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锦瑟》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011290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锦瑟》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锦瑟》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锦瑟》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锦瑟》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之《锦瑟》学案 粤教版必修3.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锦瑟学案知识目标: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 能力目标:鉴赏这首诗,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情感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重点:鉴赏本诗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难点:本诗的旨意 知识点: 李商隐(812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他三岁时,随父调动至江浙。李商隐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

2、是当时骈教学设计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艺术成就:他的诗以七律成就为最高,其他五言、绝句、七古、五古等也多有名篇,多出警句。他的诗重意境,幽微含蓄,深情绵邈,隐晦曲折,寄托极深,秾艳绮丽,金玉其外,精粹其中;善于利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

3、通过想象、联想和象征,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他的“比兴”取法诗经,“美人香草”效仿离骚,深厚沉浑得杜甫诗神髓,绮丽的想象、用语则直接得益于李贺。李商隐的咏史诗借古讽今,毫无顾忌;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李商隐的教学设计文章也是文囿异卉,他的工本章奏则典丽公整,才情富瞻,不受文体所限而善于表情达意,对后世影响很大,被奉为四六文的金科玉律。 写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对锦瑟一诗的旨意,自宋以来,歧见纷纭,

4、莫衷一是。有人以为是悼念亡妻王氏,有人以为是怀恋令狐楚家名“锦瑟”的婢女,有人认为是描写瑟之华美及其音之清和,有人认为是伤唐室残破,有人认为是作者懊悔少年风流,有人认为是自伤生世遭际,有人则认为是对自身诗歌写作的回顾与总结一般认为,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晚年,是他回首往事,对一生遭际坎坷而发的感慨。因而,对此诗的背景介绍,也以这一认识为基点。 目标达成 内容全解:锦瑟呀,你为什么偏偏是五十根琴弦呢?聆听锦瑟繁弦的一音一节,都让我回忆起已逝的美好年华。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无限的悲感和难言的冤愤,托负给送春归去带着凄音的杜鹃。我身世悲

5、凉,像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我理想破灭,如蓝田山日光煦照,化山中美玉为气烟。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知无穷的怅恨?早在当时我已感到不胜惆怅。 重点分析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 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共用了四个典故:庄周梦蝶化蝶(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望帝魂化杜鹃(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南海鲛人珠泪(对梦想和理想破灭的伤心);蓝田山产玉(梦

6、想和思想都破灭后的迷惘)。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这首七律可分为三个层次 A.首联为第一层,两句诗亦比亦兴,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B.往事如何?中间两联作了回答:近50年的人生犹如做了一场短暂而又迷幻的蝴蝶梦,往事如烟,已不可追寻;伤痛青春流逝而又无法挽回,只能像望帝托口杜鹃哀鸣寄恨那样,将此悲此愁托付于诗了。这一联,作者化

7、用了两个典故,创造出一种虚幻迷茫的境界,流露出浓烈的感伤情绪。颈联紧承颔联,继续回首往事,自伤遭际,抒发郁结在心头的悲哀。“沧海”句借蚌珠在月圆之时不得圆润而伤心落泪,暗喻自己身处圣明之世却冷落不遇的遗恨;“蓝田”句则以蓝田云烟比喻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只可以想望却难以实现。理想幻灭、怀才不遇、华年流逝、往事如梦,这也就是“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内涵。 C.最后一联回应开头,感叹失意情怀。 写作特点: 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 清丽的语言。 扩展 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提示出来。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诗。 李商隐诗歌名句集锦: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园);何时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教学教学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