绝。华盛顿会议上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旧被列强共同支配之下。四十年代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8、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之一。附参考资料绵延百里的柏林墙在历经了28年的风雨之后终于倒塌了,人们把其中300 多米的较有历史价值的部分切割成块,以每块40美元的价格卖给有心收藏的人。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国记者亲历八一九事件一出地下过街道口,我就遇见一个挂勋章的退伍军人。我问:“听说戈尔巴乔夫被扣起来了,您怎么看?”“早该把这个祸国殃民的家伙拉下台了”话音未落,身旁一个年轻人喊道:“老头儿,欢迎军政府?该揍!”我又问了三四十人,无一表示支持紧急状态委员会的行动。我过桥走到“白宫”。

9、只见四周有数辆坦克、几十辆步兵战车、装甲车和军用卡车。战车炮口上插了鲜花。不断有外国人和小企业主给军人送香烟、冰激淋和当时还很稀少的外国啤酒。一名中年女教师从战车上跳下来告诉我:“昨晚10点钟,阿加耶夫少校率5辆坦克投到俄罗斯总统一边。今晨6点,塔曼师有50辆战车倒戈。列别德少将的空降兵团也在我们这边。”当时没有军官在场。我问了几名坦克兵,他们证实了上述情况。http:/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第12课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识:知道对于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有重要影响的20世纪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知道二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主要成就。理解科技革命的社会条件,理解科技

10、革命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影响,理解科技发展的“双刃剑”作用。2、技能:利用多学科知识、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社会学、伦理学等角度反思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困惑与挑战,使学生初步学习利用多学科知识与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人类战后科技发展的成就,使学生进一步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观认同,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钦佩人类文明创造力的美好情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的“双刃剑”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二、重难点重点:高新技术的突破和科技革命的影响难点:二十世纪科学理论的突破附参考资料爱因斯坦爱因

11、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母亲波林科克是一位钢琴家。爱因斯坦从小不很聪明,三岁还不会说话。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出生后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迁至意大利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的州立中学。爱因斯坦在就读小学和中学时,功课表现平常,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授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曾经公开责骂他:“你将一事无成。”他的父亲曾写信对朋友说:“爱因斯坦的功课成绩并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来,我已经看惯了他的成绩单上总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绩”。百度百科战争对科技的推动为了实施“曼哈顿工程”计划,美国政府动员了50 万人力,投资22 亿美元,耗费了全国电力生产的1/3,才保证了试制成功。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也是由于战争的需要。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