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管理技能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上传人:冯** 文档编号:139105086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管理技能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领导管理技能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领导管理技能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领导管理技能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领导管理技能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导管理技能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管理技能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本章主要内容一、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二、校长职业角色和校长专业化三、校长的成长规律与校长的管理一、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一)领导者1、领导的界说2、领导理论的演变 领导特质理论(二战以前) 领导行为理论(20世纪40年代末50年初) 领导权变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3.领导者:是组织中领导活动的主体。现代领导者担当的基本角色 组织发展的导引者 组织运行的指挥者 组织沟通的促进者(二)教育领导者1、教育领导者的类型 各类教育行政机关的领导:部长、厅长、局长、处长、科长 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者2、领导环境的差异:科层化与专业化 组织机构的设置与人员分工: 组织内部的层级关系和权限划

2、分 组织内部的沟通方式 组织成员的工作行为3.不同的领导环境应该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与策略 勒温的领导方式实验美国依阿华大学的研究者、著名心理学家勒温(KurtLewin)和从30年代起就进行了关于团体气氛和领导方式的研究.他试图通过实验决定哪种领导方式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目的:分别将不同的成年人训练成为具有不同领导风格的领导者,让这些人充当青少年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领导让他们主管不同的青少年群体。条件:进行实验的青少年群体在年龄、人格特征、智商、生理条件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匹配,也就是说,领导方式是唯一变量。任务:手工制作面具。结果:放任型领导者绩效最低;专制型领导者与民主型领导者所领

3、导的群体工作数量大体相当;民主型领导者所领导的群体的工作 质量与工作满意度更高。二、教育领导者的决策与沟通行为 1教育决策的含义 广义:教育领导者对教育组织中各种问题的处理或对各种方案的选择 狭义:教育领导者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对本组织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决定2007200820092010合计本科3500人3850人4320人7092人专科240人861人1107人1046人2.决策分类根据决策来源居中的决策/来自于上级请求的决策/成员的要求创造的决策/推动组织的变革根据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程序性决策/例行决策非程序性决策/对出现的新问题而言根据所选择的决策态度积极的决策

4、消极的决策3.教育领导者对参与决策程度的把握(三个原则)v 相关原则v 能力原则v 权限原则4.参与决策的方式v 照会式:打招呼v 寻求意见式v 民主集中式v 议会式v 参与者共同决断式三、教育领导者的管理1.彼得原理:甄选领导者的误区管理学家劳伦斯丁彼得(LanrenceJPeter),1917年生于加拿大。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2.教育领导者的评价:四项基本选择 取向选择:“督” “导” 目的选择:奖惩 提高组织工作效益 评价者选择:评价者队伍的构成、评价人员的资格 评价方法选择:问卷调查、座谈、面谈、工作观察。提倡各种方法并用3.教

5、育领导者培训的失衡(重校长、轻官员) 理念上:校长素质与学校办学关系密切,而教育行政官员则参加一般的公务员培训 制度上:校长培训制度完善,教育行政官员培训至今尚未建立 学术研究上:对校长的研究获得很大发展,而对教育行政官员研究则显得十分薄弱 课程建设上:在师范院校中,针对校长的课程设置远远超过针对教育行政官员的课程。而国外的开设大致平衡 美国1972年调查1972年,美国对168所设有教育类院系的大学做一调查,在这168所院校中,(1)100%开设了教育厅、局长的养成课程;(2)98.2%开设了小学校长的养成课程;(3)98.8%开设中学校长养成课程;而且这些课程均为研究生层次的课程。四、校长

6、职业角色和校长专业化(一)校长职业角色1、校长职业角色的历史变迁 首席教师(即headteacher,常译作校长)产生。 在19世纪中期美国的辛辛那提市出现了正式任命的学校管理者。 19世纪末,随着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专职的学校管理人员校长出现了。校长从教师工作中脱离出来,以管理学校为主要职责,职业角色相对稳定。问题: 什么时候正式任命校长?哪个国家先开始? 从我国来看,解放至今,校长的职业角色在不断地变迁,有社会活动家型、教育家型、政治家或行政干部型。在新中国历史上很长时间以来,校长是政府派来的行政干部,是有行政级别和相应待遇的,这一类型的校长使前面两类校长基本上没有了存在的空间。 改革开

7、放20多年来的今天,校长的职业角色有了转变,校长是一种管理职业,要求校长要专业发展。2、校长是一种管理职业(1)校长是一种被明确界定的职业类别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职业是个体在社会中用于谋生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认为,职业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职业具有以下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小学校长被列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具体描述为:中小学校长是在中学、小学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2)校长作为管理职业的特点 管理性 教育性 专业性 公益性3、校长职业的角色定位 (二)校长专业化1、校长专业化的内涵(1)专业化的含义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

8、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职业和专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业是职业发展的结果。 (2)校长专业化认识 从职业群体的角度认识: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亦即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 从校长个体角度认识:校长专业化是指校长个体专业持续发展、以臻完善的过程。专业发展是指更新、完善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过程和活动,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改进校长的学习。2、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特征(1)在教育思想、办学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2)在思维方式上,善于宏

9、观战略思考和系统整体思维(3)在意志品质上,具有积极的心态和执著不懈的追求(4)在关系准则上,注重理解和沟通,着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5)在角色定位上,校长是教育与管理改革的引领者和服务者(6)在专业发展上,注重教育管理理论探新和学校管理实践反思五、校长的成长规律与校长的管理(一)校长的成长规律1、职前预备期(约需57年)2、适应期(约需24年)3、称职期(约需35年)4、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起约需1015年) (二)校长的管理1、 校长选拔和任用制度目前校长任用制度可以概括为四种:一是委任制。二是考任制。三是聘任制。四是选任制。(1)建立严格的校长选拔机制(2)规定任期(3)校长资格制度

10、2、校长职责制度 校长职责制度,具体表现就是校长负责制。 校长是学校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工作。 1991年6月25日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岗位要求(试行)第二部分明确规定了校长的主要职责。 3、校长激励制度 校长晋升制度、校长酬薪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都属于激励制度。校长的专业发展需要有内在的动力。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4、校长评估制度 校长评估制度是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制度。评估是以校长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为依据,对校长的实际工作绩效进行评定。 在国内,对校长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价值取向,以“督”为主或以“导”为主。 对校长的评估应该是“督”与“导”的有机结合。 评估的目的是改善校长的工作,提高学校工作的效益。5、校长培训制度(1)校长培训制度是我国校长管理制度中最为耀眼的一个亮点,是最为健全的制度(2)校长培训的创新一是要改革以知识为本位的培训,坚持以能力本位为取向,把校长培训作为开发领导人力资源的活动。二是改革封闭僵化的培训格局,构建开放灵活的校长培训网络体系。三是关注教育和校长不同发展阶段需求,改革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与结构,形成统一性和多样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机结合的校长培训课程体系。四是改革单一的培训方式,构建多样化、柔性化和整合化的校长培训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