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人民的文艺(节选)伟大的开始 要把毛主席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以来,最近七八年间解放区文艺的全部发展过程及其在各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作一简要而又概括的叙述,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个文艺是如此年轻,充满了强烈无比的生命力,它又在广大群众的考验中积累了如此丰富的经验,以至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将这些经验加以全面的研究、总结和提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文艺座谈会以后,在解放区,文艺的面貌,文艺工作者的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这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文艺与广大群众的关系也根本改变了文艺已成为教育群众、教育干部的有效工具之一,文艺工作已成为一个对人民十分负责的工作 “五四”以来,以鲁迅为首的一切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为文艺与现实结合,与广大群众结合,曾作了不少苦心的探索和努力在解放区,由于得到毛泽东同志正确的直接的指导,由于人民军队与人民政权的扶植,以及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改革的配合,革命文艺已开始真正与广大工农兵群众相结合先驱者们的理想开始实现了自然现在还仅仅是开始,但却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自觉地坚决地实践了这个方向,并以自己的全部经验证明了这个方向的完全正确,深信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
解放区的文艺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说明 新的主题,新的人物,新的语言、形式 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像潮水一般地涌进了各种各样的文艺创作中我就《中国人民文艺丛书》所选入的一七七篇作品(包括歌剧、话剧、小说、报告、叙事诗等) 的主题,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写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包括群众的各种形式的对敌斗争) 与人民军队(军队作风、军民关系等)的,一○ 一篇写农村土地斗争及其他各种反封建斗争(包括减租、复仇清算、土地改革,以及反对封建迷信、文盲、不卫生、婚姻不自由等)的,四一篇 写工业农业生产的,一六篇写历史题材(主要是陕北土地革命时期故事 )的,七篇其他(如写干部作风等),一二篇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解放区文艺面貌的轮廓,也可以看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大略轮廓与各个侧面民族的、阶级的斗争与劳动生产成为了作品中压倒一切的主题,工农兵群众在作品中如在社会中一样取得了真正主人公的地位知识分子一般地是作为整个人民解放事业中各方面的工作干部、作为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脑力劳动者被描写着知识分子离开人民的斗争,沉溺于自己小圈子内的生活及个人情感的世界,这样的主题就显得渺小与没有意义了,在解放区的文艺作品中,就没有了地位。
五四”以来,描写觉醒的知识分子,描写他们对光明的追求、渴望,以至当先驱者的理想与广大群众的行动还没有结合时孤独的寂寞的心境的作品,无疑地是曾经起过一定的启蒙作用的但现在,当中国人民已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奋斗了二十多年,他们在政治上已有了高度的觉悟性、组织性,正在从事于的伟大行动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尽一切努力去接近他们,描写他们,而仍停留在知识分子所习惯的比较狭小的圈子,那么,我们就将不但严重地脱离群众,而且也将严重地违背历史的真实,违背现实主义的原则
我们已经有了若干反映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人民军队,反映农村各种斗争,反映劳动生产的比较成功的作品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战时期的八路军、) 所进行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真正人民的战争,它取得了人民的全力支援和他们在各方面斗争的配合这个战争的群众性质,在我们的许多作品中反映出来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赵树理的《李家庄的变迁》,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邵子南的《地雷阵》(以上小说 ),胡丹沸的《把眼光放远点 》(话剧),马健翎的《血泪仇》、《穷人恨》(新秦腔),柯仲平的《无敌民兵》(歌剧) ,晋冀鲁豫文工团的《王克勤班》 (歌剧),战斗剧社的《女英雄刘胡兰》 (歌剧) ,洪林的《一支运粮队》( 小说),记录了农民在反对日本侵略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斗争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斗争中的英雄事迹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政治委员》,华山的《英雄的十月》,李文波的《袄袖上的血》,韩希梁的《飞兵在沂蒙山上》(以上小说、报告) ,战斗剧社的 《九股山的英雄》(话剧),直接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战士的无比的英雄气概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心反映农村斗争的最杰出的作品,也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之作,是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
其次,王力的《晴天》,王希坚的《地覆天翻记》,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立波的《暴风骤雨》,马加的《江山村十日》(以上小说) ,李之华的《 反翻把斗争》(话剧),都在一定规模和深度上反映了农村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的运动贺敬之等的《白毛女》 (歌剧) ,阮章竞的《赤叶河》 (歌剧)及长诗《圈套》,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菡子的《纠纷》,孔厥的《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洪林的《李秀兰》,康濯的《我的两家房东》(以上小说) ,则是以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妇女为主人公,展开了农村反封建斗争的惨烈场面,同时描绘了解放后农村男女新生活的愉快光景以劳动生产为主题的作品,可以举出曾流行一时的小秧歌剧《兄妹开荒》、《动员起来》,傅铎的《王秀鸾》(歌剧) ,欧阳山的《高乾大》,柳青的《种谷记》,草明的(原动力》( 以上小说),陈其通的《炮弹是怎样造成的》(话剧),鲁煤等的 《红旗歌》( 话剧) 及电影剧本《桥》历史题材方面,有描写陕北土地革命故事的有名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李季) ,歌剧《周子山 》及高朗亭的《雷老婆》等短篇所有以上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如何在反对民族压迫与封建压迫的各式各样的斗争中,克服了困难,改造了自己,产生了各种英雄模范人物。
我们的许多作品写了真人真事,例如《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李国瑞》、《女英雄刘胡兰》等等这种情况正表现了新的人民时代的特点我们是处在这样一个充满了斗争和行动的时代,我们亲眼看见了人民中的各种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如此平凡,而又如此伟大,他们正凭着自己的血和汗英勇地勤恳地创造着历史的奇迹对于他们,这些世界历史的真正主人,我们除了以全副的热情去歌颂去表扬之外,还能有什么别的表示呢?即使我们仅仅描画了他们的轮廓,甚至不完全的轮廓,也将比让他们湮没无闻,不留片鳞半爪,要少受历史的责备因此写真人真事是不应当笼统地去反对的应当肯定:写真人真事是艺术创造的方法之一,只要选择的对象是适当的,而又经过一定艺术上的加工,是可以产生不但有教育意义而且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的苏联的《夏伯阳》不就是很好的现成的例子吗?英雄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人民在改造历史的过程中,同时也改造了自己工农兵群众不是没有缺点的,他们身上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有旧社会所遗留的坏思想和坏习惯但是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以及群众的批评帮助之下,许多有缺点的人把缺点克服了,本来是落后分子的,终于克服了自己的落后意识,成为一个新的英雄人物我们的许多作品描写了群众如何在斗争中获得改造的艰苦的过程。
在斗争中,也只有在斗争中,人的精神品质,我们民族的勤劳勇敢的优良性格,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描写妇女的作品来说,从《白毛女》、《赤叶河》中的女主人公到《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中的折聚英,《王秀鸾》一直到《女英雄刘胡兰》,在精神上不知经历了多少世纪呵!在这么一个长距离中,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多少血!描写部队中落后战士转变的作品,是特别具有教育意义的它们反映了我们的部队所进行的阶级教育、民主教育的卓越成效,同时反过来又推动了部队的教育杜烽的《李国瑞》(话剧) ,鲁易的 《团结立功》(话剧),白桦的《杨勇立功》(歌剧),刘白羽的《无敌三勇士》,都是在这一方面获得成功的作品描写农村中二流子转变的,有马健翎的《大家欢喜》(歌剧) 及其他许多同样题材的短剧 《红旗歌》则反映了在生产竞赛中工人的两种不同的劳动态度及工厂管理人员两种不同的工作作风,落后的工人终于在代表正确作风的管理人员的耐心教育与关心之下,改变了自己的旧的劳动态度,而成为生产中的新的积极分子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最伟大的启蒙主义者鲁迅曾经痛切地鞭挞了我们民族的所谓“国民性”,这种“国民性” 正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长期统治在人民身上所造成的一种落后精神状态。
他批判地描写了中国人民性格的这个消极的、阴暗的、悲惨的方面,期望一种新的国民性的诞生现在中国人民经过了三十年的斗争,已经开始挣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所加在我们身上的精神枷锁,发展了中国民族固有的勤劳勇敢及其他一切的优良品性,新的国民性正在形成之中我们的作品就反映着与推进着新的国民性的成长的过程对人民的缺点,我们是有批评的,但我们是抱着如毛主席所指示的“保护人民,教育人民”的热情态度去批评的我们不应当夸大人民的缺点,比起他们在战争与生产中的伟大贡献来,他们的缺点甚至是不算什么的,我们应当更多地在人民身上看到新的光明这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新的群众的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特点,也是新的人民的文艺不同于过去一切文艺的特点解放区文艺的内容是新的,而且也正因为内容是新的,在形式方面也自然和它相适应地有许多新的创造这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五四”以来,进步的革命的文艺工作者不止一次地提出过与讨论过“大众化”、“ 民族形式”等等的问题,但始终没有得到实际的的彻底的解决直到文艺座谈会以后,由于文艺工作者努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努力学习工农群众的语言,学习他们的萌芽状态的文艺,“大众化”、“ 民族形式 ”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决,至少找到了解决的正确途径。
解放区文艺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的语言做到了相当大众化的程度语言是文艺作品的第一个因素,也是民族形式的第一个标志赵树理的特出的成功,一方面固然是得力于他对于农村的深刻了解,他了解农村的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的复杂微妙,以及这些关系和斗争如何反映在干部身上,这就使他的作品具有了高度的思想价值,另一方面也是得力于他的语言,他的语言是真正从群众中来的,而又是经过加工、洗炼的,那么平易自然,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在他的作品中艺术性和思想性取得了较高的结合除了赵树理以外,许多文艺工作者,特别是做过群众工作的文艺工作者,都在语言上有不少的创造 解放区文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和自己民族的、特别是民间的文艺传统保持了密切的血肉关系小说方面,《李有才板话》;诗歌方面,《王贵与李香香》;戏剧方面,《白毛女》、《血泪仇》这些在群众中比较最流行的作品都是如此《白毛女》、《血泪仇》,为什么能够突破从来新剧的纪录,流行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深呢?其主要原因就在:它们在抗日民族战争时期尖锐地提出了阶级斗争的主题,赋予了这个主题以强烈的浪漫的色彩,同时选择了群众所熟习的所容易接受的形式《白毛女》是在秧歌基础上,创造新型歌剧的一个最初的尝试。
文艺座谈会以来,文艺工作者在搜集研究与改造各种民间形式上,都做了不少的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收获是秧歌,我们在农村旧秧歌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人民的秧歌,它的影响现在已遍及全中国此外,绘画方面,解放区的木刻、年画、连环画等,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如大家熟知的古元、彦涵、力群等人的木刻,华君武、蔡若虹的漫画音乐方面,也产生了许多在群众中广泛流行的民歌风的歌曲我们对待旧形式,已不再是简单的“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