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39008422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滨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备课.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包括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古代诗词。现代汉语要追溯渊源,那就要回到古代汉语里去。学生要想真正学好现代汉语,自由自在的遨游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之中,没有扎实的古文功底是不行的。文言文教学在整个九年级语文教学中有较大的比例,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2、。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以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学习这个单元,应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

3、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当然,作为文言文教学,还应该把重点放在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上,铲除文字障碍是把握思想感情的先决条件。不过,切忌死抠古汉语语法,应以读懂为宜。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结合本单元阅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众多英雄人物的业绩,鼓励学生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吸取精神力量。并将读、写、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力求全面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单元目标:1、积累文言文方面的知识,注意掌握重要的字、词、句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2、增长学生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体会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4、。3、反复诵读课文,能够背诵。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总结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进一步体会文中蕴含的历史规律和寄托的思想感情。单元教学的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有关知识。2、反复的朗读,熟读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3、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4、欣赏古代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二)教学难点:1、学生对特定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2、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应重点训练。3、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与现代文的有所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4、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

5、魄力和智慧,并受到教育。单元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喝功底。在借助有关工具书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但文言文学习还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因为文言文离现实较远,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用得很少。而古代诗词学生接触了不少,也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内容之一。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技巧,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有关工具书做好课前预习。单元教学建议:本单元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历史方面的,所以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有关的历史事实,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文言文教学之中,教师应该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1、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在查阅有关工具书方面,教师给出一些建议。2、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历史知识。3、一定要加强诵读教学,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诵读方法。教学实施:本单元共13课时第21课 陈涉世家 3课时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 2课时第23课 隆中对 2课时第24课 出师表 2课时第25课 诗词五首 3课时话说千古风流人物 1课时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