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乡中学中考语文复习《1.3标点》.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109240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乡中学中考语文复习《1.3标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乡中学中考语文复习《1.3标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乡中学中考语文复习《1.3标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乡中学中考语文复习《1.3标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乡中学中考语文复习《1.3标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乡中学中考语文复习《1.3标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庄乡中学中考语文复习《1.3标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点符号专题复习【中考真题2011年淄博】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博山的溶洞、淋漓湖,淄川的蒲松龄故居,周村的古大街,都是淄博的旅游名片。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生命是什么?是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还是顽强生长的一棵小树? D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是我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2、(1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创新是人的本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说,“我们要建设科技强国,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B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所展示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C史铁生、铁凝、贾平凹、余秋雨等作家,

2、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厚重的文字,带我们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D我戴一个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考点透视】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被誉为文章中的“无声英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既是初中语文基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中考考查学生运用常用标点符号能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以下三种题型:选择题,修改题,添加题。三种题型中又以选择题考得最多,有正选题,也有错选题。【知识点梳理】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首先必须要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一、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一)、点号 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1句末点号句号。

3、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例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问号? 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可以说明一下吗?你知道这朵花的名字吗?叹号!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我们顶着天啦!野豆角花,谁不认识!好像出乱子了,长官!2句内点号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例: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分号;表示一句话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4、。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例:父亲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二)、标号 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着重强调,特殊称谓,讽刺否定等的话。例:我赶忙回答:“没事儿!没事儿!”这个报纸就照例把我叫做“蒙大拿的小偷吐温”。在“之”字形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他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假山石说:“那是我们家的北海。”括号( )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例: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

5、 (喂,来吃!)穷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等。例: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哦,您,您就是”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蹦起来了。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等。例: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三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是两只死苍蝇!”“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例: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今天我们学习孟子二章这篇课文。二、几种特别容易出错的标点符号(一)、顿号1. 表概数的地方不

6、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例如:a.学校距这里二三里。b.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2. 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可不用顿号。例如:中小学生 省市领导 城乡交流 工农兵 调查研究3.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例如: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教育”与“新闻出版业”尽管是并列词语,但两者之间已经使用了连词“和”,所以此处的顿号就没必要再用。)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5. 并列作谓语、作补语

7、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如:a.萝卜切得纤细,均匀。b.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6. 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和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它点号。例如: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7并列的成分后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例如:我们的院子里种了一些菊花,月季啦,山竹啦,美人蕉等好多花。(二)、冒号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例如:a.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句中的冒号只能管到“作业到深夜”,所以使用错误。)b.毛泽东有两句诗

8、:“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例如: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3如果后文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例如: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例如: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句中的冒号就属多用了,因为此处没有大的停顿。)

9、5 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例如:老师说了一声:“下课!”就走了。(句中的冒号应删去。)6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例如: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7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例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刻着”没有提示性,去冒号。)(三)、问号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末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用逗号)。例如:a.除了他能去,谁呢?你吗?你能去吗?b.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例如:a.这是临比赛胆怯呢,还是身体不舒服?b.对这样的青年,

10、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3主谓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例如:a.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b.你就去吗,小栓的爹?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例如:a.我们应该研究一下,这件事究竟应该怎么办。b.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四)、感叹号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例如:多美呀,秋天的北京!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例如:啊,啊!又到春天了。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五)、引号1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例如: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

11、力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2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直引、夹引都放在引号之内。例如:a.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b.我们的口号是“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c.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就冲出了出去。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六)、括号括号有内括号和外括号两种。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叫句外括号。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

12、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文字末了不用点号,但叹号和问号除外。例如: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贡献。b.1861年以后,那拉氏曾经在这里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这句话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对“垂帘听政”做的注释,属句内括号,因此括号前的逗号应删去,括号里的句号应放到括号外)2句外括号是注解整个句子的,所以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如果句外括号内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应保留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如果句外括号内不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则不用标点。例如:a.写

13、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子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三、常见标点符号错误例举1、非疑问句误用问号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条路谁能走通”虽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关系的陈述句,不能用问号。应改问号为逗号。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误用问号例: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是拿不定主意。这是一个选择问句,“今天去呢”并非一个完整的问句,应该用逗号。3、倒装句中问号、叹号前置之误例:到底怎么办?这件事。这是一个倒装句,“这件事”是全句的主语。凡倒

14、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倒装句中叹号也应置于句末。4、概数误用顿号例:一天才走五、六里。“五、六里”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路程。既然是概数,便不能用顿号,因为一加顿号便成了“五”和“六”并列。这就不符合原意。5、连词前误用顿号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6、分句之间误用顿号例:他留给我的印象依然如故: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天真中透示着纯真、活泼中蕴含着稚气”不是联合词组,而是两个分句,分句间应用逗号。7、集合词语误用顿号例: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工、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集合词语,不能用顿号来隔开。8、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湖北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越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