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我国企业境内市场特性分析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9027459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分析我国企业境内市场特性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市场分析我国企业境内市场特性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市场分析我国企业境内市场特性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市场分析我国企业境内市场特性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市场分析我国企业境内市场特性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分析我国企业境内市场特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分析我国企业境内市场特性分析(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年度报告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原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二零零八年五月前 言目前,中国的优质上市资源已经成为各大资本市场争夺的对象。不断完善和迅速壮大的A股市场,也为中国企业IPO融资提供了良好的选择。作为拟上市融资的企业主体,应如何在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之间做出合适的选择?面对陌生而复杂的境外资本市场,应如何为企业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最佳境外上市战略?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公司基于2005年至2007年的持续观察研究,推出2007年中国企业IPO研究报告。本报告首先对2007年中国企业在境外九大市场IPO融资的总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然后重点分析了2007年中

2、国企业在香港、美国及新加坡三大境外资本市场IPO融资的特性及其成因,并综合三地市场特性,在IPO规模、行业分布、投资者投资倾向等方面对三地市场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随着近年来A股市场的飞速发展,A股市场的发展特性已经成为影响境外IPO市场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报告全面阐述了2007年A股市场在IPO融资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进而对境内和境外资本市场的各项关键指标做出了深入的对比分析。为了给拟境外IPO的企业提供可操作性建议,本报告对2007年具有代表性的境外IPO案例进行了实证性研究,从境外上市动机、境外上市路径选择及境外上市后得失等方面全面阐释了中国企业境外IPO的关键节点,并基于此总结出了所涉及

3、经典案例中值得其他企业借鉴的启示和经验。最后,基于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出现的新动向,结合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基本面及政策面等宏微观经济要素,对2008年中国企业境外IPO的趋势进行预测,帮助拟IPO企业及相关机构研究参考。目 录一.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总论11.1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总体存量分析11.2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按行业分布51.3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按市场分布6二.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主要市场特性分析82.1 香港市场特性分析82.2 美国市场特性分析122.3 新加坡市场特性分析152.4 三地市场比较分析182.4.1 200

4、7年中国企业在三地市场IPO规模对比分析182.4.2 2007年三地市场在各行业中的占比对比分析202.4.3 2007年各行业在三地市场中的占比对比分析222.4.4 2007年各行业企业在三地市场的融资能力对比分析252.4.5 三地市场对比分析总结25三.2007年中国企业境内IPO特性分析273.1 2007年中国企业境内IPO总体存量分析273.2 2007年中国企业境内IPO按行业分布283.3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特性303.4 境内与境外资本市场特性比较分析31四.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典型案例分析354.1 碧桂园354.1.1 碧桂园境外上市背景364.1.2 碧

5、桂园的上市重组路线374.1.3 碧桂园境外上市后的转变394.1.4 碧桂园上市的启示404.2 阿里巴巴404.2.1 阿里巴巴上市背景414.2.2 阿里巴巴上市路径424.2.3 阿里巴巴上市地点选择434.2.4 阿里巴巴上市的启示444.3 同济堂454.3.1 同济堂上市背景454.3.2 同济堂上市策略464.3.3 同济堂上市得与失474.3.4 同济堂上市的启示494.4 心连心化肥494.4.1 心连心上市动机504.4.2 心连心境外IPO市场选择504.4.3 心连心上市的启示514.5 金山软件514.5.1 金山上市动机524.5.2 金山上市关键节点524.5.

6、3 金山上市过程中VC的推动534.5.4 金山上市的启示534.6 博奇环保534.6.1 博奇环保上市背景544.6.2 博奇环保上市关键节点544.6.3 博奇环保上市资本市场选择554.6.4 博奇环保上市的启示554.7 其他典型案例564.7.1 中信银行564.7.2 赛维LDK574.7.3 汇源果汁57五.2008年中国企业境外IPO的新动向分析59图表目录图1:近五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按年度存量统计图2图2. 近五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平均融资额统计2图3:近五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按年度增量分析2图4.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企业性质分布及其融资额对比4图5. 2007

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数量按产业分布5图6.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融资额按产业分布5图7.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平均融资额按行业分布6图8.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按证券市场存量分析7图9. 2007年中国企业在香港IPO数量按行业分布9图10. 2007年中国企业在香港IPO融资额按行业分布9图11. 2007年中国企业在香港IPO平均融资额按行业分布9图12. 2006与2007年国有企业在香港IPO存量对比分析11图13. 2006与2007年民营企业在香港IPO存量对比分析12图14. 2006与2007年中国企业在美国IPO存量对比分析13图15. 2007年中国

8、企业在美国IPO按行业存量分析14图16. 2007年中国企业在美国IPO平均融资额按行业分布15图17. 2006年与2007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IPO存量对比分析16图18. 2007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IPO数量按行业分布17图19. 2007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IPO融资额按行业分布17图20. 2007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IPO平均融资额按行业分布17图21. 近三年中国企业在三地市场IPO数量对比18图22. 近三年中国企业在三地市场IPO融资额对比19图23. 近三年中国企业IPO在三地市场平均融资额对比20图24.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三地市场在各行业的占比统计(数量)21图2

9、5.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三地市场在各行业的占比统计(融资额)22表1.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三地市场在各行业的占比统计数据22图26.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各行业在三地市场的占比统计(数量)23表2. 2007年中国企业在三地市场IPO行业分布标准偏差统计23图27.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各行业在三地市场的占比统计(融资额)24图28.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各行业在三地市场的平均融资额对比统计25表3. 2007年中国企业在三地市场IPO特性对比分析总结25图29. 2005-2007中国企业境内IPO存量比较分析28图30. 2005-2007中国企业

10、境内IPO平均融资额对比28图31. 2007年中国企业在境内IPO数量按行业分布29图32. 中国企业境内IPO融资额按行业分布30图33. 2007年中国企业在境内IPO平均融资额按行业分布30表4. 境内与境外资本市场特性比较32一.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总论随着开放经济的发展和一些企业成功上市的影响,我国企业近年来境外上市渐成趋势。境外上市企业增加较快,而且优质民营和大型骨干国有企业成为上市的主角,国有金融机构更是后来居上,境外上市成为国内企业争相选择的发展路径。近五年来,我国已有四百余家企业实现了境外上市,IPO筹资额总计约为1250亿美元。其中,2007年成为继2000年前

11、后的网络科技上市热之后的又一个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高峰期。2007年,内地企业到境外上市的节奏明显加快,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中国企业在境外挂牌,内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境外上市的趋势日渐强劲。据统计,2007年约126家中国内地企业实现境外上市,总计融资额达418亿美元,在上市企业所登陆的资本市场布局和行业分布上表现出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以下将针对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1.1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总体存量分析Adfaith视点:境外IPO企业数量猛增,总融资额下降,是政策与市场博弈的结果。近五年来,中国企业境外IPO的规模总体成稳步上升的态势(如图1所示)。2003年至

12、2007年中,中国企业境外IPO数量除2005年出现小幅回落,其余年份均呈增长态势。在融资额方面,除2007年出现小幅回落,其余年份均呈增长态势。2007年共有约128家中国企业实现境外上市,比2006年的86家增加46.5%;总融资额达418亿美元,比2006年的440亿美元减少4.8%,这是近5年来中国企业境外上市首次出现融资额回落。同时,如图2所示,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平均融资额为332百万美元,比2006年的512百万美元减少近35%。图1:近五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按年度存量统计图图2. 近五年中国企业境外IPO平均融资额统计图3:近五年中国企业境外IPO按年度增量分析平均融资

13、额骤减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增长率下降,而是政策与市场博弈的结果。为了壮大国内证券市场,扩展资金出路,同时控制国有资产流失,2006年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措施减缓中国大型优质企业境外上市的步伐。2006年8月8日中国商务部颁布了修订后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境内公司境外上市做出了种种严格的限定,尤其对中小企业买壳上市模式,以及境内企业以红筹方式境外上市模式有较大冲击力。但从境外上市公司数量看,2007年并未出现预期的惨淡景象,而在融资额角度已有所体现。两者的背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构成。第一,中国政府新政策以及中国A股市场的复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境内公司向国际证券市场的供给,尤其

14、体现于大中型国有企业。自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A股市场结束多年的熊市开始复苏。随着各路资金的信心不断提升,A股市场面临着资金流通性过剩问题。同时,由于03年以来对境内公司境外上市限制的放松,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峰,导致大量资产外流,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为了限制国有资产外流,同时让国内泛滥的资金有出路,2006年9月开始,中国政府决定壮大沪深市场,鼓励大中型优质企业A股上市,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境外上市的审核力度。该措施扩充了A股市场容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A股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问题,推动了A股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为企业境

15、内上市提供理想的融资平台。从市场面和政策面层面双重保证了国有企业选择境内上市的优越性,进而限制了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向国际证券市场的输出。第二,历年境外IPO融资额中,大中型国有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尤其是具有垄断背景的国有企业,经过剥离重组,将优质资产在境外上市后,深受境外投资者的青睐。如2006年工商银行A+H发行,融资额达191亿美元;2007年中信银行A+H发行,融资额达54亿美元,分别创下年度全球最大IPO纪录。因此,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境外IPO总融资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以2007年为例,如图4所示,国有企业境外IPO数量仅占总数量的不足5%,而其融资额达到总融资额的近30%。2007年中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向国际证券市场输出量减少,是导致境外IPO融资额减少的主要原因。图4. 2007年中国企业境外IPO企业性质分布及其融资额对比第三,国际证券市场对于中国企业依然保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