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与审美教育.docx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39029113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与审美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与审美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与审美教育.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与审美教育【摘要】审美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美育渗透和潜移默化是高中语文德育教育的重要路径。尤其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的渗透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是目前德育教育中所采取的一个有效方法。爱国主义教育是审美教育潜移默化达到的一个目标,因此本文将爱国主义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审美教育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内涵马斯洛把审美看成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的体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语文审美

2、教育的意义以及高中语文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即在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贯彻审美追求。因此,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把美育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陶冶学生美好的情趣,提高美的品味,培育健康、向上的审美能力。语文课本中作品的内容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审美内容,它涉及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形式美等内容。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或是千古传诵的经典,或是崭露头角的奇文。它们呈现给读者面前的是自然景色美,人物形象美,推理逻辑美,语言韵律美语文教师的责任在于

3、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生活感情经历去感受文章中的艺术形象,从而丰富自己的感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得到不同一般的高级的美的感受,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美的色彩。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二、高中语文的爱国主义的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祖国母亲的一种情感,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伟大力量。在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教材中很多课文描绘和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有的描绘了草原的空旷辽阔,有

4、的再现了林区的广大富饶,有的赞美了山水的奇特秀丽,有的记叙了奇异景观。通过这些课文,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与可爱,从而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比如,在学习想北平时,课文的最后一节“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我就让学生反复的诵读,体会为什么不想再说了的原因。再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学生就不难理解,这句话体现了老舍先生对自己的故乡,自己的祖国那种深沉的、说不出的爱。也让学生理解这种深沉的爱的同时,更加的热爱自己的祖国。三、语文课堂之美与爱国主义教育渗透1.赏析美的语言。入选中学课本的文章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像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5、,烘托、比较、联想等表现手法和作家遣词造句的高超技巧,教学中可以作详尽的分析,力求让学生受到语言美的陶冶。例如,学生在学习唐诗宋词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反复的诵读,充分的体会诗人的情感,并把这样一种情感通过朗读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审美对象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性,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2. 培养美的创造。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源泉,学生学会审美还不够,更应该培养审美创造力。教学中应该调动学生的审美感受,并激发起他们创造美的愿望,让学生发现

6、生活中的美,创造美的生活。也可以通过介绍课文的爱国事例,揭示他们的伟大人格,来启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比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鲁迅毅然弃医从文,他的伟大精神和人格,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魂。通过这些事例的讲授,可以给学生树立爱国的楷模,启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还有一些文章介绍了我国灿烂的文化成就,讲授时,教师激昂自豪的情绪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祖国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总而言之,语文学科是智育与德育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的探索,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参考文献:1王亚楠.论高中语文德育教育J.中学时代.2011(08).2李大勇.浅谈高中语文德育教育J.教学管理.2010(08).(: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编辑/张俊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