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策略培训某超级市场新概念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070319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2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营销策略培训某超级市场新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营销策略培训某超级市场新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营销策略培训某超级市场新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营销策略培训某超级市场新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营销策略培训某超级市场新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营销策略培训某超级市场新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营销策略培训某超级市场新概念(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级市场新概念零售业态的区分标准首先,我们要从经营商品的结构上来把握。这里所说的商品结构是指各种商品之间的比例关系。零售企业不同的商品结构标志着其零售业态的不同。例如,便利店通常只经营各种仪器以及普遍的日用小商品;百货店是以经营服装、电器等具有一定挑选性的消费品为主,同时兼营其它一些商品;专卖店只经营某个单一品牌的商品;专业店只经营某一类商品把握经营商品的品种结构是认识零售业态最基本的要求。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品种结构,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零售业态的基本条件。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经营相同的商品品种结构应该从广义的、统计性的角度去理解,而不应该狭义地、死板地去认识。例如,SONY的专卖只经营S

2、ONY的电器产品;而NIKE的专卖店只销售NIKE的运动服装,虽然从产品的内容上看两者经营的是不同的产品品种,但是从产品品种结构上看,两者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次,我们要从经营方式的角度来把握。这里所说的经营方式是指经营者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即指经营者以何种方式将产品销售出去,它包括商品摆设、顾客与商品的接触形式、结算方式以及促销手段等等。从数量角度看,商品摆设可以分为散装和定量包装、小包装、中包装和大包装。如小商贩以散装为主,仓储商场则主要采取成箱、成捆批量销售,而超市、便利店则要小包装,并要求包装规格化、标准化、定量化。从商品的转移方式上看,商品摆设可以有样品展示陈列和直

3、接销售,有柜台销售,有开架自选。柜台销售属于封闭式销售,是指用柜台将顾客与商品隔开,售货员充当顾客与商品之间的中介,这种方式多为传统的杂货店和连家铺所采用;开放式是指顾客直接接触商品,而服务员只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开放式给予了顾客更大的权利和自由,使顾客可以对商品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体验,这种开放式销售是超市的基本特征。第三,我们要从管理模式上来把握。这里所说的管理模式是指企业对信息、资金、人事和经营过程的管理所采取的形式和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内部的制度。对管理模式的把握是认识零售业态过程中层次较深的一个方面。由于它隐藏在企业内部,所以通常我们很容易忘记将其作为认识零售业态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经济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管理模式在分析零售业态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流程和资金流程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进而引发了新业态的创生。因此我们认为,不同的管理方式会造成不同的零售业态;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方式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零售业态的必要条件。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同时相似或相同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业态的充分必要条件,其中任何一方面内容的相似或相同都是零售企业归属同种业态的必要条件。零售业态国际间的学习由于世界上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某种零售业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熟,而

5、在另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尚未出现。因此,作为与技术和资本相伴的零售经营形态,其国际间学习不仅可能,而且具有现实性。由于经济技术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差异,消费者偏好和对业态的选择,在国际间产生了不同层次的零售业态。新零售业态一般在高收入、经济发达和选择性较强的市场上首先产生。新业态在其发育和成长时期,需要从市场中不断得到信息反馈,以改进其功能,并逐渐发展和成熟。由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同一业态进入不同的国家会有数十年的时间差。因此,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在国际间发展,呈现梯度式推进形式。这样,当欠发达地区发展新零售业态时,在业态功能、投资经营方式、技术条件等方面,均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

6、要注意以下三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异的资源,社会形态和文化基础。具体包括:生活水平、居住条件、人口密度、交通手段、购物方式、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等。此外,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利用的技术,这些都会深刻地影响到零售业态的经营规模、形式和发展。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零售业态国际间的学习要密切结合本地实际。业态生命周期缩短。由于客观存在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植入的国家和地区,新业态的发展可表现为起点高、发展快。从创新导入至成熟,所需要的周期和时间较短。前瞻性地估计到这一点,对于制定商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国际资本介入。在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的环境下,一些发达国家,一方面在零售

7、业态经营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已趋于饱和,发展目标自然转向海外市场。零售业的国际化经营的获利是多方面的。由于零售新兴业态具有高成长的发展潜力,国际资本的介入往往是以新零售业态进入的。相对应,东道国的商业企业,在学习新业态的同时,实际已经进入国际企业间的竞争。这是一种高水准的竞争,同时这种竞争又会加速业态生命周期的缩短。零售业态的发展条件和动力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化存在着一个条件和两个动力。所谓一个条件是指外部环境条件,它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1)政治环境,即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大政方针;(2)法律环境,即国家所规定的法律、法规;(3)文化环境,即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风俗习惯

8、;(4)经济环境,它包括国家宏观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微观的个人收入状况;(5)技术环境,它是指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应用普及程度;(6)人口环境,它包括人口的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构成比例等;(7)家庭环境,它是指家庭的构成状态以及家庭的生命周期。以上七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了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它们制约并影响着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例如,如果没有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那么各种连锁形式的零售业态很难有大的发展;如果没有强大的社会生产能力来提供丰富的产品,那么一价商店和超级市场就失去了产生的基础;人口的分布影响着零售网点的设置,人口的构成比例影响着零售商店内商品的结构和比例

9、;人们的收入制约着消费习惯的改变,从而对购物环境的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总而言之,外部环境条件是研究零售业态的基础,它的发展影响并制约着零售业态的发展。零售业态的发展变化有两个动力源,它们是企业动力和消费者动力。所谓企业动力是指,企业在零售业态改变的情况下会使得经营成本降低或销售收入增加,从而引起利润的增加,此时,企业就会积极地推动零售业态的发展与变化;所谓消费者动力是指,当新的零售业态可以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活动省钱、省时、省力,从而降低了其购买的成本(广义的成本),使其购买的满意程度增加,那么消费者就会积极地支持这种零售业态,形成需求拉动力,从而使其迅速发展。这两种动力之间的“巧妙结合”,就可

10、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零售业态发生变化。例如,在19世纪末,美国人Woolworth创立了一价商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十分迅速,整个社会的商品供给十分丰富,而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对不足,廉价商品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要,这两种力量的结合使得一价商店在20世纪初迅速得以普及。我们判断一种零售业态能否存在并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能否以低于社会平均价格销售同时又能获得合理利润。前者是社会效益的标准,任何一种业态之所以存在和发展,必须有利于社会交易成本的节约;后者是企业效益的评价,没有自身效益,那么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更无发展的条件。第一,是零售业态梯次化发展的趋势。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城市

11、多样、经济发展不平衡、消费习惯差异很大的国家,零售业态的发展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如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东、中、西部商业发达程度的差异和以大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各个经济带,如珠江三角洲、长江流域经济带等,商业业态发展模式也各具自身特点。一类城市:如北京、上海,既是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且流动人口众多,消费需求呈多样化。其零售业态发展模式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要建立全国乃至闻名世界的商业区,拥有大型百货店、超市、专业店群体,顾客来源于全国,乃至世界。二是要发展区域性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居民区附近,以大型综合超级市场为主体,配有若干专业商店和餐

12、饮业及其它服务设施,这类中心的辐射半径为510公里,人口1020万,三是大力推进社区型商业区,主要由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超级市场(一般辐射半径23公里,服务人口为38万人)、杂品店、饮食服务及其它商店构成。四是鼓励发展分布在居民区的便利店、副食品店或一些家庭小型零售网点,其特点是方便居民购物,营业时间较长。二类城市:即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其经济较发达,消费水平较高,一般人口在200600万之间,其零售商业业态一是完善有中心商业区,主要面向本市和区域性顾客群,比如本省区的消费群体,除大型百货店外,在商业区中设有各类专业店和特色店以及与之配套的文化、餐饮、娱乐等设施,其它层次与一类城市的后两种结构

13、相当。三类城市:主要指中等城市,受其经济发展制约,其商业辐射能力较前两类城市弱,商业业态主要以满足本地消费者为主,除应建立几个大型的商业设施外,主要以中、小型网点为主,在这类城市中,商业的“零散度”应较前两类城市高。四类城市:主要指小城镇和县级市或一些较大的镇,人口多在几万至10万人以内,且消费水平大多较前三类城市低。在这类城市中,目前有些也建有大中型商业设施,但效果不好,应发展适合当地居民需要、功能齐全的日用超市、便利店等各类小型商业网点。中国12亿人口,9亿在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1995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1998年国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在很大程度上进一

14、步提高农民收入,但目前农村销售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40%左右。相比之下,农村市场开拓的余地还很大,另外,城乡市场有很强的继起性和互补性,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可以促进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扩大市场发展后劲,因此,零售业在继续发展城市市场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市场,培育和开拓这一新的增长点。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零售业态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这些落后地区的零售业态将会依次走上发达地区零售业态曾经走过的道路。业态发展的方向应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业店、连锁便利店、仓储式商店、购物中心零售业态除了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一个梯次化发展的态势外,在

15、时间序列上也会有一个梯次化发展,由于现代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只有510年时间,那么,可以预计,各种零售业态在大、中、小城市,沿海、内陆、西部地区,发达、欠发达和贫因地区都会有510年的滞后期,在大城市处于衰落的某种业态,在中小城市可能还处于创新和发展期。因此,认识和把握这一趋势能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二,是零售业态多元化趋势。在以前,我国是“一种百货打天下”,即无论商店的面积有多大,无论在什么地理位置,它都是经营百货,而且以传统的柜台交易为主。现在,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原来意义上的百货店逐渐“引退”,新型的百货店开始出现,而且超级市场、精品店、专卖店、便利店等多种零售业

16、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还将有新的零售业态出现,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跨度较大,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还将长期存在。第三,是零售业态的均衡化趋势。在以前,百货店独霸了我国的零售市场,其他零售业态根本无法与之抗衡。现在,百货店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它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而其它零售业态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加,并且地位在逐渐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来零售业态中的“超级大国”将不再存在,购买力将出现分流,各种零售业态将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它们之间将表现出一种相对的均衡。第四,是零售业态组合化的趋势。我国以前的零售店总是“孤军奋战”,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商业中心以外,很少能够形成“集合商圈”(即多个零售店的商圈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